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连年降低的背后:读研还是一项高收益的投资吗?

学术   2024-11-29 11:31   山西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11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约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了50万人,较2023年则减少了86万人,这是考研报名人数的连续第二年下降。而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本科生毕业数量依然在增加,但是选择考研的人数却开始降低。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是一个重要因素应该是大学生们对于考研的态度变得更加理性了,考研作为一种教育投资行为,其真实回报如果不能达到预期,那么弃考就成为了一种很自然的选择。


图源:sohu

考研热无疑是与大学生数量暴增而就业市场没有同步增长有关,本科生实在是太多了,那么考研不仅能够给自己一定时间的缓冲,更重要的是更高的学历也许会带来更好的工作机会,这就是大部分选择“投资考研”的年轻人最朴素的“投资逻辑”。这种简单的推理明显带有历史传承的“刻板印象”,毕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确实是惊人的快,快到人们的观念根本来不及跟上形势的变化,实际上随着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快速增长,相匹配的就业岗位早已饱和,甚至产生了反向挤压:很多用人单位更喜欢“便宜听话”的本科生而不是硕士生。回报率下降的同时,考研的成本却在不断增长:从考研到读研,经常三四年没有收入,机会成本已经沉没,却还要追加投入更多的补课费,读研的学费也比本科更高。这笔投资换来的竞争力增长却可能非常有限,收入的增加难以覆盖成本,最终成为了失败的投资。


2024年3月24日,安徽省阜阳市,大学生们正在参加招聘会。

图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如果说上述推论比较粗糙而简单,最近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则根据美国和英国的数据进行了更详细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这两个国家,读研同样是一件风险很高的投资活动。


数据显示,在美国,近40%有本科学位的从业者还进修过一种以上的研究生课程。从2011-2021 年的十年间,美国研究生数量增长了9%,而本科生数量则下降了15%。英国的数据则更加夸张:每颁发5个本科学位,就颁发4个研究生学位,虽然这与来自印度等地的外国留学生数量暴增有关,但是本国学生也同样热衷于此。


从成本的角度看,2000年以来,美国研究生学习的实际成本增长了两倍多,学生们的平均负债额在完成第二学位期间约为50000美元,高于20年前的34000美元(考虑通胀率)。美国政府借给学生的资金中几乎有一半流向了研究生,而他们的数量只占总数的17%。2021年,英国国内硕士生每年的学费约为13000 美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比 2011 年高出约 70%。



付出相当高昂的成本后,获得的回报如何呢?在美国一项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拥有学士学位的全职工作者比高中毕业生的收入高出约70%。而有硕士学位的人又比本科生多出18%。那么,读研确实很划算?实际上这项统计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其中巨大的结构性差异。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智库FREOPP的前分析师 Preston Cooper 认为,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复杂,除了与学生的学历有关外,家庭背景,就读专业和院校都都有影响。因此,要计算出读研真正带来的差别,就必须尽量剔除上述因素。而根据他的分析,考虑到考研的额外费用的放弃的赚钱机会,大约40%的美国硕士生顶多能回个本,还有一部分会赔钱,这比本科课程的风险更高——75%的本科学习都是赚钱的。


英国的数据更加完整而详细。2019年,伦敦智库财政研究所的分析师曾得出结论,20%本科生如果不上大学,收入会更高。2024年,该研究所又对硕士生的投资回报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到35岁时,硕士生的收入与只有本科学历的人几乎一样。


2013-2017年,不同专业硕士生与同龄本科生的收入比例

来源:伦敦智库财政研究所


专业差距非常大。计算机、技术类和工程类的硕士回报是最高的,读研几乎都是正收益。而社会学、历史学等完全是负收益,尤其是男性——读研的英语专业研究生比只读过本科的同行收入低30%,社会学超过20%。有趣的是,同样的选择对于女性而言似乎效果要更好,在统计的31个专业中,14个专业的女硕士都比女性本科生收入更高,对男性而言这个数字只有6个。一种解释是高学历最大限度的延长了她们留在职场的时间,甚至是在生育之后。可能是因为学历较低的女性更容易在成为母亲后减少工作时间。


虽然经济回报并不是攻读学历的唯一动力,但也绝不是可以忽视的因素,除非家里有矿。对于广大预备役打工人来说,更加仔细的权衡利弊得失,可能是另一门需要学习的生活课程,而且不能逃课。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411/t20241121_1163982.html
2.https://www.economist.com/international/2024/11/18/is-your-masters-degree-useless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史上最热考研季之后,如何赢得导师的心?
拖家带口年近五旬还想读博?除非你能连续五年996
读博压力有多大呢?大到 Nature 杂志官方劝退来了……
在美国读博之后是怎样的天空?请看数据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分享学术信息,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