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网友:每一帧都美到可以当壁纸,连BBC都无法超越!文末有福利!

乐活   2024-11-05 12:02   广东  
点击  关注【春风心洞】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如果提起中国,你第一个想到是什么?


小编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是“地大物博”。地大物博,这个词,从很小的时候,老师、家长就会一遍一遍地对我们说。等到长大,了解更多、有机会到不同的地方看看,慢慢才感知这四个字背后的意义。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这是国内第一部植物类纪录片,一部BBC级别的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8.6分,能让观众能隔着屏幕嗅到乡土淡香,讲述着观众身边熟悉又陌生的“中国植物”故事。该片与植物相配套的特殊拍摄方式,用巧妙的镜头语言表达植物的情感,以大众所能接受的形式讲好植物故事,让植物开口“说话”。

很多人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是BBC的范儿,这样的拍摄让人看了头皮发麻,每一帧都美到可以当壁纸”。

地球拥有三十万种植物,而中国已知的植物就有三万五千种,占据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

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隆起,塑造了今天的中国地理,同时重新划分了的地球植物版图。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让中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植物天堂,几乎涵盖了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成为众多古老植物的隐身之地。


为了追本溯源中国的古老植物,是如何影响世界历史文明,国内首部全面展示植物世界的自然类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攀爬高原、穿越沙漠、深入雨林,开启了一场中国大地的植物之旅。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导演之一李成才,曾拍摄《大国崛起》(豆瓣8.8)《华尔街》(豆瓣8.5)等高分纪录片。

这次为了展现中国植物如何被世界发现,如何影响世界文明的走向,从 2016 年开始,导演李成才和制作团队用3年时间,遍访国内27个省,和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印度、马达加斯加7个国家的森林、草原、沙漠.......


3 年的时间里,拍摄到了许多对世界有着重大影响的中国植物:

新西兰奇异果源自中国
中国的桑树影响了整个文艺复兴
所有国际大牌所用的丝绸都来自生长在中国的桑树
常常出现在梵高、莫奈画中的花朵正是中国的蜀葵……

另外还有许多中国植物之“最”,都是首次被完整拍摄到:

新疆,600 年的苹果树,
浙江天目山,五世同堂的银杏,
青藏高原,最古老的 1600 年桑树……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摄制组还动用133位摄影师,同步进行4K超高清拍摄,采用延时摄影、定格动画、水下摄影、显微摄影等多元角度的拍摄方式,全方位纪录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水稻、茶树、桑树、大豆、竹子等21科28种植物。


几乎每帧画面,都是屏保等级之作。


为了捕捉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的自然状态,拍摄团队冒着被毒虫叮咬和野兽袭击的危险,在野外驻扎数月,将植物漫长生长过程浓缩成几秒瞬间,完美呈现植物内外部的视觉奇观。

许多罕见并且生长环境险峻的中国植物在出现在纪录片之中

该片共10集,分为《植物天堂》《茶树》《桑树》《水稻》《大豆 》《本草》《竹子》《水果》《园林》《花卉》

从雅鲁藏布江峡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国茶树最古老的源头,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区的青蒿素,该片呈现了21科28种植物的生命旅程,并讲述它们是如何塑造中华文明,又如何影响世界的故事。

而且,为了科学传递植物的故事,制作团队在影片制作过程中,邀请了国内外230多位植物界专家参与创作,让人们感受丰盛视觉体验之余,也学到了科学可靠的植物「冷知识」:

像是风靡全球的橙子是如何出现?祖先来自中国的奇异果是如何成为新西兰国果?为什么中国人最先学会饮茶......

从中国植物的演进历史、园艺文化、传播路径,到中国植物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几乎都能从这部纪录片中了解到。


在中国生长的植物占据了地球植物的十分之一。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丰富多样的地形环境,孕育出极致多样的生命。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为了争夺小昆虫们的喜爱,有4000多种植物会开花。
在横断山脉的石头滩,雪兔子从石头缝里钻出来。
为了适应高原的寒冷,它们生出一层堪比冲锋衣可防寒防雨的绒毛,蛰伏数年一生只开一次花。
苞叶雪莲花瓣进化成半透明,就像给自己花设置一个暖房,用来储存阳光。
在人类口中所说的“生命禁区”,它们拼尽全力成为距离天空最近的植物。
塔黄生长在青藏高原偏远地区的流石滩上,这是中国非常有特点的一种生境。

四周都是碎石,连只蚂蚁都很难见到。

通过多年的生长,塔黄才能开花,这是它的成人礼,也是它的死亡仪式。

李成才导演说:“塔黄的美,在于她的坚强,4000 多米的海拔,蛰伏 4、5 年之久,只为了能够生存和繁衍。这一点和人类是一样的。”
如果你用过支付宝的蚂蚁森林,你一定对梭梭树不陌生。

它们究竟长什么模样?为什么会被种到沙漠里?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境内距离海洋最遥远的地方,也是中国第二大沙漠,面积约等于3个北京、6.5个广州、8个上海。
中国南方地区下一天雨的降水量可能就能赶上这里一年的降雨。
就在这样一片沙海,生长着100多种不同的植物。

其中就包括梭梭树。

梭梭树从来没有叶子。
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放弃了叶子只用纤细的枝条进行光合作用。
一棵树龄几十年的梭梭树,风吹走了覆盖其上的沙子,把它的根系暴露在外。
交错盘杂的根绵延十几米,它们就曾深埋在地下寻找水源。

一棵梭梭树可以固定10平方米以上的土地,当它们连成一片可以阻挡风沙。
而一颗梭梭树的种子在沙里只要得到微乎其微的水分,就会在数小时内迅速萌发。

即使有一天根系被暴露在外,梭梭树也会用放弃枝条把营养和水分留给根系的策略等待重生。
无可否认,种类繁多的中国植物,影响了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生活。

其中,「水稻」是中国人最了解的农作物之一,千百年来,国人以水稻为主食。


它是怎么样进入我们生活的?

它以前是什么样子?

如果时光倒流1万年,稻米其实是一种野草,我们现在叫它“野生稻”。
它有芒刺,防止动物侵袭。
它长着倒钩,能够钩住过往的动物,好让种子散播到远方以完成生命的传承。

它的种子将近成熟就变成黑色,成熟之后又会迅速掉落隐藏到泥土里。

现在的栽培稻,因为有了人的需要和保护,芒刺、倒钩已经消失了,成熟之后也不再主动脱落。
水稻的原生环境是在沼泽地。
它的根部需要埋在水里,吸收大量的水分。

为了把水稻带走,从6000多年前开始中国人从各种地方引入活水,给土地灌溉,建造大面积的水田。

中国云南的梯田

一千三百多年前,有一些从北方南下的民族,迁徙到如今的云南境内,他们无力与当地人抢夺珍贵的淡水资源,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在高山中寻找出路,在没有河流的大山上,找到灌溉水田所需的大量水源。

于是「梯田」就此而生,古人在山上修建水沟,用一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模拟沼泽地,为水稻打造出空中家园,使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

如今许多中国梯田已成为自然景点

大山深处壮观的风景——梯田。
经过几千年的相处,我们已经熟悉了水稻的脾性。

在水稻幼苗成长到一定的阶段,按照成年水稻需要的空间把它们移动到新家——插秧。


人工帮它们排除敌人——除草。

利用无人机,把正常水稻的花粉吹到不育水稻的身上,让它们授粉得以结出果实,也培育了强大的新品中——杂交水稻。

从中国出发,水稻已经在全球113个国家扎根。

它们改变了地球的面貌,也改变了我们的饮食风味。

如今,从水稻身上而来的稻米,经过农业科技的改良,已经变化出各式品种,不同国家对待稻米也有不一样的饮食文化。

但在中国,仍有不少地区坚持着最传统的稻作文明。像是贵州的从江,至今仍以传统歌舞庆祝稻田的丰收:


而且当地的侗族人会以一种古老的操作,将稻米与鱼肉放在一起发酵,用稻米发酵形成的乳酸腌制鱼肉,享受稻米赋予鱼肉的美味。


中国,除了是水稻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起源地之一。这里有约700个果树物种,占世界的一半以上,而柑橘就是其中特别的一类。

作为世界第一大水果种类,柑橘家族在全球农贸产品贸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柑橘众多成员中重要的种类,大都起源于中国。


柑橘类的三大元老:香橼、橘子、柚子的老家都在中国。


早期,柚子和橘杂交出橙子;香橼和橘杂交出莱蒙和粗柠檬;而橙子和香橼又杂交出柠檬;柚子和橙子杂交出葡萄柚;后来又通过嫁接技术,我们把两棵不同的树木拼接在一起,让没有种子无法自行繁衍的脐橙留存了下来,繁衍出了脐橙......



柑橘家族进化示意图

加快柑橘家族的演化,让它们成为世界销量最大的水果家族。

早在战国时期,柑橘就已经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屈原的《橘颂》中,赞扬橘树独立不迁、品行高洁:「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公园1471年,柑橘类水果被犹太人当成神的象征,传入葡萄牙,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种植,从此开创了另一片天地,至今繁衍不息。

中国种植的脐橙果林

除了柑橘类果树,另一种在中国被发现的果树,也在国外获得崇高的地位。

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曾4次来到中国,采集了65000多份植物标本,并成功将1500多种原产中国的园艺植物和经济植物引种到欧美各地。


他深入海拔1700米的宜昌「大老岭」,找到一种在南方被称为「羊桃」,在北方叫做「狗枣」的果子——野生猕猴桃

虽然威尔逊成功把猕猴桃的种子寄往英国维奇苗圃和美国农业部。但是,他当时还不知道猕猴桃的繁殖秘密,寄出的种子恰巧都是雄株,无法结出果实,以至于猕猴桃的海外发扬光大之旅暂告一段落。


在1904年,有一个叫做伊莎贝尔的新西兰女教师,将中国猕猴桃的种子带到了新西兰。

然而,那时候猕猴桃还是尚未在市场流通的野果子,这位外国女教师是怎么得到猕猴桃的呢?


原来伊莎贝尔的住所与威尔逊的住所——英国驻宜昌领事馆,仅隔了一条街,那时候宜昌的外国人很少,威尔逊每次采集完植物回来时,都会与这些外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采集果实,女教师伊莎贝尔也在其中。

品尝了猕猴桃的酸甜滋味后,伊莎贝尔便带着这些种子前往新西兰,开启留洋之旅。

新西兰的奇异果果园

新西兰的气候十分适合猕猴桃的生长,当地的果农在初期称其为「中国鹅梅」,并仅在植物爱好者之间传播。

后来经过当地人的不断改良和驯化,猕猴桃变成了酸甜度适宜的「奇异果」,英文名为kiwifruit,而kiwi是新西兰的国鸟。

经过不断研发的新品种

谁也没有料想到,源于中国深山的野果子,如今已变身为新西兰的国果,远销59个国家和地区,形成规模化的水果产业链。

而中国也成为新西兰奇异果最大的进口国之一。

新西兰的猕猴桃工厂

除此之外,人们非常熟悉的桃子,其故乡也是在中国。

早在数亿年前,桃子的祖先「光核桃」就是西藏高寒地区唯一可以成片出现的植物。


如今,光核桃仍被西藏人们看作是高原神树,他们从不修剪,更不打扰,任由光核桃在田地间自由生长。

因为在他们眼中,光核桃比人类更早来到这片土地,这是对生命的尊敬。

西藏地区的光核桃

在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中,还可以看到首次大规模拍摄雅鲁藏布江峡谷的原始森林;寻找到中国茶树最古老的源头,揭秘西双版纳基诺人的古老吃茶文化;解析中国本草植物,用于医疗的历史文化;寻找中国密林、高原等原始环境中的罕见花卉。

中国的茶叶种植

这些影像记录,不仅仅是一次对影响世界的中华植物的寻根朝圣之旅,对大众自然知识的普及,还是一次有关人与植物之间,生命是如何平衡的思考。


透过植物,我们也换了一种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的山河。


中国从古代就提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而这部纪录片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知道:「人与植物的关系,不是剥削与索取,是与天地共存,与万物共生。


最后附上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全集(10集)视频:


第1集 《植物天堂

▲建议在WIFI下观看

阳光、水分、土壤、温度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条件,不同的地质和地貌决定着植物的分布。中国疆域辽阔,跨越22个经度和20个纬度,北以干旱的蒙古戈壁沙漠为界,西面由终年积雪的大山与西藏高原隔离,南部临近热带,年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递减,全境分布着陡峭的山地、肥沃的谷底和冲击平原,这些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植物的天堂,中国也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温带植物区。这些是自然的馈赠,也是自然的传承。

本集呈现了中国植物分布的多样性。在中国,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大多古老植被在这里生存下来。在植物演化过程中,它们的遗留成为了整个植物史上珍稀而宝贵的存在,同时造就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植物天堂,这里也成为了植物猎人重点探索的区域。中国为什么能被称为植物天堂,它如何被世界发现?中国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完成迁徙,在异域的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命运?
第2集 《水稻

▲建议在WIFI下观看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这是在《山海经》中的记载,也是中国文献记载粮食作物中最早出现稻字的典籍。

本集追溯了水稻的起源与传播路径,展现了水稻植物在人类手中从野生到驯化的历史进程。作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水稻至今养育着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回望水稻的驯化与改良,我们能看到人类互通协作,精益求精的人文精神。稻田妆点了我们的壮美河山,稻米满足了我们的辘辘饥肠,稻文明塑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稻市场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形态……前后一万年,人类的迁徙、融合、繁荣、发展,都凝结在这原本只是一株杂草的水稻上。

第3集 《茶树

▲建议在WIFI下观看

托马斯.杰斐逊曾说:“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能够被接纳的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给它的文化带来一种有用的植物”。

茶树就是这样的一种植物,它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茶树如今在五大洲均有分布,一方面依靠的是茶叶对人类的征服,另一方面也是茶树自身顽强进化的努力。

人类将茶这种树叶囊括进自己的饮食之后,这个植物叶片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茶叶贸易给我们带来了繁盛的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纷争。在商业价值之外,茶叶贸易还给越来越大范围内的人带去了自己的文化价值。这一集的故事深入探讨茶树的起源与进化,茶叶征服中华民族背后的科学原理,茶树从中国到世界的历程与有关茶文明的发展。

第4集 《竹子

▲建议在WIFI下观看

在中国历史上,竹子和稻米堪称地位最崇高的两大植物。竹子对中国人的影响,甚至让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评论家们都惊叹不已:“竹子比矿物更珍贵,仅次于米和丝绸,是天朝最大的收入来源。”

一秆竹子,一片竹林,可以激发怎样的联想?它是人们饭桌上的菜肴,是寻常百姓的生活用具,是承载文字的竹简竹纸,是文人笔下寄托情思的诗画……一秆竹子,一片竹林,又有着怎样的超乎想象?它历经5000多万年的风霜,渐变为今天的模样;大约200万年前,它成为大熊猫的主食;今天,它是绿色环保的新材料。自然的馈赠始终无私,人类的创造力又将赋予它怎样的生命?竹子,曾造就“竹子文明的国度”,也蕴藏着影响世界的无限可能。

第5集 《桑树

▲建议在WIFI下观看

“丝路”是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绵长8000公里,也是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贸易路线。而中国的丝绸产品则是提供丝路贸易的重要原动力,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产品深入罗马帝国的中心,罗马人对待丝绸制品如同珠宝一般。

本集从中国出发,探讨一种植物桑树、一种昆虫蚕、一个民族中华文明之间,因为一种特殊的成份蛋白质而产生的种种化学反应,而这种化学反应最后得到的丝绸又如何影响了整个世界。

第6集 《水果

▲建议在WIFI下观看

果实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果实能够保护种子,为种子提供成长所需的养分。当植物授完粉,完成受精后,就会制造种子和果实,传播自己的后代。这也使中国植物走向世界更加便利,19世纪-20世纪的“植物猎人”常常将珍贵植物的种子寄给他们的赞助者。

果实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1.4亿年前,它随花的出现而进化,逐渐成为大自然馈赠中的奢侈品。她本是林间的野果,在人类手中变成了水果。本集以四种水果为代表,探寻植物果实对植物的意义,又如何以这种方式来吸引人类的传播,以及影响世界的水果文化。

第7集 《大豆

▲建议在WIFI下观看

作为豆科植物中出场率最高的成员——大豆,在五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与人类初遇时,还无法预知自己破荚而出后的命运。在人类手中,她从匍匐在地到站立成株,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它与人类相互依存,共同创造。作为世界上最主要植物蛋白质来源,它以自己千变万化的智慧,发展出各色各样的样貌,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浸润了人类生活方方面面,养育了世界。本集通过进入一粒豆子的世界,去探寻它的神秘与力量。

第8集 《本草

▲建议在WIFI下观看

中药起源于中国,其中包括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但其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植物药。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于当下和未来人类健康而言,中医药或许也可以说是中国给世界的礼物。

本集以四种本草植物为代表,探寻人类从植物中间发现药用的历程,植物与人类关系从掠夺到共生的关系演变,揭示本草植物背后的秘密,以及本草植物对非洲以及世界的影响。最初中国人把用来治病的植物称为本草,这也几乎成了中药的同义词,某些本草俨然已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时至今日,本草不但维系中国人的健康,也扩及全球,甚至成为控制某些现代疾病的关键。

第9集 《园林

▲建议在WIFI下观看

英国植物学家E.H.威尔逊曾说“在整个北半球温带地区,任何地方,没有哪个园林的树种不是源于中国的植物。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舶来品,今天我们的园林和花卉资源将会是何等的可怜。”

中国幅员广阔,气候多样,是许多名贵园林植物的起源中心,被赞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早春的连翘和玉兰,到夏季的牡丹和蔷薇,秋季的菊花,美丽的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甚至日本的国花“樱花”都是原产于中国。

当人类开始赞颂植物之美,用它妆点家园,植物也就成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人类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塑造,既能照见历史,也能反映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一棵树、一朵花,也许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审美和信仰。本集从中国园林植物开始,追溯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探寻中国园林中人与植物共生的自然理念和文化内涵是如何在世界传播、生根、成长为新的形式,进而影响了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人。

第10集 《花卉

▲建议在WIFI下观看

花卉,大自然之精灵,美之化身,植物生命之光,如果说,是大自然、是植物孕育了人类文明;那么,花卉就是传承文明的载体。中国储备着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花卉资源,许多品种包括杜鹃、牡丹、月季相继传向世界,并经过各国园艺家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再创造,成就了今日世界的繁花似锦。

寻找并解读人类发展进程中花的魅力。花,为生存而进化,为繁衍而绽放。而一朵花又能承载人们多少种情感?宫廷中的奢华,教堂中的圣洁,传说中的神秘,爱情中的浪漫……它以不同的形态,点缀在不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对花的认知及解读,也伴随花的传播走向世界。从人类发展的脉络中寻找花的影响,也是寻找人类与花、与植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线索。
点击  关注【春风心洞】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插花微课
关注我,每天分享各种插花艺术技巧,提高生活品质,让你成为花艺达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