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下次减负可能要从胚胎开始了
乐活
2024-11-15 09:16
上海
文 | 十三姐
最近有关部门出台文件
,主要内容是“治理幼儿园小学化”。
有人问什么叫“幼儿园小学化”,官方的解释是“在学前教育阶段超前引入如识字、算术等知识学科教学”。
很显然,幼儿园小朋友好像就不应该学习识字、拼音、算数、英文等等,学了就是“小学化”,幼儿园教了就是“超纲”。
搞得好像幼儿园多想教这些东西似的。
其实在我看来,真对目前的现状,凡是能给孩子简单教一下拼音、汉字和算数的幼儿园,
真的可以被认为是“活菩萨”般的存在,人家都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日行一善。
现在这个规定一出,那些“做善事”的幼儿园也不教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
小朋友的好日子来了
家长的好日子结束了。
因为有些东西真不是谁想“抢跑”,是血淋淋的现实在后面张牙舞爪,你不跑也得跑。
但凡看过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就知道“
零基础上小学的孩子将会有多惨
”。
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本身是挺好的。但首先,咱们也要先知道一下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到底在干嘛?
如果说幼儿园“小学化”是不对的,那么小学一年级“去小学化”是对的吗。
大家都上过小学吧,我们这代人以前小学一年级花了大量时间学习的那些东西,现在的一年级小朋友根本没时间学。
一年级的老师,上来就默认所有同学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
一年级的“去小学化”,无形中就是把这部分基础知识学习任务转嫁到了6岁之前。不是幼儿园教,就是家长教,反正总有一个人要干这件事。
比如学拼音,我们当年可都是要用几乎一个学期来学的,这是一个小学生的基础必备,可现在,基本上没有系统学习,一上来就认字,几个星期就让学生大段朗读了。
于是恶补拼音和简单的基础识字这些事,就自然而然成了家长的工作。
大部分幼儿园也不教任何东西,如果家长也不教,怎么办?
“幼小衔接课外班”应运而生。
所以最后,承担一切的还是家长——
要么自己吃苦,要么花钱外包,二选一
。
读过《发展心理学》就会知道,3到6岁这个阶段确实是形象思维和符号理解的阶段,这一点没错,孩子不应该记和背大量的汉字、英文、数字。
但我们不能只管杀不管埋。6岁开始就是另一个阶段了,要接受字符认知和数字理解了,小孩不会一夜之间突然会了一切,而我们的小学一年级真的给够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转变了吗?
我听说现在人教版的一年级语文教材,拼音就如同“穿插在识字中的彩蛋”,顶多4-6周就全部教完,一个6岁的孩子在这么短时间里,又要认字,又要记拼音。
现在就是把本来还有零星“衔接”的部分用刀砍掉,让孩子有一个“断崖式”的幼小衔接——
幼儿园纯玩,快乐无边;进小学一夜暴击,苦海无边?
简单说现在就是给幼儿园小朋友“减负”,让幼儿园小朋友纯玩,享受快乐童年。
看到这个,家长们本应欢呼雀跃,但我看了一圈,大家都高呼“
晴天霹雳
”。
这个法案还说幼儿园学这么多东西是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心理健康,因此不应该“抢跑”,而很多家长都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让孩子“提前学了”,这种过早灌输知识的行为“剥夺了儿童在孩提时期本应享受的自由探索与快乐游戏的权利......”
说真的我也反对孩子过早“拔苗助长”,但看到上述这些描述方式和反对理由,我的内心只有一个字:
抽象
。
不谈浓度谈毒性,就是耍流氓。不谈一年级实际情况就对幼儿园一刀切,也不科学。
其实本质问题根本不在幼儿园,而是出在小学。
幼小衔接到底有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这个安排到底应该在幼儿园完成还是在小学完成?如果按照现在的法规,那么小学一年级就别那么抽象了呀,可我们也没看到小学给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我是真的不明白,小学一年级到底在急什么,赶什么进度?
大量从一开始上学就因为拼音和算数是一张白板而被“暴击”的孩子,正在接受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拷打。
这个时候,那些说“幼儿园超前学会损害儿童心理健康”的人,还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教育专家也说了,幼儿园孩子的身体、社交、情感、认知都需要全面发展。是啊,到了小学同样也需要这些发展。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到了一年级,还没上两个月学,已经发现自己仅仅是因为没有提前认识字、认识拼音、会做加减法而不合群,跟不上大部队进度,还被某些老师嫌弃的时候,他的社交、情感、认知发展就没有问题吗?
从发展心理的角度,我觉得不但一年级要有一个足够长的、科学的、严谨的过渡期,并且3-6岁也真的没必要完全一刀切。
专家也说了,幼儿园应该以游戏教育为核心,设置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其实在游戏中有一些东西就已经可以学到了。
算数、识字在一些游戏里本身就可以成为潜移默化的知识,寓教于乐,是有办法进行融合统一而且很快乐的,怎么就残害儿童身心健康了?
只要不是灌输式的、填鸭式的、超出认知能力范围的,孩子边玩边学,不但能学得快,反而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多兴趣。问题就在于:有没有这样的课程设置,有没有靠谱的专家设计,有没有责任感足够的老师教。
该教育者研究的事,就应该教育者去想办法,
不能把所有难题和后果丢给家长承担呀
。
要说“抢跑”,真正抢跑的也不是幼儿园,是小学,尤其是一年级。
他们跑得快马加鞭,一点都不愿意停下来等一等起步慢的小朋友,而那些起步慢的,只能由家长拽着,艰难前行。
同理,小学也不能初中化,那就先去治好初中有没有高中化。
所有这个化那个化的源头到底在哪,不一定都是自下而上的,很有可能是自上而下的。
中考和高考两个源头在上面持续灌溉,下面左一个减负又一个快乐,这是自欺欺人,都已经减到幼儿园了,再往后还能减什么,怕不是要从“防治对胚胎进行胎教”开始吧。
最后除了让校外机构有了更多制造焦虑的“正当性”之外,似乎什么都没改变。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
「格十三」「十三姐夫」
「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带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
「格十三」
格十三
自从关注格十三,整个人都精神了。
最新文章
张兰和汪小菲,真的不冤
有人举报提前开学,有人投诉学校让孩子一直休息......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等哪吒他娘的拥抱
大S离世太突然!中年人一定要健康,我们真的死不起
看完《射雕》,你们不想吃钵钵鸡吗
世界上的另一个世界
高三寒假:作业没做,在捡垃圾
你们的女婿写的小作文
陈枰承认了:她是抄的百度!
四问漂白编剧陈枰
大编剧陈枰又“漂白”了?咦,我为什么要说又
支付宝干了什么?连我二叔都来找我要甄嬛了……
女人不要事业心太重,否则会发财
当代中女精神状态:癫得很稳定
深圳四年级的期末数学卷,出到了谁的心趴上
女人最强的能力应该是多喝热水
婚姻里没有性别,全凭良心
如今有脸秀优越的,只剩小学生了
春考结束后,上海中产妈们的寒假鸡娃新方向,令人很吃惊
「家暴」这个词,放跑了多少人渣
女人面对老公时,智商拔群,强得可怕
不就无性婚姻么,有啥好大惊小怪
“你对王慧玲怎么看?”——我不看
很严重了,我劝大家极限存钱吧,从12月开始!
对中年老母的最高评价:你看起来像单身
人生最大的分水岭是不是生孩子
不怕活成大哥的大哥,就怕活成大哥他妈
家长会破大防了!我太后悔了,不能再让儿子耗在新概念上了…
作业熔断:看似有点抽象,实则真的抽象
只要不踩坑,谁说医美不是好东西呢
活人也要破地狱,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吴柳芳事件」:从“擦边”到“正能量”
没想到吧!寒假还能这么过
抛开效果不谈,老公的关怀很有效
山猪吃不了细糠,但山猪也能自洽
娃不稳,鸡也鸡不出来
感谢吴柳芳,让一部分男网友学会了共情女性
谁擦边,他们就支持谁
十三姐逢人就推的抗老面霜,吊打千元大牌,30天内不满意不要钱!
男人静悄悄,一定在作妖
中年富婆,干啥都硬气
老洋房终于装修好了!历史20个月,搭进半条命
期中考出成绩了!我太后悔了,不能再让儿子耗在《新概念》上了…
下次减负可能要从胚胎开始了
很严重了,劝大家极限存钱吧,从11月开始
把每一天当成倒数第二天来过
全国人民的乳腺被熏鸡堵上了
全国人民在等李行亮离婚
一位男士在瑞士卷的剧本里杀青了
婚后,挑战极限的只有女人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