致15家公司暴雷,损失超900亿!财务造假案操盘手隋田力是谁?

财富   2025-02-08 15:13   四川  

  销量大跌50%!华为系“宠儿”赛力斯,突然失速

  重磅!万科管理层大洗牌,国资团队全面登场!


来源 | 反做空一线

撰文 | 纸不语


随着2024年十大财务造假公司名单出炉,通过梳理行政处罚决定书,我们发现,江苏舜天(现“ST舜天”)、中利集团(现“ST中利”)、华讯方舟(现“华讯退”)、航天动力和新海退(曾用名“新海宜”)这五家上市公司竟都栽在了同一人手里。


2009年至2021年,上述五家公司在业绩压力下,参与由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业务,合谋进行财务造假,虚增营业收入共计301.09亿元。其中,新海退虚增销售收入37亿元,连续六年财务造假,2016-2018年净利润实际为负,2019年扣非净利润也为负值,触发退市情形。江苏舜天和隋田力配合进行了长达13年的财务造假,涉案金额高达103亿元,在资本市场罕见。


目前,证监会网站上有2页处罚决定都与隋田力有关,而隋田力已经失踪三年杳无音信了。那这些公司是如何掉入陷阱的?专网通信又是什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此前还有哪些公司被牵连进来?目前造成了多大的损失?编织这场骗局的隋田力又是什么来头?


至少15家上市公司业绩暴雷,损失超900亿元,这幕后的神秘操盘手是谁?448.png

 图源:界面新闻


1


隋田力虚假自循环业务如何运作?


所谓专网通信,是专为政府部门等特定机构和领域提供的专用网络设备和服务。与公网不同,专网的核心特点是其涉密性,主要用于保障特定机构的安全通信需求。然而,在隋田力主导的案件中,其“专网通信业务”并非真实的业务活动,而是一个以隋田力为核心的虚假自循环业务。

在这个业务链条中,所有参与的公司由隋田力直接控制或指定,整个交易过程并无实际的货物交付或业务流转。上市公司在其中仅充当垫资方的角色,通过预付款的方式为隋田力提供资金支持,而所谓的“利润空间”也是在业务开始前就提前确定好的固定收益。

简单来说,隋田力的虚假自循环业务,就是通过合同、资金、票据的闭环流转,制造出虚假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实际上并无商业实质。

关于隋田力专网通信业务的运作模式,我们可以从宏达新材的罚单中窥见一斑。

至少15家上市公司业绩暴雷,损失超900亿元,这幕后的神秘操盘手是谁?814.png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宏达新材及相关责任人员)。图源:证监会官网截图

自2013年起,隋田力主导专网通信自循环业务,相关产品未最终销售,也无实际终端运用。2017年,其团队将专网通信产品拆解成原材料主板,必要时贴片补充主材损耗,再组装进入新一轮自循环。

2019年1月,隋田力成为宏达新材实际控制人后,将该业务引入宏达新材。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核心公司,执行资金池及产品拆解功能;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江苏迈库通信科技和深圳天通信息科技作为业务通道公司,以资金过账和合同单据流转的方式参与自循环贸易,并收取通道费。

隋田力引入上市公司作为中间方,充当简单加工者或垫资者,上市公司采购原材料需预付80%-100%款项,销售时却只能预收合同总金额的10%。

据财经网报道,有分析人士称,“在融资性贸易中,很多情况下,货物从上游供应商发出后,直接被运往了下游隋田力的公司,甚至都不会经过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参与其中不需要业务实质,只是在账务及资金流水上过了一道手,收取资金占用费的同时,也增加了营业规模。这些上市公司并非全是上当受骗,也有主动参与。因为这样的虚构自循环业务,能为上市公司做大营业规模。”

从资金上来看,资金从上市公司以预付货款的方式流向供应商,供应商再流向下游客户,客户再以销售回款的方式回流上市公司,形成资金闭环。一旦操盘者资金链断裂,上市公司便会形成巨额坏账,风险暴露。

至少15家上市公司业绩暴雷,损失超900亿元,这幕后的神秘操盘手是谁?1433.png
 图源:视觉中国

上述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上市公司支付大额采购款后,供应商未能供货,导致预付款无法收回;二是货物已交付给客户,但货款逾期无法收回;三是部分尚未交付的存货因客户取消订单而面临减值风险。

通过这一操作方式,2019年和2020年,宏达新材分别虚增收入2.47亿元和4.89亿元,虚增利润2971.88万元和1.03亿元,分别占当期利润总额的38.93%和146.09%(更正后为151.08%)。

2


上海电气暴雷掀开骗局一角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通信业务,在隋田力的操作下,织就了A股史上的最大骗局,将包括上海电气、凯乐科技、宏达新材等在内的十余家上市公司卷入其中,致使这些公司遭受巨额财务损失,最终形成了超900亿元的财务造假案。

最先将隋田力推至台前的,是上海电气的暴雷事件。

2021年5月30日,上海电气发布《关于公司重大风险的提示公告》,称其持股40%的控股子公司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通讯”)的应收账款普遍逾期。截至当时,上海电气对电气通讯的股东权益账面价值为5.26亿元,同时向其提供了77.66亿元的股东借款。该事件最终可能导致上海电气的归母净利润遭受高达83亿元的损失。

至少15家上市公司业绩暴雷,损失超900亿元,这幕后的神秘操盘手是谁?1945.png
 图源:视觉中国

截至2021年8月,上海电气的风险金额已高达112.72亿元,其中应收账款逾期金额为90.42亿元,存货减值风险为22.30亿元。这是彼时爆雷的上市公司中涉及金额最多的一家。

电气通讯主要从事专网通信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自2015年成立以来迅速发展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此次暴雷事件,引出了上海星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持有电气通讯49%的股份,其实际控制人为隋田力,隋田力个人持有上海星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90%的股份,并担任电气通讯的副董事长。至此,隋田力逐渐浮出水面。

然而,电气通讯并非唯一暴雷的上市公司。在海高通信暴雷之前,已有八家公司相继暴雷,除上海电气外,宏达新材、国瑞科技、瑞斯康达、中天科技、凯乐科技、汇鸿集团、中利集团等均受到牵连。这八家上市公司合计损失高达240亿元,加上海高通信,损失总额接近300亿元。

截至2024年年底,因隋田力而暴雷的上市公司至少有15家,具体包括上海电气、宏达新材(现:ST宏达)、瑞斯康达、国瑞科技、中天科技、汇鸿集团、凯乐科技(现:*ST凯乐)、中利集团(现:ST中利)、康隆达、新海宜、华讯方舟(现:华讯退)、航天动力、合众思壮、恒宝股份、江苏舜天。

其中,华讯方舟、泽达易盛、凯乐科技、新海宜已相继退市。

3


隋田力究竟有什么来头?


据界面新闻采访,有曾经参与过隋田力所谓专网通信业务的知情人士表示,“这么明显的一个大骗局,那么多上市公司陷进去,还加这么大杠杠来做这件事,这些公司肯定都不傻,但为什么愿意做呢?肯定是有方方面面的因素在里面的。”

他还称,“隋田力是带着很多很多让我们看不到的光环,和我们认为很合理的东西过来的。”

那么,究竟是多大的光环和合理性,让隋田力成功以一己之力,引发十数家公司连环暴雷,他是如何做到的?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海高通信2020年年度报告,隋田力出生于1961年8月,大专学历。1979年至1994年,他在部队服役;复员后,被安排至江苏省政府工作。1998年11月至2008年,他担任上海星地通讯工程研究所所长。

2007年,隋田力“下海”经商,成立南京三宝通信技术实业有限公司。此后,他还陆续设立了江苏省国信大江通信、新一代专网、江苏省圣迪创业投资、上海星地通、北京赛普工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航天神禾、深圳天通等多家公司。自2020年12月至今,隋田力担任上海电气通讯的副董事长。

另据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赛官网介绍,隋田力曾担任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负责人,并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任职,具有信息通信应用领域30年工作经验;并参与“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通信项目”(专项三)专家组工作,主持完成的项目有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黑龙江农垦农业信息化项目等。曾参加过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联合主办的“2016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赛”。

至少15家上市公司业绩暴雷,损失超900亿元,这幕后的神秘操盘手是谁?4054.png
 图源: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赛官网

对比两份简历,截至2020年,隋田力的简历中删除了其曾重点提及的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的工作经历。

据官网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是中央直管的国有骨干企业,是我国军工电子、网信事业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其在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等领域占据技术主导地位。目前,集团拥有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7家上市公司,共700余家企事业单位,员工20万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55%。集团还设有4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连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而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的主管单位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该研究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直属单位,而其前身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该中心已注销)。

这一积累下,隋田力凭借在通信市场的多年布局和强大人脉,为上市公司带来业绩增长和股价提升。然而,其骗局很快暴露,不仅拖累了公司业绩,还使大量资金流向其控股的上海星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隋田力成为最终受益人。

据贝果财经引述,有媒体报道,曾接触隋田力专网通信团队的某上市公司赴京考察时,北京赛普星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星地通的控股子公司)总经理带其到某部委食堂就餐,部委旗下研究院多位领导在场,给人留下其背景不简单的印象。

此外,隋田力还以量子通信为噱头包装专网通信业务,声称从事量子通信设备贸易,并以“涉密项目”吸引上市公司合作。由于专网通信产品“涉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常隐去产品和客户名字,以“大客户”代替。例如,凯乐科技以国防科工局保密要求为由,豁免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参与交易的人士也表示,曾向监管部门申请豁免信息披露并获批准。

“涉密涉军信息有豁免条款,发行人申请豁免披露的信息是否涉密,需依据国家主管部门的书面确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指出。

一位和隋田力有过业务合作的通信设备领域的专业人士评论称,“之前有些公司还对隋田力抱有幻想,但隋田力被公安侦查的消息曝出,直接佐证了隋田力编织的专网通信的业务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深蓝财经
影响价值圈层!创立于2011年,前身为财经记者社区。关注资本市场、商业故事、科技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价值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