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一下为啥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
01医院是一个差额事业单位,自负盈亏。
并不是所谓的市场化医疗腐蚀了某些人口中很好地国家提供医疗服务。
如果你站在政府的决策者角度,你绝大概率是不想要医院赚的钱给政府的同时,让医院变成一个全额拨付的机构的。
包括在各类新闻稿里面,也在有意识剥离医院的公有属性,譬如你会听到“医疗乱象”,但不会听到“国企乱象”、“管理部门乱象”
原因很简单,因为那要么会让医疗成本上升到一个无法想象的高度,要么会让医患矛盾直接转移到决策者身上。
患者是没办法接受自己钱不够政府就不治自己这种事情的。
那你能接受你钱不够,警察就不出警,消防员就不出动吗?
还是你能接受政府收你大几十万才为你做手术?
只有医院处在这么一种由卫健部门管辖,但又相对独立的处境,他才能很好的充作“缓冲带”,或者直白点说,沙包的作用。
处在这个位置,那么承担医患关系矛盾本来就相当于是他的生态位,换什么来都没办法。
02药占比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乱开药现象,其实现在没那么普遍了。
不,或者说,其实所谓的多开药,本身不怎么会带来医患矛盾。
第一是医院内现在药品0差价,你多开药不仅拿不到绩效(当然药商那可能会有灰色收入),反而会触发药占比和基药比。
这两个东西,通俗来说,就是控制你医生不能乱开药,如果开药品,也不能开很多昂贵罕见药,基础性药品要有一定占比。
当你的药占比低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会导致的问题是,给你开的药根本就没办法治好你,只能通过提升总额的方式,把能治好你的药合理合规的开出去。
通俗点讲,假如药占比的上限是百分之十五。
你来这家医院,挂号诊疗加起来花了85块钱。
这个时候医生就有了可以给你开十五块钱药的权力了。
可是你的病情起码要45块的药才能治好。
那就必须得把你的治疗总额撑到255块去,医生才能开45块钱的药,否则超出部分医生自己买单。
一个病人超出30块,看100个病人,这个月的基础工资就没了。
至于怎么撑吗......
你看你那些过度检查,过度诊疗不就是这么来的咯?
有点还算良心未泯的医院为了避免这个,会让患者在外面的药店里去买药,然后就会被患者质疑和外面的药店有勾结,,,,,,
所以,本意是用来减轻消费者负担,遏制医院的药占比,反而成为促进过度检查的催命符。
03DRG付费
通俗来说,是医保疾病诊断分组
就是,当你就诊的时候,将医院对于病人的病情诊断,相关特征上传,然后由后台给你进行分组归类。
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一个进行了超大型数据集训练的模型,用来对于病人的病情进行分类,看他大概是什么病,属于什么分类。
是不是乍一听又很棒,帮医生解决了很多就诊方面问题,简直就是半个AI医生?
不,DRG针对的主要对象,不是医生,不是患者,是医保。
他分类出来的意义,在于通过不同的病症分类之后,限制医保给付的上限。
换言之,这个病人这个病,我们大数据看了一下,基本上五千块就能治好了哈。
那你们医院别搞什么猫腻,我就给你们医保结算上限五千,一定要搞一个低于五千的治疗方案,多的你们自己给。
这个东西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医院尽可能低价实惠服务于民,给相对平价的治疗方案。
但是,他忘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老人,是有基础病的。
而DRG,是按照治疗单一病症来的。
你治疗过程中xxx血压不稳定了,心率有问题了,肺部感染复发了。
不好意思,DRG报销费用只有5K,多的自己来。
所以说,为什么有的医院要把你几个科室之间来回转,有的让你先出院,过几天再来。
归根结底一句话,医保不给钱了。
要么,你自己掏钱,那想住多久住多久。
想用医保,医保这次额度没了,你去卡一下cd刷一下吧。
所以,很多看似是个人无情,个人昧良心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有其规律。
但偏偏就是一大推看似都是为你好的规律堆在一起,就成了这副医患关系解不开的结。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