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2024——
看见高质量发展的“长沙力量”②
“研”值在线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蹄疾步稳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引领发展。今年,长沙围绕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目标持续发力,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引育科技人才。一年多来,全市各类创新平台达3284家,在2024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上排名从去年37位上升到32位。长沙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有力。
科技自立自强
攻克关键技术95项
长沙广电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刘哲:在我身后的,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它大约有145米长、5000吨重。
十月末,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在长沙下线,将被用于目前全国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施工。铁建重工研制团队通过创新攻关,在刀盘刀具、主驱动等关键部件上采取针对性设计,并自主研发第四代同步注双液浆技术,实现盾构隧道沉降的毫米级精度控制,将有效克服该段隧道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超大埋深、复杂工况等难点。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掘进机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范瑞强:“江海号”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企业在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和应用领域已经实现新的跨越,已经形成超大直径盾构机全产业链产业化发展的能力。
今年,长沙持续加码科技研发,不断突破制造业、种业、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截至11月已累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95项,包括6000米级深海重载采矿平台等全球领跑和自主可控技术26项。
聚焦国之大者
战略科技平台取得重大突破
长沙广电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宋雨轩:我现在就来到了湘江院士港项目,目前该项目刚刚完成主体封顶,这也是湘江科学中心五大件中首个完成主体全面封顶的项目。
湘江院士港总建筑面积超8.7万平方米,涵盖四组院士研发组团、一栋院士实验室及一栋公共服务配套。项目仅用时5个月就完成了主体建筑设计,主体工程建设等实现封顶,标志性湘江科学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湘江院士港项目执行经理 王波:接下来,项目将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在2026年7月30日完成所有的项目任务。
建设湘江科学城是助力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承载着培育原始创新能力、攻关关键技术的愿景。眼下,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科创港等重大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多个项目主体封顶,将推动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
湘江科学城开发建设指挥部规建部成员 郭桉扬:湘江科学城规划面积153.7平方公里,横跨长沙、湘潭两市,将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
目前在长沙的湖南省“四大实验室”已全部实体化运行,超算长沙中心累计服务用户近3000个,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完成每小时100千米内直线滑跑试验……长沙正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争创国家级平台。
打造创新创业福地
全市创业孵化基地近160个
在近日召开的长沙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表彰了一批长沙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长沙给人才机会,人才给长沙惊喜”,是受表彰者的共同心声。中南大学在读博士苏行2021年底开始创业,他聚焦“体育+科技”领域,先后获得“柳枝行动”、长沙市“小荷青年”等项目补贴支持。不到三年,产品已覆盖全国近2000家球馆,用户数量超百万,成为体育行业的头部科技企业。
近年来,长沙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目前,全市已有创业孵化基地近160个,各基地在孵实体数接近5300个,共吸纳就业人员超2万人,仅2024年累计为在孵实体提供各类创业服务近9000次。让越来越多的年轻逐梦者既可安家落户,也可手摘星辰。锚定“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制定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长沙正以蹄疾步稳,加速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长沙市科技局副局长 左列:强化市委科技委统筹领导,推动市与区(县市)园区科技工作同向发力,构建全市一盘棋大科技的格局。聚焦市“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长沙高校院所、企业集聚的优势,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聚焦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以及企业研发中心等急需改革的领域,探索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改革措施,积极争取国家战略和政策支持,争创国家区域科创中心。
来源丨长沙观察、长沙新闻
编辑丨梓欣 吴霞
编审丨朱麟 肖斌
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内容、图片、字体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