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小学女生站在自家满墙的奖状前面,质问网友:
“你考过年级第一吗,你坐过第一考场吗,你超越过你讨厌的人吗,你刷过的题有多少,你拿过的奖状有多少,你周围的夸赞有多少,你沉默了,可你还在玩手机。”
也许让她发这个段子的大人以为这样做能换来一大批赞美和感慨,没想到这届网友不惯着小孩了,评论区里都在学着她的口气反问:
“你有一车库法拉利吗”,“你14岁的生日礼物也是一栋别墅吗”,“你下楼能到帝国大厦吗”,“你家有3000万的酒柜吗”,“年级第一坐在我的副驾”......
身处农村的小孩姐也许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罗马”,但她不一定明白这词的奥义。她身边的大人们,包括但不仅限于老师、父母、长辈,也许依然会告诉她:“物质都是虚幻的,学习好才是真优秀”。
可能听了这话,网友们才会真的“沉默了”。
这种沉默,是小孩姐这个年龄绝对理解不了的。她并不懂,沉默有时候最管用,少说话也许才是最大的竞争力。
很多道理,之所以成为道理,是因为我们没法把它说透,也不好说。
这些道理恰恰只有在模糊地带里才能成为道理,摊开了反而显得不讲理,也不够“正能量”了。
有人说:“一个小学生,学习好又代表不了什么,有啥好秀优越的。”
是啊,就算是大学第一的那位,都不敢说自己是成功人士,更不敢嘲讽别人,反正他和倒数第一的那位很可能有相似的未来——都在家待业。
不过话说回来,正是因为长大后的我们拎得清了,明白了,也怂了,所以学会了低调做人,不敢随地大小秀优越。
敢无拘无束秀优越的,也只剩下小学生了。
因为他们真的还蒙在鼓里,以为自己走上了巅峰,多好。
话说回来,小小年纪就知道拿年级排名和一墙奖状来搞鄙视链,这个小孩姐并不算奇葩,她只是把很多孩子心里的价值观浓缩了一下而已。
最容易被寄予厚望的,就是小学生。
让孩子成绩好,得奖,被老师认可,立下宏伟志向,都是小学生家长喜欢并擅长干的事。
小学生随便考个90多甚至一百分,家长都觉得他们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清北。
所以小学生的优越感也不是空穴来风,他们的人生信条里真的认为:成绩就是人生的一切,而成绩好也没那么难嘛。
所以,小学时期不秀优越,后面的人生可能就真的不太有机会秀了。
到了初中就知道小学的好都是虚的,到了高中就知道基因才是关键的,等上了大学和找了工作之后才会发现,基因都不管用,优不优越主要看祖上。
段位给你划分到这儿了,你我之间的区别在于是早努力还是晚努力,还有些人只需要考虑用不用得着努力。
不过这个小学生的秀优越视频不讨人喜欢,那些回复倒是挺可爱的。
网络本来就是无数陌生人胡乱搭起来的草台班子,不是千年的狐狸进来根本演不了聊斋,现在大家越来越不装了,就喜欢说实话,哪怕扎心。
有一些人说“网友太刻薄”,说什么“人家还是个小学生,很优秀也很纯真的,blablabla......”
拜托别再说什么“还在纯真的年龄”了。纯真年龄的纯真小孩,根本不会出来拍这种玩意。要是我娃小时候玩这种梗,我会直接扇他两个大逼斗,让他迈出学会做人的第一步。
还有一些人说“小孩姐只不过是因为优秀,所以才比较自信。”
可能大家在网上看到的“自信”的人太多了,觉得好像只要敢夸自己同时贬低别人,搞鄙视链,秀优越,就叫自信。
这些同情小孩姐的人,也许自己就是一个“长大后的小孩姐”。
他们至今还认为小学得过第一、有一屋子奖状、被某村镇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当过优秀干部、能在升旗仪式上发言、能对自己不喜欢的同学秀优越、能得到一小撮赞美,就能碾压所有人,不仅是成功人士,而且是有趣的灵魂。
有没有一种可能,酱婶的娃只是某些上位者希望他们成为的“听话的好孩子”而已。
甚至在一线教育者眼里,一个小朋友只要学习成绩年级第一,有任何毛病都是可以被包容的,因为ta学习好。
所以比起她用奖状来鄙视玩手机的网友,大家更讨厌的其实是这个小学生透露出来的被“洗”透了的单一评价习惯。
从小,我们也是被这样灌输的,考第一的肯定是优秀的人,学习不好的孩子肯定是不成功的人。
没想到后来那些考第一的人,有的成了全公司第一个打卡的牛马,有的成了全家第一个没工作的社会人,一辈子都是第一,可那些小学老师有谁在乎啊。
想必在小孩姐所在的村里,教育者也没太多的能力去引导什么别的素养,他们只能引导孩子考高分,给老师提升点kpi。
现在有些地方的小学教育,真的只是在教孩子成为井底之蛙。
学习好的,老师让ta当班干部,给了ta权力,于是在一个小学生看来,人生的第一个甜头来自于明明平等的同学之间有了“阶层差距”,决定这种差距的是学习成绩。
我们都是读过小学的人,非常清楚一件事:小学时候所谓的“学霸”,长大后不见得优秀,也不见得混得好。
再说露骨一点,有些人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注定未来比你成功,只是你不知道,还以为小学时考年级第一能逆天改命。
现在的环境让一部分孩子从小就形成了流水线评判逻辑:成功人生只能有一种,就是学习好、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找一个稳定工作、结婚生子、再生一个。
小学生的认知里,学习好就是一切,学习成绩好就有资格瞧不起所有人,有奖状有老师的背书就可以秀优越。
有人说这是现实。
什么现实?别说小学发的奖状没有任何含金量了,就算走上了社会,一两个成绩又能代表什么呢。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总有人比你优秀还比你低调,比你低调还比你讨人喜欢。
不是学习成绩好就站在世界之巅了,真正的教育是人格、品行、目标的统一。
中国人爱说“谦受益,满招损”,还喜欢教育人“韬光养晦,不露锋芒”,有人说那是过时的教育理念,说什么西方教育主张夸奖赞美、让孩子变自信。得了吧,老祖宗的智慧永不过时,读不懂是因为你还没长大。
如今的成年人,哪个敢,哪个能,哪个可以用自己一点点东西去拉踩别人啊。30岁你风风光光,不代表你35岁不会回家穿围裙;40岁事业有成,不代表明年不会被后面30岁的那个碾压。把阿德勒他老人家拉出来都煲不了鸡汤,他只会跟你说:“别跟现实硬刚,做好你自己就完事了”,所以,什么才是值得秀优越的资本?基本没有了,都老实了。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二三线大城市的小学生很少会自己做短视频账号,更不会拍这种无聊的内容,他们大多只会关注自己喜欢的东西。
但是,边远地方特别是农村,不少小学生和中学生都在拍视频,将自己融入到网络里,不甘于只做旁观者。
我去看了小孩姐的账号,她爸经常怂恿她拍各种视频,基本都是玩的“靠晒成绩碾压众生”的套路,以及从网上东拼西凑的段子随便一剪,让自己的女儿站在镜头前刷流量。
不说别的,光看这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手段,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越是落后的环境和认知低的家庭,孩子越是会被过早利用,被工具化和附属化,他们很难真正得优秀起来,因为拖后腿的大人太多。
他们可能白天在学校在极端的、单一的评定体系中,被灌以两极分化的价值观,晚上回到家又要在无知无能的家长指导下做着本不该这个年龄做的事。
真的挺不喜欢以这类形式让小朋友出镜搞流量的大人。
长大后的小孩姐们,都知道了一些事做不得,一些话说不得。即使如此,有些大人还是有点莫名其妙,在成为父母之前,他们还没搞懂自己是不是当父母这块料。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带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