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享生活·悦享银川·文旅服务家
随着秋风送爽,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寒露是露水开始凝结成霜的时节,标志着深秋的来临。在这个时节,大自然仿佛换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树叶由绿转黄,一派丰收的景象。
寒露节气的历史渊源深厚,它在中国传统节气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表明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几乎要凝结成霜。
随着季节的深入,秋天的凉意逐渐加重,露水因气温的下降而变得更加寒冷,因此得名“寒露”。这个节气也标志着农作物收获季节的开始,对于农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寒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季收获的开始。古代农民会根据寒露的到来开始采收成熟的农作物,如稻谷、玉米、红薯等。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乡村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在寒露的第一天,鸿雁开始向南迁徙,它们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在空中翱翔,仿佛在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深入,冬天即将到来。鸿雁的迁徙,不仅是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也是自然界中一种壮观的景象。
到了寒露的第五天,古人观察到雀鸟的数量减少,而海边的蛤类增多,他们误以为雀鸟变成了蛤蜊。这一现象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致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
寒露的第十天,菊花开始绽放,黄色的花朵在秋风中摇曳,为这个季节增添了一抹亮色。菊花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是古人赏秋、咏秋的重要对象。在寒露时节,人们会举行赏菊活动,感受秋天的韵味。
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以求健康长寿。菊花酒的制作通常将干燥的菊花泡入酒中,使酒具有菊花的清香,同时带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菊花作为寒露时节的代表性花卉,其不畏寒霜、傲然绽放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赏菊不仅仅是欣赏其美丽的姿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许多地方还会举办菊花展览,供人们观赏。
寒露时节,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远望的好时机。人们会结伴而行,攀登山峰,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季节的更迭。这一习俗也与重阳节相融合,成为敬老爱老、强身健体的重要活动。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寒露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谚语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脚部受凉会直接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易趁虚而入。所以寒露之后对足部保暖非常重要。穿厚袜子、棉拖鞋,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用热水泡脚等方法都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既能舒筋活血,又能温暖全身缓解疲劳。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寒露节气,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是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都是很好的选择。
运动可以为我们的身体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以及身体的抵御能力。伸展运动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咏廿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
唐代: 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来源:安全风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