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
《云南日报》头版刊登了
《双柏县把自然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新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
点赞双柏县把自然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原文如下
↓↓
走进双柏县白玉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漫山遍野的光伏板由远及近高低错落排列。
“我们看到是两种不同的光伏支架,远处的是固定支架,近处是螺型支架。螺型支架相对于地形的适应力更强,土地利用率更高。”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双柏建管部主任刘争明介绍,双柏白玉村光伏发电项目总规划装机250兆瓦,项目涉及3个村委会,总占地规模5900余亩,目前已完成120兆瓦的组建安装。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4亿度,将成为双柏新能源产业的示范工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双柏县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将土地、光照等自然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铺设了“绿色道路”。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双柏县坚持以资源培产业、以资源变资本、以资源引资金、以资源激活力,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准招商,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目前,双柏县已吸引包括华电、国家电投、中广核等7家国(央)企,以及两家上市公司在内的9家企业参与投资开发。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已达1947.8兆瓦,规划投资额突破84亿元。以白玉村新能源光伏发电工程项目为代表,双柏县正在构建“源网荷储”一体推进、“风光水储充”多能互补发展格局。
利益联结机制 让发展惠及当地群众
在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双柏县始终以群众增收为目标,探索形成了“新能源+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利益联结,政府、企业、集体和群众实现资源共享、收益共赢。
光伏企业与村(社区)、县平台公司签订《光伏(风电)产业项目与乡村振兴利益联结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企业按照“一度电一分钱”的竞配价格,向村集体缴纳反哺资金,助力乡村振兴。以当前发电规模测算,每年光伏项目可为村集体增收3180万元,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产业再投资、绿美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修建道路、改善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双柏县的地貌非常适合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企业来到这里,不仅要发展好,也要承担社会责任。“一度电一分钱”的帮扶资金反哺当地,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企业投入了1000万元左右,帮助当地拓宽道路,修缮排水沟等。”刘争明说。
在群众增收上,双柏县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为群众拓展收入来源。已建成和在建的新能源项目流转土地约4.13万亩,涉及农户3792户。土地流转费用按年支付或一次性支付,平均每亩年收益达250元。同时,项目建设还为本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目前已吸纳4260名本地务工人员,累计增加务工收入1.3亿元。楚雄彝族自治州金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夏文梁说:“项目建设期间,我们累计用工300人,支付报酬600多万元。”双柏县安龙堡乡青香树村委会村民施桃飞说:“项目没来之前我们都是外出务工,项目落地后我们把闲置土地租给企业做光伏,村里很多年轻人像我一样到光伏企业打工,有了地租和务工两份收入。”
“我家以前是开小商店的,自从光伏项目落地青香树以后,人流量增加了好几倍。我们扩大经营,开了个小餐厅,还把家里重新装修改造成了小酒店。”安龙堡乡青香树村委会洒冲点集镇的赵美香说,随着光伏企业的入驻,小集镇的人流量多了,生意也好了。
创新板下经济 打造多方共赢绿色样板
在推进新能源建设过程中,双柏县并未满足于单一的电力输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光伏板下土地的综合利用,以“光伏+”模式探索发展新路径。
结合县内“中彝医药”特色产业,双柏县率先试点“光伏+中药材”模式,由县农投公司牵头,与光伏企业合作,在光伏板下种植紫丹参等中药材。“我们和贵州天赐大健康集团有限公司签了紫丹参收购合同,一起合作种植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以‘平台公司+光伏企业+当地群众’的合作模式,一对夫妻管理50亩,每天收入最低100元,公司还给他们一定的分红,只要种植能够达到每亩一吨的鲜货,他们一年的总收入就有73500元。”双柏县森态农业投资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尹久星介绍。
除了板下种植,双柏县还规划了“光伏+养殖”模式,打造农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多样化体系。在云南阿里郎黄牛养殖有限公司,牛棚上鳞次栉比的光伏板特别显眼。云南阿里郎黄牛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绍平说:“我们把牛棚的屋顶租给光伏企业,不仅能发电,还能增加企业的收入,每年租金14万元,我们和光伏企业实现了共赢。”
双柏县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政府、企业、集体与群众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在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过程中,新能源项目每年增加财政收入1.42亿元,为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项目投资收益率达6%—9%,15年内即可收回成本,为企业投资新能源提供了良好示范;村集体通过“一度电一分钱”机制,25年内累计收益达8亿元,增强了基层经济活力;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和经营收入等方式,农户平均增收3万元,有了基础资金的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部分农户实现了农民到股东的身份转变。
清香树村委会大田村村民杨开元就是通过租地获益,再用地租发展种植的一个代表。“我家有90多亩荒地,租给光伏企业67亩,目前我们收到了10年的地租40多万元。”杨开元说,有了启动资金,开始规模化种植西红柿,卖西红柿一年也有40多万元收入。大麦地镇党委书记李忠元介绍:“今年以来,我们在沿江一线发展西红柿2万多亩、热区水果2万多亩,引进企业12家,引导农户种植3000多户,实现户均增收2万多元。”
记者手记
双柏县新能源产业的壮大发展,为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实践样本。
如何立足自身条件,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将土地、光照等自然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双柏县通过构建多能互补体系,精准项目规划与高效实施,为新能源发展树立了标杆。
同时,该县着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不仅实现了企业与基层群众的收益共享,更探索出“资源经济反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一度电一分钱”等措施,资源开发直接反哺村集体与农户,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联农带农促进区域全面发展。
“光伏+”模式的推广,将农业与新能源结合,为农光互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双柏县“板下经济”的成功探索,既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双柏模式的核心在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期待这种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记者 段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