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桂枝汤” 和“白虎汤”乃死生之别—与吴雄志教授商榷(下)

文摘   健康医疗   2024-11-13 16:12   湖南  

中医界

我是认真的

中西医不能结合

中西医更不需要结合

中西医在生活中结合为妙

中医完全不需要西医术语解释

西医强行解释中医术语是缘木求鱼

中医正本清源最重要别扯什么狗屁经验

就名医有经验?别人没有经验?就名医会看病?

能读懂仲景之人都能成为“名医”才是中医的伟大复兴!!!

引文:现阶段中医药大学惨遭西医思维的毒害,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甚至崇拜某些西学中的所谓大师;毕业后沦为了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二调子货,甚至很多中医药毕业的学生对中医嗤之以鼻,再不出来说话,中医危矣!

    本文已经在《河南中医》发表,欢迎中医各界朋友前来探讨板砖。

   摘要:笔者在“论‘桂枝汤’ 和‘白虎汤乃死生之别”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Y5NzI0OQ==&mid=2247484932&idx=1&sn=7c831a399f678023b6ac0dddad05ed4a&chksm=e8d2a5cadfa52cdc664862fa2e2252fc60698f72259338086454f27256858095a6e9df330f71&token=1811889291&lang=zh_CN#rd一文中已经证明了桂枝汤和白虎汤临床症状几乎无区别,那到底临床之中如何使用桂枝汤?为消除困惑,故撰写此文,此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1)通过对“弱脉”的发掘,笔者发现桂枝汤除仲景直述方证外还有其他隐藏方证。(2)对各个医家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无汗是否可以用桂枝汤”这个问题一探究竟。(3)收集整理了桂枝汤的使用禁忌,确保医者在临床运用桂枝汤时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关键词:桂枝汤;汗出;伤寒论;吴雄志;

     桂枝汤为《伤寒论》[1]中第一首方,仲景论述颇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代医家柯韵伯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然后世善用者甚少,故南宋医家许叔微言:“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桂枝独冠其首,今人全不用,何也?”笔者认为,后世学习桂枝汤,大多重在以仲景伤寒体系外的如五运六气、河图洛书等理论来阐释桂枝汤的方意,多偏重说理,故而众说纷纭,圭臬难立,正所谓“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此为后世学习伤寒的一大诟病。仲景呕心沥血著《伤寒论》,其主要目的定然不是为了讲明医理,而是教人如何将书中方剂合理运用,解决临床问题。《伤寒论》是一本用疾病外在征象来建立临床诊疗思维模型的书,每个汤证的隐藏症状颇多,挖掘每个汤证的隐藏症状,不仅可以扩大汤方的应用范围,还能使临床医生遣方用药更加精简、严谨,这对提高医生经方水平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挖掘出本文所讨论的桂枝汤的隐藏症状?笔者认为,可从“弱脉”入手。

1浅析桂枝汤之“弱”脉

    《伤寒论》[2]康平本:“太阳中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翕翕发热。”本条与宋版《伤寒论》第12条相比较,在“阳浮而阴弱”前加了一个“脉”字,结合《脉经·并不可火证第十六》[3]:“师曰:寸口脉阳浮阴濡弱,阳浮则为风,阴濡弱为少血,浮虚受风,少血发热,恶寒洒淅,项强头眩。”所言,“阳浮而阴弱”,是对寸口脉的描写。王明炯[4]认为,经方中每一味药物必有其特定的症状作用点,且经方中相同词语描述的病机是同一病机,因此,在经方著作体系中,弱脉的病机和其病机所产生的特定症状,即可视为桂枝汤的隐藏症状,《脉经·平阴中寒转胞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师曰: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浮则短气,弱则有热,而自汗出。”《脉经·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脉经·平杂病脉第二》:“弱为虚,为悸。”《脉经·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浮则为阳,弱则血不足,必弱为虚。”《脉经·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寸口脉弱,阳气虚,自汗出而短气。”由此可得出结论:弱脉的病机为无血、有热,血不足,阳气不足,并推测其隐藏症状还有“短气、悸、项强头眩”。

2“无汗是否可以使用桂枝汤?”

    “无汗是否可以用桂枝汤?”之讨论,历时已久,至今尚无确切结论,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伤寒》[5]中注解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时说:“此脉浮,当亦无汗,而不言者,谓阴不得有汗,不必言也”。李心机[6]认为:“应用桂枝汤不在于有汗,只要表证未解,脉浮弱或浮而不紧,不论有汗无汗,都应当用桂枝汤。”笔者考证,此问题来源于林亿在宋版《伤寒论》中“桂枝加葛根汤”所加的方后注:“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而方中有麻黄,恐非仲景意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到金元时期,一代名医张元素[7]在论“羌活冲和汤(现“九味羌活汤”)”时言: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张元素这句话和《伤寒论》第16条又不尽相同,因此,由于张仲景、林亿和张元素在中医界巨大的影响力,此言一出,便使后世产生巨大争议,再加上《伤寒论》中第57条、第42条、第56条的描述,很容易使人认为,无汗时也可以用桂枝汤,故后世“无汗是否可以用桂枝汤” 之讨论,由此而生。著名经方家娄绍昆[8]认为:“桂枝汤可以无汗,证据1桂枝汤方后注:若不汗,更依服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证据2宋本《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张锡纯先生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9]中提到:“桂枝汤证之出汗,不过间有出汗之时,非时时皆出汗也。”笔者思索良久,认为桂枝汤证“汗出”与否,当看外感内伤。

2.1外感之桂枝汤证定有汗出

    由上文可知,脉弱,为血不足,第87条:“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说明,汗血同源,桂枝汤出现弱脉,为外感中风,津液开泄,使脉道中的津血减少。故桂枝汤之脉弱,与汗出相互关联。而“无汗”的情况在《伤寒论》中,有麻黄汤证之太阳伤寒;有第196条之“久虚”,津血不足,汗源不充;亦有28条“无汗”、“小便不利”,此为太阴湿盛[4],外阻太阳经气,致无汗出。故用茯苓、白术治之,倘若桂枝汤可以无汗,余证悉在,则出现“无汗”、“小便自利”者可用桂枝汤否?笔者认为,联系28条,“无汗”之病机若为外感之湿阻于太阳经气,亦不能用桂枝汤,因桂枝温热,湿盛患者,稍有不慎,则邪热内郁,故金代医家张元素、李东垣,开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之先河,实得仲景之心传。

    梁泽徐.高曦[10]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位在太阳,虽已用桂枝治疗,但邪未尽,或复下之,益伤正气而表邪不解……故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中,“去桂”二字,或为衍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应去桂。我们认为其所说“虽已用桂枝治疗,但邪未尽”之言,对“邪“的解释过于笼统,有失严谨。

2.2内伤之桂枝汤证可无汗出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11]言:“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笔者认为,此处“桂枝汤”证当属内伤杂病。理由有二:(1)《诸病源候论·寒热结实候》[12]:“外为风邪客于皮肤,内而痰饮渍于脏腑,使血气不和,阴阳交争,则发寒热。”此处仲景言“无寒热”,并非言无寒热之症状,而是意图说明没有外感风邪及痰饮的病机;(2)《诸病源候论·虚劳不能食候》:“虚劳则脏腑不和,脾胃气弱,故不能食也。”仲景意图用“不能食”,意在说明脾胃气弱的病理基础。因此,此处“桂枝汤”证当属内伤杂病范畴,病机为脾胃气弱,生化无力,津液虚少,故可能出现由于津液不足,汗源不充所导致的无汗,结合临床所见,笔者认为,在内伤杂病中,桂枝汤可以无汗。这也是为何仲景使用桂枝汤加减化裁治疗诸多内伤杂病的理论源头。而外感内伤之辨别,亦非易事,金代医家李东垣于《内外伤辨惑论中》[13]详细从辨脉、辨寒热、辨外感八风之邪、辨手心手臂、辨口鼻、辨气少气盛、辨头痛、辨筋骨四肢、辨外伤不恶食、辨渴与不渴等详细论述了分别之法,笔者在此不做过多讨论。

2.3“脉浮紧”、“下焦精血不足”与“小便数”为桂枝汤之禁忌

      原文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此理世人皆知,不做赘述;王明炯认为[14],对于阴阳两伤,气血亏虚,又外邪未除的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就是等待,等待患者体内阳气精血恢复,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 正如仲景在《伤寒论》48 条所云: “……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因此,下焦精血不足的患者,是不能用桂枝汤发汗的;《诸病源候论·小便数候》曰:“小便数者,肾与膀胱俱虚,而有客热乘之故也。肾与膀胱为表里,俱主水,肾气下通于阴。此二经既虚,致受于客热。虚则不能制水,故令数小便而水行涩,涩则小便不快,故令数起也。”说明小便数本为肾与膀胱虚,而有客热扰之,王明炯认为[15],其热在阳明胃腑,故不用桂枝汤,且《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即为病在阳明而误投桂枝汤攻表之逆。故“小便数”为桂枝汤之禁忌证。

    当代最具影响力之一的《伤寒论》大师郝万山[16]说:“第42……这个时候的表证,不管你是有汗的还是无汗的,在解表时即使是无汗的表证,……也通通的能够用桂枝汤,因为它有了里虚的苗头,它的脉是弱的,所以这个时候也通通用桂枝汤。”笔者认为以上论述值得商榷。恰如孙真人所言:“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3结语

     本文深入挖掘了桂枝汤的隐藏症状,对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无汗是否可以用桂枝汤”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笔者整理并收集了桂枝汤的部分禁忌,中医只需深入研究经典便可真正指导临床,根本不需要外来语言的插入,而桂枝汤方证的临床使用还值得各位同道深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7-281.

[2]康治本·康平本伤寒论[M].钱超尘,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13.

[3]脉经[M].人民卫生出版社,()太医令王叔和撰,2007:31-46.

[4]王明炯,王文华.论经方研究的三个重要规律[J].国医论坛,2015,30(04):1-2.

0

[5] 王肯堂医学全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肯堂撰], 1999:97.

[6] 李心机.用桂枝汤不在于有汗[J].河南中医,1988,8(06):12.

[7] 医方解集[M].人民卫生出版社,(清)汪昂撰,苏礼等整理,2006:203.

[8] 中医人生[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娄绍昆著,娄莘衫整理,2020:179.

[9] 医学衷中参西录[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王云凯等重校, 2002:115.

[10] 梁则徐.高曦.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应否去桂”[J].河南中医,2020,40(06):815-817.

[11]金匮要略[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范永升,2016:29-168.

[12]诸病源候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柳长华,2015:126.

[13]内外伤辨惑论[M].学苑出版社,()李东垣撰.2018:42.

[14]王明炯,王文华,王华.论宋版《伤寒论》164条之误[J].环球中医药,2018,11(04):560-562.

[15]王明炯,余钰.论《伤寒论》第29条、第30[J].河南中医,2019,39(02):163-165.

[16]郝万山伤寒论讲稿[M].人民卫生出版社,郝万山,2008:46.


作者简介:王明炯,男,湖南益阳安化人,湖南省中医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州注册针灸师,出生于中医世家,2001年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2008年研究生毕业,2008年开始在长沙各大小诊所门诊,直到2011年调入长沙医学院教学临床至今。在2016一年之间完成中医经典的核心论文近三十篇,带领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杀入论文质量的全国23强。(全国一共50所中医院校参加评选),2023年调入湖南航天医院。擅长病种:对于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得心应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各种失眠、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生殖器疱疹、闭经、崩漏、强直性脊柱炎、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综合症、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带状疱疹、头痛、咳嗽、中药改善毒品戒断症状以及各种老年病,欢迎微信咨询。

执业中医师王明炯
力图恢复中医学汉唐雄风的一个中医学探讨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