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干部人才赴沪苏浙“百日实训”工作周报(第八期)

政务   2024-12-27 09:29   安徽  


编 者 按

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人才交流,学习先发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干部的国际化视野、市场化思维、专业化本领,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市以沪苏浙皖干部人才“1+4”交流合作平台为依托,常态化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到沪苏浙先发地区开展“百日实训”。为用好实训成果、拓展实训成效,现在合肥先锋微信开设专栏推送“百日实训”工作周报,供大家交流学习。


体悟分享



公益类国企市场化运作
提升企业专业化经营实力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城投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之一,曾因拥有较多的公益性经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强,导致难以上市融资。为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拓展主营业务,上海城投集团进行内部改革,将上海环境集团公益性资产全部剥离,并注入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处理等经营性优质资产,解决了上海环境集团上市盈利不达标等问题,使其成功上市并成长为环保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提升资产质量是上海城投集团转型发展的基础。合肥热电集团同样拥有多项公益性、经营性资产,目前发展遇到瓶颈,没有实现上市。可以借鉴上海环境集团上市模式,将优质经营性资产整合打包上市,激发体制活力、人员活力和发展活力,提升企业专业化经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让市场属性更专业、公益属性更普惠,实现集团公司战略转型高质量发展。(合肥热电  汪育超)




多方赋能
提升社会治理新成效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在社区治理方面坚持“聚合力”和“添活力”两手抓,社区治理工作成绩突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一是队伍赋能。组织实施社区干部赋能计划,提出针对社区书记主任和普通社区工作者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考核,通过“全岗通”考核、“小巷总理”有话说、“民情手记”晒一晒等多种形式,实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二是活动赋能。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文化理念融入社区治理,通过邻里嘉年华活动、“美丽楼道”创建、“睦邻楼组”打造、“新时代好邻居”评选等形式,鼓励居民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增进邻里互动,重塑邻里关系。三是阵地赋能。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共享会客厅等建设,因地制宜地嵌入党群服务、养老托幼、社区议事等功能,开展“服务方寸间评比”,提升标准化服务大厅建设,多维度打造居民“幸福家”。四是品牌赋能。打造“幸福中山议事厅”、同心HUI家园、宜居近邻等品牌,实现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让品牌特色赋能社区发展。近年来,瑶海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完善“家门口服务体系”,可以借鉴其中经验,推动基层阵地“破圈”、善治力量“融圈”、多元共建“扩圈”、品牌升级“出圈”,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瑶海区  王兰兰)



坚持文旅融合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临海市括苍镇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传统文脉,将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相融合。一是通过对张家渡老街进行全面的修缮和改造,引入现代商业元素,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店铺和温馨舒适的民宿。二是围绕铁艺展览馆等特色旅游节点,整合区域资源,串珠成链,推出多条精品旅游路线。三是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如柴古唐斯括苍训练营、星空帐篷音乐节等,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庐江县同大镇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充分发掘传统习俗、民间艺术,讲好同大故事、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小满稻梦空间”生态农业观光游、中学研学旅行游、乡村度假游等多种模式,举办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将文化与旅游、乡村振兴高度融合,打造旅游特色品牌,提高同大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庐江县  张茂林)






典型案例


科学规划

打造产城融合的“创新之城”

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不仅是苏州工业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苏州工业园作为中国与新加坡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以先进理念科学规划,成功打造了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

先规划后建设,奠定园区发展蓝图。在园区建设初期,组织专业管理人员赴新加坡进行城市管理项目培训,引入了总规划师制度,并确立了“规划先行”、“规划即法”的理念,综合考虑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绿化景观等各个方面,确保园区建设的每一步都符合既定的目标和愿景,避免了无序建设和资源浪费,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先地下后地上,构建园区基础设施。在地面建筑开始之前,优先建设供水、供电、通讯等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不仅促使园区地下空间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还确保了地面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园区整体承载力和运行效率。
三是先工业后商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园区建设初期,优先引入一批高科技企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推动园区的工业化进程。随着工业基础的逐步稳固,适时地引入商业、服务业等配套设施,提升了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先工业后商业的发展模式,既保证了园区的经济增长,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先环境后招商,打造宜居宜业优美环境。优先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绿化景观、水体治理等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提升园区整体形象、打造宜居宜业环境。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吸引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的入驻,有效提高了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不断提升为企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归属感,为园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肥西县已建成长三角G60药谷科技产业园、“科大硅谷”肥西园、CAR园等产业园区,成功吸引大批产业入驻。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模式,明确各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方向,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科学规划园区空间布局,设置生产制造、研发创新、物流仓储、生活配套等功能区,实现“产城人”的有机整合;注重搭建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设立企业(人才)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保险税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推动园区经济质量水平持续提升。(肥西县  闫艳婷)


关于重点企业“服务包”的分析与思考

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是上海市加强政企沟通、深化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创新举措。松江区在上海市整体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松江区关于进一步推动重点企业“服务包”提质增效的工作方案》,在管理机制、投促联动、诉求办结、清单梳理和平台应用等方面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截至11月底,松江区各级领导干部走访重点产业企业并发放“服务包”3000余家,集成各项政策303条,收到企业反馈诉求1815件且均已办结,满意度高达99.6%。

一是建立区级专班工作机制。按照“管行业也要管服务”的原则,由分管产业工作副区长担任组长,区经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7个经济主管部门和18个镇街(开发区)分管负责人作为成员,每季度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形成区经委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成员单位安排1名分管负责人、处(科)室负责人、业务骨干,成立“三人一组”的企业服务团队,分别负责统筹协调、业务办理、服务对接等工作,构建上下联动、高效一体的服务体系。
二是择优遴选重点服务对象。以“经济贡献”为第一原则,聚焦规模型、创新型、服务型、专项型4大类企业,从税收贡献突出的企业、上市企业、重大项目落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及高成长性企业、区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中,遴选80家能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列入高能级企业,另从每家高能级企业遴选1-2名专家人才,作为区领导联系服务对象,由7个经济主管部门负责联系保障。同时,将其他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税收贡献靠前的规上企业分类列入一般重点企业、后备重点企业,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成员单位负责分工联系。

三是全面打通入企服务通道。以“服务包”作为入企服务的“敲门砖”,在集成送政策上门、金融信贷、现场办公、定期走访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校企合作、供应链对接、市场合作、人才交流等特色服务,为企业长期发展保驾护航。如,组织开展10余场促开工促竣工协调会,推动临电、调规等难点问题解决;帮助某企业开展上市前战略融资,对接国内知名投资方,助力企业提高3倍投前市值;推动产业“外循环”对接,协助50余家生物医药产业企业集中对接出海资源,提升销售业绩,企业当年税收平均增幅超300%。

四是高效协调办理企业诉求。按照上海市级部门诉求办理程序和时限要求,松江区对重点企业诉求办理,形成标准SOP流程,对诉求分派、接收办理、办结评价、协调调度等关键节点,均进行明确。其中,更加聚焦“诉求分级分类”“诉求协调办理”等关键堵点、卡点,对需要跨部门协调、反应集中、问题突出的诉求,提供系统化解决路径,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同时,加强跟踪评估检查,定期听取行业管理部门和责任单位诉求办理情况,并将相关结果纳入区委季度工作会议重要评议内容。

五是围绕服务延伸双招双引。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聚焦扩大投资、要素对接、成果转化、上下游合作等方面,一体化推进双招双引工作。重点释放“以商招商”“以才引才”效应,发挥企业和人才的示范作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双招双引成效明显的企业,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相关个人给予荣誉称号。例如,某生物医疗企业自建产业园,招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园区在政策资金扶持上予以倾斜;某研发型企业专业性人才缺少,园区通过基金扶持,帮助企业成立研究院,先后招引了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20余名海内外教授、博士加盟。

与松江区推行的“服务包”经验对比来看,巢湖市在为企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能力不够等方面,“抓大放小”和“撒胡椒面”的现象有时还存在混淆不清的情况。当前经济社会大背景下,巢湖市更要注重把握为企服务的“度”和“质”,既要不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避免出现“反感”情绪,又要善于挖掘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坚持“超前”思维谋划,真正获得企业和人才的认可,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巢湖市 何珩)




来源:合肥市委组织部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合肥先锋
党建宣传“微窗口”,服务党员“微平台”,党员学习“微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