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历史的丰碑 精神的宝库

政务   2024-11-16 10:10   甘肃  

开栏语

陇南是红色长征途经地域最广的地区之一,位于陇南西北部的宕昌县,是一片名副其实的红色热土。在红军长征途中,哈达铺,以其特殊的地位载入革命光辉史册。党中央在这里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哈达铺因此被誉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红军在这里决策定向、整编队伍,书写了长征史上的辉煌篇章,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80多年来,伟大长征精神一直在宕昌大地赓续传承,成为鼓舞和激励宕昌各族儿女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伟大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宕昌广大党员干部用实干诠释初心使命、用实绩书写责任担当,带领全县人民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宕昌的新征程。
红色文化是宕昌的根和魂,更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部署要求,按照“保护、管理、挖掘、利用、传承”的工作方针,坚持“一镇、一馆、一街、一路、一村、一基地、一园区、多节点”的发展思路,通过项目支撑补短板、精准投资促完善、文化重塑增内涵、街景重构提品质、业态重置强吸引、园区带动助增收、串点连线塑品牌,积极构建以哈达铺镇为核心,带动阿坞、南河、理川、八力、庞家、木耳等乡镇,以实施“红色旅游+”十个融合措施为重点,聚力打造具有宕昌特色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拓宽文旅融合发展业态,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0月22日起,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陇南宕昌发布等各平台将开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专栏,全面反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动态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有效激活“红色引擎”,为宕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今日本栏目推出《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历史的丰碑  精神的宝库》,敬请关注!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犹如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

矗立在岁月的长河中

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重温长征故事

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来到了哈达铺。红军经过爬雪山、过草地,到达哈达铺早已饥饿劳累,瘦瘠不堪,队伍粮食紧缺、兵源短缺,而当时的哈达铺是川甘交界最著名的商贸重镇,各种商号就达23家,商铺八百多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资储备,有为红军提供相应物资和粮食补充的极好条件
为了迅速恢复红军体力,中央红军总政治部提出了“大家要食得好”的口号,经过休养补给,战士体力得到了恢复,精神振奋,战斗力大大提高。
同时,在哈达铺期间,毛泽东等人在当地的邮政代办所里获得了《大公报》等报纸,了解到陕北红军的大致情况。1935年9月22日上午,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中央领导人会议,当日下午,在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同志作了关于形势和红军改编问题的报告,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因此,哈达铺是中国革命和红军长征途中改变命运的“重大决策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征途上的“加油站”。


走进纪念馆


踏入纪念馆
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大厅中央,巨大的伟人雕塑栩栩如生
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年代
他们坚毅的面庞、挺拔的身姿
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展厅内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

诉说着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与伟大壮举

那些斑驳的枪支、破旧的草鞋、泛黄的书信

无不承载着红军战士们的热血与奉献


灯光下,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

长征的路线图

晰地勾勒出红军战士们走过的万水千山

每一个地点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

都散发着长征精神的光芒

那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是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创新胆略

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种精神

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纪念馆建设历程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筹建于1978年;
1981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以来,对几处主要旧址按原貌先后进行了恢复和维修;
1985年10月正式建馆;

1994年12月,哈达铺长征纪念馆被中共甘肃省委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0年5月被甘肃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

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12月被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全省党史教育基地;

2005年9月,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又共同授予哈达铺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2006年新建的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又在哈达铺红军广场落成;
2016年12月,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8年1月,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革命文化

哈达铺是红军长征纪念馆现馆内存有革命文物36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125件,国家三级文物26件。收藏胡耀邦、张震、萧克、杨成武、杨得志、张爱萍等7位上将、22位中将、77位少将为纪念馆题词手迹116幅,省军级领导题词30多件,国内知名人士题词100多幅,将军简历106篇,照片80多幅,哈达铺游击烈士生平简历20多篇。
哈达铺是一片遍布红色印记的土地,现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毛泽东、张闻天住的“义和昌”药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小院“同善社”;红二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原哈达铺“邮政代办所”等5处革命旧址)、1处省保单位(含哈达铺苏维埃政府;苏维埃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三十军军部等3处革命旧址)、22处县保单位。这些旧址坐落在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上,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最长、保留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

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于1935年9月、1936年8月两次到达哈达铺,在陇南境内活动三个月中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这是长征史上,绝无仅有的。红军走后,当地党员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把革命遗址保存下来。
哈达铺革命遗址是继井冈山、陕北延安之后,遗址最大、最全面,保存原貌最完整的革命纪念地。

纪念馆创新提升

近年来,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抓好“一馆”建设这个根本,科学布局规划,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大力开展纪念馆提升工程,不断探索创新,着力提高纪念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坚持科技创新,发挥智慧引领作用,打造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展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数字广播系统、游客大数据系统、景区GIS(地理信息系统)三维数据采集等智慧景区系统建设。申报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活化利用数字采集成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策划开放能够满足观众互动体验需求的展示产品,千方百计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全力打造“智慧景区+智慧纪念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高扬时代旋律。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有计划地推出临时展览、设计特色研学课程、举办主题宣教及开展红色文化讲座。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活动日,送展览进社区、校园、军营、乡村,让观众有兴趣、有意愿去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拓展红色教育传承空间,发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作用。
此外,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深化为民所用、为民所乐,积极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研学课程;充分利用自身红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红领巾讲解员”品牌,强化与民间文化团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深度合作,开展各类文体惠民联谊活动,结合市场需求和宕昌红色文化,开发各类有创意、有文化、有内涵且实用性较强的文创产品,以实际工作成效助力红色旅游融合工作高质量发展。
同时,为做好“长征+”文章,探索长征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机制,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让伟大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宕昌县正在筹备建设哈达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该项目预计2025年3月开工,2026年6月完工,总用地约228亩,主要分为长征记忆区、农耕体验区、长征体验区及休闲娱乐区四个主题区域,以项目为支撑,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 哈达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效果图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国内各级党、政、军领导,解放军、武警部队,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学生,各种社会团体及各界来此参观。据了解,2023年接待游客58万人,截止2024年10月底接待游客61万人。


长征
是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道路
是对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此刻
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
更是精神的传承者
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拼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
努力奋斗


(融媒体中心记者:马丽珺 杨吉红 张吉平)


编  辑:刘   婷      审  核:杨吉红

监  制:高龙平      总  监:黄振宇

陇南宕昌发布
发布宕昌消息、传播宕昌声音、讲述宕昌故事、展示宕昌风光、推介宕昌产品,向你全方位展示“羌韵佳境、红色圣地”宕昌的独特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