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聘英才
学校简介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109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经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百余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
河海大学源于1915年由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张闻天、沈泽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河海求学,并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历经江苏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中央大学工学院水利组、中央大学水利系、南京大学水利系等多次更名)。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钱正英为首任院长。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校名。
学校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新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学院、地理与遥感学院、数学学院、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大禹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河海里尔学院等专业院系。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学生55292名,其中研究生19171名,普通本科生22024名,留学生1359名。现有教职工3579名,专任教师2229名,具有高级职称1476名。现有院士5名(其中外籍院士3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3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700余人次;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7名;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创新团队49支。
学校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校之一。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水资源工程蝉联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第一。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与动物科学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进入世界排名前1‰。学校共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共有72个本科专业。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以“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导向,大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2门,入选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形成了规模稳步扩大、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新格局,在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评A等。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95%以上。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有组织科研范式,系统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立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构建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科学中心、技术高地和人才基地;成立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流域研究中心,建设调水工程研究院等机构,为淮河及太湖治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粮食安全保障等提供平台和智力支持;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与苏州市共建河海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在精准服务区域发展中彰显特色。以保障国家水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水旱灾害防御、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智慧水利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紧密结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南水电开发、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管理,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科研项目,实现一系列引领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产出。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2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000余项。
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已为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数千名各类人才,与40余个国家(地区)的130余所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走出去”战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持续完善国内合作发展体系,健全校友网络,创新性成立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团学骨干校友联谊会,形成以地区校友分会为支撑,学院、行业校友分会等相互依托的校友会组织,打造学校-校友发展共同体。不断深化与地方政府全面合作,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广泛拓展合作资源,深度对接行业产业,推动校地融合发展,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锐意改革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高质量开创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院简介
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华东水利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承担人文社科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1985年河海大学成立社会科学系,进行人文社科类专业人才培养;20世纪90年代河海大学成立人文学院,汇聚教学科研力量,夯实社会服务基础;2004年人文学院与水利部水库移民经济研究中心整合,正式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设有社会学系、行政管理系、社会保障系、新闻传播学系、土地资源管理系、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等实体教学科研单位;拥有水利部水库移民经济研究中心、全国性别/妇女研究与培训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思想库基地(人口老龄化科研基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水安全与生态共富研究基地)、江苏省流域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学、公共管理学),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社会工作),1个交叉学科博士点(移民科学与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学),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社会学、公共管理学),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在移民社会学、环境社会学、水利行政管理、老年社会保障、水土资源管理、应急管理、新闻传播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科研优势。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6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科技成果奖10余项;撰写咨政报告并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20余篇。
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19人。其中,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6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7人、江苏省社科英才1人、江苏省社科优青4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
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学、应急管理),其中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校学生2787人,其中本科生916人、硕士研究生1610人、博士研究生140人、留学生121人。学子在各类学科竞赛项目中屡创佳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一等奖等。
学院始终秉承“人本、察实、明辨、止善”的院训,立足优势和特色,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公共事务管理及其他应用社会科学人才,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招聘岗位
需求方向
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应急管理、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移民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博士后)等。
人才类型
应届博士生、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分为首席专家、领军人才、核心骨干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四类。
引进条件
首席专家:对国家和行业发展有杰出贡献的顶尖人才,学术造诣高深,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重大影响。
领军人才A类:对国家和行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杰出人才,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
领军人才B类:对国家和行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领军人才,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具有扎实学术造诣,带领团队取得优异业绩成果,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
领军人才C类:具有博士学位,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已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成果,具有成长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潜力的优秀青年领军人才,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核心骨干A类:学科带头人,主持重点项目、获得重要学术荣誉或重要科研成果的人才等,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近5年取得优秀业绩成果。
核心骨干B类:学科核心骨干,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已形成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成果,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潜力,达到学校教授/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水平的优秀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核心骨干C类:优秀青年骨干,能入选我校“青年教授”的优秀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
优秀青年人才:已取得较好教学科研成果的青年人才,一般应具有博士后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或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创新能力强,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2周岁。
引进待遇
高额薪酬待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教授年薪可达50-180万元;副教授/讲师年薪可达35万元。
解决事业编制:教授、副教授,结合年龄等实际情况可按事业编制用人方式聘用。
提供科研支持:达到相应层次,提供平台建设经费100-400万元,最高可达15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10-30万元,提供良好的实验和办公环境。
保障团队建设:根据团队建设需求可给予一定的进人指标和研究生招生指标。
助力人才安居:提供住房或住房补贴最高600万元、安家费,过渡期内可提供教师周转公寓等。协助办理落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等。
畅通发展通道: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人才依托我校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以及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双创计划”等省级人才工程/计划。
家属待遇优厚:保证子女进入河海大学幼儿园(江苏省省级示范园),协助解决子女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和配偶工作。
便捷生活服务:可享受南京市“紫金山英才计划”、常州“龙城英才计划”等地方政府政策,享受医疗、购房、家政、出行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25-83786324
邮箱:hhuggyrs@163.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506室
设计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