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峰峰镇太中路便民市场,有一家看似不起眼却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小摊位,摊主王锦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王姐”。“王姐,给我来两个韭菜盒子……” 这样的声音,每天都会在摊位前此起彼伏地响起,而这一喊,就是三十年。
摊位上,摆放着新鲜的馅料,翠绿的韭菜、金黄的鸡蛋碎,让人垂涎欲滴,还有一盆醒发好、散发着麦香的面团。王姐洗净手,开始忙活起来。只见她快速地在面盆中拽下一块面,在手中压成面饼,接着拿起勺子从馅料盆里一舀,将一大团调配得恰到好处的韭菜鸡蛋馅料放置在面饼正中央,然后手指灵活地一提、一拉。不过几秒钟的时间,面皮便将馅料裹得严严实实,再将其压扁放入锅中煎制,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刚出锅的韭菜盒子,外焦里嫩,油香四溢。外皮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咬上一口,“嘎吱” 作响,咸香的味道瞬间在舌尖上绽放,让人回味无穷。
趁着生意稍缓,记者与王姐攀谈起来,当问及为何能坚持三十年时,王姐的眼中泛起一丝温情,说道:“一开始就是为了生计,想着把简单的吃食做好,能维持生活就行。没想到慢慢地有了这么多老顾客,他们喜欢吃我做的韭菜盒子,我就舍不得放下了,这一做就是半辈子。别看只是个小摊子,但每天都要做几百个韭菜盒子,不过好在前两年丈夫退休了,帮我一起出摊,现在也能轻松些。”
谈及生意经,王姐认真地说道:“我觉得做吃的,首先得干净、新鲜、健康。我的面都是用老酵子发面,这种面吃起来发甜、口感好。韭菜都是我每天早上现买的,要是不新鲜,那盒子肯定不好吃。还有炸盒子的油,每做二十来个就换一次,不能让顾客吃着不健康。” 正是这份对食材和制作工艺的严格要求,让王姐的韭菜盒子在众多小吃中脱颖而出。
王姐说,她的摊位经历了三次搬迁,从最初的街边角落,到简陋的市场大棚,再到如今整洁有序的便民市场摊位,地点在变,但味道始终如一。三十年的岁月,王姐见证了市场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许多老矿务局人即便已经搬离,却依然会时常回来,只为这口心心念念的韭菜盒子。
顾客王先生说:“以前在矿务局上班,每天早上来买个韭菜盒子,感觉一天都有精神。后来搬到其他地方了,但只要有空,就会回来买几个,这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也是对过去那段日子的怀念。”
王姐的摊位前,不仅有那些熟悉的老面孔,还有他们带来的下一代。许多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来吃王姐的韭菜盒子,如今长大成人,依然对这口味道情有独钟。
“我妈特别喜欢吃这家的韭菜盒子,小时候总带我来吃,现在自己上班了,路过这里还是会忍不住买几个。王姐的韭菜盒子,馅料是食材原有的鲜香,就像家的味道。”顾客李女士说。
展望未来,王姐眼中满是期许:“只要我还干得动,这韭菜盒子摊就会一直摆下去。我就盼着能一直给大家做着这熟悉的味道,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尝到我做的韭菜盒子,喜欢上这个老味道。”
如今,王姐的韭菜盒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份承载着岁月与情感的 “独家记忆”,在城市的烟火气中,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也牵挂着每一个老矿务局人的心。
■采编:周 兰
■摄影:赵勋杰
■校对:周 兰
■编审:李妮妮
■监制:梁 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