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真正的觉醒,从对孩子“绝望”开始

文化   2024-09-07 07:30   广东  

本文首发小十点。作者 | 主创团 牧青野  

最近,有妈妈和我吐槽,千辛万苦把儿子养大,结果一到青春期,孩子就变成了“白眼狼”:

越来越不爱搭理你,听你说话眼皮都不抬一下;

你提醒他几句,一开始还能敷衍着回一声,说多了就嫌你啰嗦;

小时候你说啥他都听,现在你说啥他都当耳旁风;

以前什么事都和你分享,现在每天把他自己关在房间里;

你好奇想看下他的手机,发现密码设了一重又一重……

看着孩子突然就和我们隔了这么远,当父母的,心里难免会有失落。

尤其是和孩子情感最为亲密的妈妈。

虽然每天都会默念几遍“孩子嘛,长大了都这样”来安慰自己,但还是忍不住难过。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无论分离有多疼,我们都必须这样做。”

因为爱和分离,对孩子同等重要。

孩子的一生,不会永远有人为他兜底,他总要去自己面对成人世界的疾风骤雨。

拒绝分离,就是在拒绝孩子的成长。

因此,父母想要真正觉醒,往往要从对孩子的“绝望”开始……


有记者曾问郭晶晶,会不会给孩子讲一些她过去跳水的辉煌历史?

郭晶晶略显失落地说,大儿子现在长大了,一听到妈妈说她在这个年纪已经怎么怎么样了时,只会不耐烦地挥手:“哎呀,我都听了好多遍了!知道了!”

似乎每一段亲子关系,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小时候对父母有多崇拜和依赖,到了青春期就对父母有多嫌弃和疏远。


我的一个家长,暑假的时候接到单位通知,要调去国外工作三年。

可那段时间,她女儿马上要读高中,因为离家较远,她原本想着第一学期在女儿学校外租房,陪她一段时间,等女儿适应了后再让她去住校。

她担心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会对女儿有影响,但工作又推脱不了。

无奈之下,她只能和女儿约定好每晚睡前打视频。

没想到,开学后,她还在担心女儿适应不了新环境,女儿却很快在学校交了新朋友。

甚至晚上经常忘记和她视频,即使视频,说的也都是朋友的事,很少问妈妈过得怎么样。

她还听老公偶然提起,女儿好像有喜欢的人了,可这些女儿从来没有对她提起过。

她说那段时间自己心里又失落又失望,还觉得是不是自己离女儿太远了,对女儿的陪伴太少了。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写道,青春期给孩子带来了更强的自主性。

他们开始把父母看作和他们一样具有独立意志的人,而不是理想的化身。

同时,青少年会开始更多地依靠自己,也越来越依赖同伴和朋友,对成人的依赖程度则有所下降。

确实如此,青春期是孩子亲密关系需求转变的阶段,他们对家庭的需求也会随之弱化。

所以你会看到青春期的孩子,突然就有了很多秘密,突然就“看不起”父母了,而且就连朋友也突然变得比父母重要了。


知乎上一位网友的故事,让人看得难过又无力:

他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母亲为了养育他,一个人打三份工。虽然生活清苦,但母亲给他的爱从来没有打过折。

小时候因为调皮爬树把腿摔出了问题,母亲就背着他到处求医,甚至后期为了多凑点康复费用,还去求从小对他不闻不问的父亲。

他说当初自己很感谢母亲,愿意用一辈子的孝顺回馈母亲。

但这一切,从他十几岁开始就变了味。


只要他出门,母亲的电话就一直打问他什么时候回去,有时候晚自习下课,甚至经常能看到母亲会来接他放学。

有次他考试完,和一个同学去网吧玩了会游戏,结果母亲直接找到了老师,说如果再让这样的同学接近他,就会去上级部门反应老师管教不严。

渐渐的,同学们也不大愿意再和他玩,他没有朋友,没有社交,和母亲的争吵也越来越多。

一次吵得凶了,母亲指着她大骂:“我为了养活你,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你就是这么对我的?我真是养了个白眼狼。”

本来还气鼓鼓的他,听到这些话,看着母亲第一次在他面前流了那么多眼泪,张张嘴巴什么都没再说。

从那之后,他又做回了母亲眼中的乖宝宝,但内心深处总是有一团想要逃离的火。


他说自己有时候做梦,梦到母亲去世了,但他却一点都哭不出来,反而有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的感觉。

可醒来后,他又觉得自己这样对不起母亲,只能用更听话的方式,缓解自己的负罪感。

想逃离又逃不了,想完全顺从又不甘心。

他说自己真的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心理医生派克说:“有些父母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当作‘物’,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力去支配这个自己生养的‘物’。”

他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父母倾注的是善意还是恶意,这个孩子的自主性都不会得到尊重。

关系越亲密,就越没有长大的空间。


电影《我是山姆》中,男主山姆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爸爸,靠着微薄的薪水和邻居、朋友的帮助养活女儿。

可随着女儿长大,山姆的缺陷已经影响到了女儿的成长,有儿童救助中心提出想要帮他女儿找一个适合的寄养家庭。

为了不和女儿分离,山姆带着女儿“出逃”,找律师争夺抚养权,几乎想尽了所有办法。

可看到女儿在寄养家庭获得了更好的照顾,学习了很多新知识后,他终于意识到,女儿长大了,该到自己放手的时候了……


《为何家会伤人》中曾写过,亲子间分离的方式有三种:

1、成熟分离:孩子对家有依恋,但也喜欢独立;

2、拒绝分离:孩子非常恋家,做不到独立;

3、单纯分离:孩子逃离家庭,拒绝和家庭继续保持联系。

分离,是每个人一生的主题。

父母最大的清醒,是明白所有的爱,终点都是放手。

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只有完成和父母的成熟分离,才能茁壮地生长。


演员伊能静曾分享过一件小事:

她儿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挑战过她很多次,而且就连和她说话时的口气也变差了很多。

伊能静说她一开始很震惊,但好在很快冷静了下来。

她说:“儿子这样做太让我惊喜了!这就代表着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他连我都敢反抗,那他长大后也就不会被别人PUA。”

你看,青春期分离说起来好像是天大的事,但只要父母能调整心态,不要总觉得孩子独立是可怕的事,就会发现这只是孩子长大了的标志而已。


想要帮助孩子培养自主性,引导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父母们还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1、静——觉察和控制自己的分离焦虑

你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和孩子之间有分离焦虑的很多都是妈妈。

精神分析专家朴又兰曾说:“无法成为理想母亲的自责感与面对外界赋予的过多要求,破坏了许多母亲与孩子之间原本的关系。”

因为总想做个“好母亲”,所以付出了很多。一旦付出成本太大,就越舍不得放手。

可是,孩子总会长大,不能因为曾养育孩子一场就要“绑架”孩子一生。

妈妈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安心长大。


2、放——用豁达的心态重新定义分离

心理学中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开始产生强烈的成人感,他们会通过对抗权威的形式,来确认自己的自主感。

说到底,青春期孩子要的,不过是从父母这里获得认可和信心,然后好去挑战和面对更大的世界。

所以,当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请一定记得,他不是要和你在情感上彻底割裂,他只是需要和你共同完成一场“成熟分离”的蜕变。


3、转——建立新的沟通方式

青春期对于孩子而言,是进入了新阶段,对于亲子关系来说,又何尝不是。

如果你正为了怎么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烦恼,不如试试清华附中前校长王殿军的方法:多做饭,少说话。

用多做饭告诉孩子,家永远是他的后盾;

用少说话,去控制我们的指责欲、指点欲。

总之,不干涉孩子的自主权;承担孩子的焦虑和无助;也尊重孩子即将成长为大人的自由。



有人说,当父母带着一种觉醒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孩子时,就能发现生命本身具备的美好而独特的力量。

也就能用尊重、支持、欣赏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和孩子,进而创造出相互支持而又各自独立的美景。

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间最好的关系,本就应该彼此独立,彼此美好。想对所有父母们说:

父母与孩子,曾经相互依赖,未来终将分离。

能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分离阶段,经由孩子的变化,重新悟得一份新的相处智慧,未尝不是一种成长。

孩子去面对他新的挑战,我们站在他身后,淡然看待分离,默默支持,缓缓退出,便是对孩子最好的祝福!

牧青野,教育从业者,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少年学习指导师,已出版《第一性原理学习法》。




行动派
在这里,用行动创造每一个当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