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场 | 今年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最后一次大银幕放映

文化   2024-10-31 22:30   江苏  

在历史长河中,任何壮烈的正义行动,底色都是无数普通人的奋斗、挣扎、牺牲。这些普通人参与并见证历史,迎接着历史车轮每一次转动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他们的亲人也承受着容易被宏大叙事忽略,但对个体而言力逾千钧的伦理伤痛。因此,任何一段有价值的历史被埋没或遗忘,对于亲历者而言都是一种轻慢,对于亲历者的后人来说亦是一种精神伤害。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面世,不仅为观众揭开了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还为当年的受难者以及他们的后人发声,使那些被长期忽略的名字浮出水面,使那些血腥的过往被看见、被关注、被讲述。


《里斯本丸沉没》使我们在梳理历史的经纬时,不再仅仅注目于庞杂的历史脉络或框架,而是能用大量的细节来丰富和补充历史的血肉,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历史的粗粝与厚重,进而重新审视并铭记过往,记取那些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沉痛的历史教训。首映日专场 /返场4次 /方励连线场 已完成,近十万人打分后豆瓣依旧高居9.3,今年目前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全市排片已无,本周日(11月3日)晚告别场放映官方纪念徽章(伦敦首映礼同款)人手一份,恭候诸位










《里斯本丸号沉没》·告别场

11月3日(周日)

14:20


票价:45元/人


大华大戏院秦淮影城

地址:秦淮区贡院街80号(平江府路31号对面)


报名方式: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放映员:高达

“二战时期,有一艘日本的大船在这(中国东极岛海域)沉没,70多年来,没人能找到这艘沉船……”

方励担任制片人兼导演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9月6日上映。届时,一段在家门口沉没了82年的历史将由中国人亲手发掘并呈现给世界,而方励为此付出了8年的时间和全部身家。影片一经亮相便赢得无数赞誉和期待

从地理坐标的确定到历史坐标

的纵深开掘

《里斯本丸沉没》的情节以定位沉船位置为起始,这一过程就如在辽阔无垠的大海中找寻一个精确的坐标,或者在浩瀚的历史版图中锁定一个支点。找到地理坐标,逐步勾勒与这个坐标相关的前因后果,一些历史的碎片被精心拼凑,多个视点的讲述形成交叉互证,一段沉睡的历史逐渐变得立体可感。

《里斯本丸沉没》的创作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年代久远,直接的人证只有两位幸存者和一位当年的施救者,还有一位亲历者的录音资料。导演费尽周折,不惜在报纸上登大幅广告,以寻找当事人的后人和相关历史资料。每当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出现时,制作团队就必须严阵以待,全力以赴。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大量“在路上”的镜头。这些镜头记录了导演方励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四处奔波,进行采访的影像。至于影片中那些一闪而过的镜头,如里斯本丸的海事日志、英军的人员登记册、当年的报纸资料以及采访录音等,相当于只是呈现了结果,并没有如实地记录找到这些资料的全过程。通过这些细节,观众不仅体察了导演抢救历史的初心,以及对于艺术创作坚持不懈的姿态和立场,更能够感同身受于打捞这段历史的艰辛。


此前,里斯本丸沉没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或者只是作为一场意外事故被一笔带过。导演方励通过深入的挖掘,发现当年那些战俘并非溺亡,而是被人为地杀害,甚至在海面上发生过日本人大肆枪杀战俘的场景。正因为制作团队对于里斯本丸沉没的每个细节作了深入的开掘,进行了周密翔实的走访调研与文献研究,影片的意义早已超出了“重现历史”的层次,而是能够在多个方面完成对历史的重新定性和书写。


结合一些幸存者的访谈和回忆录,影片用“电脑特效+绘画”的方式还原了历史情境,并从动画演变视频中截屏,看起来是以静态的方式展现那些凄惨的历史瞬间,却不期然地使英军战俘在绝境中的各种状态,被定格为凝固的雕像,从而使人性的光辉在质感饱和的油画中一一显现:里斯本丸快要沉没时,英军有人英勇地挺身而出,有人大声歌唱为众人鼓劲,有人将救生圈给了别人,有人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被日本人射杀……与此相辉映的,是中国渔民身上无畏的勇气和高贵的善良;与此相反衬的,是日军享受射杀落水战俘的快意。这些人物不同的选择和行动,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多样,并拷问着关于善恶的界限。

方励(右)与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威廉·班尼菲尔德(左)


通过英军战俘后人的叙述,影片还生动地展现了,英军在经历里斯本丸沉没以及日本人的虐待后,所遭受的精神创伤:有人会长时间地沉默,有人在梦呓中无意识地使用日语,有人会无端地对孩子施暴,等等。这再次证明,影片的野心不仅在于揭开尘封的历史面纱,更在于揭示历史背后的伤痛,以及造成这些伤痛的民族特性和人性阴暗。


如果将里斯本丸沉没的坐标视为一个辐射点,影片对其射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以不同的力度和角度抵达历史的幽深晦暗之处,并在某一个停顿处,融入深沉的人道情怀和历史喟叹,进而升腾起为普通人的经历立传的坚定意志。



创作目标的位移与深化

2014年,导演方励第一次听闻里斯本丸沉没事件时,他涌起了一股创作冲动。这时,他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打捞一段历史,致敬东极岛渔民的英勇与善良。毕竟,面对日本人的凶残狠毒,且当时海面上已是枪林弹雨,东极岛的255名渔民能够冒死救人,称得上是大仁大义,大智大勇,理应得到褒奖。

接受BBC的采访,当被主持人问及这段历史对于导演个人有何意义时,方励的回答比较朴素,他觉得一段被长久忽视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这一立场在导演平静的旁白中得以体现,那是一种客观陈述的语调,收敛了深情,也隐藏了愤怒,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中立的记录者,努力还原历史的原貌。


方励(右)与营救盟军战俘的渔民林阿根(中)


随着素材的搜集,影片的创作目标显然经历了位移和深化。因为,里斯本丸沉没事件涉及多个国家,包括日本、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其中,日本人是罪魁祸首,美国人是无辜的肇事者,英国人是直接受害者,中国人则是救人于水火的义士。这段历史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东极岛的渔民来说,他们的义举不应该被忘却;对于英国的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人来说,这是一段家族记忆,是他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经历。讲述这段历史,让这些后人有机会重新认识、缅怀他们的先辈,得到心灵的慰藉。正如导演方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影片不仅仅是给大家讲历史,而是讲人,这是个人文的电影,影片的主要内容讲的都是人的命运,家庭的破碎,两代人的分离,悲欢离合的故事。


从影片的篇幅分布来看,虽然东极岛的渔民应是聚光灯下的关键人物,但影片对他们着墨最少。这不仅因为当年的施救者只有一人还健在,也不仅源于中国渔民天生的谦虚低调,将壮举视为一种日常性的习惯和下意识的道德选择,更因为影片发现了比讴歌善举更重要的主题意义。


影片中篇幅最多的内容是对英军战俘幸存者及当事人后人的采访。这些内容穿插在对美国人、日本人、中国人的采访中,同时还辅以历史现场的油画再现与历史资料的并置,甚至将针对同一个人物的回忆进行多视点的交叉并列,从而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剪辑方式,而且将那些沉重的历史记忆,那些后人对先辈的深情追忆,不断进行渲染和强化,将观众置身于那绝望的历史深渊,那锥心的思念之痛之中。

方励(右)与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后代家属


虽然,影片出于对当事人后人的尊重,尽可能扩大了采访范围,努力保留每一段采访内容,这体现了一种还原历史的严谨求实态度,但也容易带来艺术上的风险。影片会因为人物众多而失去叙述的重心,也无力在某一个人物身上进行深入探询,观众则会因为如走马灯般出场的人物而目不暇接,甚至失去情感投射的焦点。但是,从人道关怀和情感代入的角度出发,影片认为每一个围绕幸存者或逝者后人而发出的声音,应该得到一视同仁的尊重,无论他们的讲述是平淡还是震撼人心,都是历史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一次采访幸存者或当事人的后人时,影片都极其用心地展示当事人当年的照片。这些照片中的面孔,鲜活而英俊,仿佛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完成与“当下”的遭逢,交织出巨大的历史悲怆感。影片细腻地展现了亲人离世后,留给后人那份绵延不绝的悲痛。有后人心痛地表示,因为父亲的逝去,她度过了一个没有父亲陪伴的童年;影片中还有一个触动人心的细节,22岁的哥哥,成为战俘后预知前途难料,给年仅5岁的弟弟写信,恳请他照顾好母亲;还有一位已入耄耋之年的英国奶奶,她们家唯一的“全家福”,是摄于香港的一张新闻照片。照片中妈妈领着姐姐站在队伍里,而队伍末尾,爸爸拎着一个婴儿篮,其中躺着只有三周大的她;还有一位老奶奶,常常端详父亲送的洋娃娃,寄托着对父亲70多年的哀思。这些细腻而深情的细节,不仅在诠释亲情的分量,更在展示历史惨剧留给后人绵长的、深重的悲伤。


聆听历史的警示与回响

影片深刻地认识到,里斯本丸的沉没,其根源并非简单的战争之罪。真正令人愤慨和不能原谅的,是日本人的卑劣残忍行径。这种行径不能用战争状态或疏忽大意来搪塞,它是一场有组织、精心谋划的屠杀。日本人未按照日内瓦公约标识战俘船,在船只被击中后迟迟不转移战俘,甚至用木板和帆布封死船舱,并在战俘逃生后开枪射击,冷血和残忍得令人发指。更令人愤恨的是,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日本人没有任何忏悔和反思,而是千方百计地掩饰、辩解。《里斯本丸沉没》看起来是在复盘一段史实,实质上是一段深挖惨剧根源、追溯事实真相的侦破之旅。

导演曾前往日本的防卫省、外务省等部门寻求帮助,但影片并未对这个过程进行具体交代。这背后的唯一原因,大概是导演在这些部门遭遇了阻碍和拒绝。随后,导演找到了一位日本历史学家。然而,这位历史学家对于当年日本军人的选择表示理解。因为日本士兵的安全应首要考虑,先转移日本士兵在情理之中。至于英军战俘,如果有逃跑的可能,让他们葬身海底也是无奈之举。日本学者在表达这些观点时,没有犹豫和闪躲,显得理直气壮,心安理得,这无疑暴露了日本人的普遍心态。还有里斯本丸船长的儿女,他们觉得父亲的冷漠情有可原,因为父亲必须听从日本军人的命令,即使这些命令极不人道,父亲能做的最多也只是抽身而出,不可能去阻止。对于日本人的这些辩解,用“平庸的恶”来概括可能并不切题。从根本上说,这是日本人的常规操作,即将善恶是非问题推诿给民族文化特色,将责任担当置身于个人私利之下。

《里斯本丸沉没》海报


纪录片不仅能够条分缕析地剖析历史,还能够以各种创新的方式呈现历史,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历史的真实与深远影响。影片反复强调里斯本丸号沉没时,距离被击中有25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日本人只转移了日本士兵并将底舱封死,并留下六名士兵负责射杀那些侥幸逃出来的战俘。通过这样的时间梳理和细节强调,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影片的道德指向性,也能深切地体会影片的创作立场。


影片《里斯本丸沉没》不仅完成了一次历史的回溯与复盘,也对人性善恶作了深度剖析,更对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进行了犀利烛照。观众从影片中看到了历史的真相,也见证了人性的阴暗与璀璨。同时,影片沉痛地提醒人们正视历史,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作者:龚金平(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影片简介

《里斯本丸沉没》
导演: 方励
类型: 纪录片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4-09-06(中国大陆) 
片长: 123分

情简介:
这是一部东方的“敦刻尔克”,是一部关于纪念中国渔民伟大壮举的纪录片电影。电影人方励和摄制组通过详尽的历史调查,极尽所能地寻访英、美、日、中核心当事人及后代,试图无限接近中国舟山东极岛附近海底30米处的二战“死亡之船”——“里斯本丸”的沉船真相。


购票信息

欲参加请提前报名,请勿无故缺席
《里斯本丸沉没》·告别场


时间

2024年11月3日(周日)

14:20


票价:45元/人


大华大戏院秦淮影城

地址:秦淮区贡院街80号(平江府路31号对面)

购票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购票成功后凭身份信息去现场取票

官方纪念徽章(伦敦首映礼同款)人手一份


本次活动实名制购票,购买时请正确填写手机号码;
提前30分钟至前台核对身份信息后取票,座位先到先得;
活动中禁止使用任何自发光物品(如电脑、手机、手电等),禁止屏摄、大声喧哗。原则上我不提倡任何干扰他人观看的行为,欢迎观众对相关行为举报,我会在核实后统一计入黑名单;
迟到的观众请勿使用闪光灯,迟到 30 分钟以上禁止入场;
购买参与凭证后,若非活动取消,因票券特殊性质,概不退换。票务转让请自行处理。



—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近期文章

CIFF停办 | 为所有与时间抗争的人 | 灵魂大保健

骡子 | 舒浩仑 | 微醺之夜 | 雎安奇
春江水暖 | 一张绝版照片 | 魔童哪吒
巴赞与萨特 | 张献民和爱的鄙视链 | 徐童
张律 | 过春天 | 大卫·汤姆森 | 亚洲腹地
奥丽芙·基特里奇 | NETFLIX | 邦德25
张献民老师的十荐 卫西谛365天电影写作计划完成

后窗
后窗放映:专注文艺电影推广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