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亲和表亲哪个更亲?
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堂亲。
帝王的住所称为“殿”,
妃嫔的住所称为“宫”,
贵族的住所称为“府”。
百姓家里共用的堂屋称为“堂”。
在古代可不是一家一套房子,
而是一个大家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比如四合院就是共用一个堂屋。
所以才有四世同堂的说法。
说白了就都是咱堂屋里的人。
足见,堂亲血脉在所有亲戚中排第一。
那什么又是表亲呢?
在古文里“表”指的是上衣,外套。
表亲就是外在的亲戚。
虽然不住一起,但仪容仪表,
皆是面子,与子同袍的关系。
民间有句俗语:
姑舅亲,辈辈亲,
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说明表亲有着代代相传的亲情连接。
堂亲是父亲那边的亲人,
表亲是母亲那边的亲人。
手心手背都是肉,本无差别,
但从传统的血缘上来说,
堂亲是同一个姓,同一个宗族,
同根同源,就显得更亲一些,
老人常言道:
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
意思是表亲如果隔了三千里远,
慢慢就不亲了,
而堂亲,五百年后还是一家。
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堂亲更亲。
古代家族里。
亲戚里的层级观念非常强,
里是里,外是外分得很清楚。
像《红楼梦》里,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一个庞大的家族,
简直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
这个小社会遵循大社会的规则,
也有自己的小规则,
这就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这么多人住一起,
家长里短,是非纷扰,
想想就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
正如作家刘震云说的一样:
外面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
家里的事,一件事连着一件事,
一件事能牵扯出八件事。
要处理这些复杂的家事,
家族里就必须有一个权威的人物。
舅舅就被赋予了这份至高的威望。
民间有言:天上雷公,地上舅公。
舅舅的地位是家族里不可撼动的。
而慢慢随着时代的发展,
群居变成了散居,
分家后,亲人间的亲疏远近,
就不再如古时那样分明。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在血脉关系上,
也有了更为现实的解读——
爹强则姑亲,母强则舅亲,
子强则侄亲,自强则全亲,
不强则无亲。
娘家护着则老公不欺,
老公护着则婆家不欺,
婆家护着则邻居不欺,
子女护着则谁也不敢欺。
和谁亲?
不再只看辈分和家族排位,
更多的是看个人能力和成就。
父无能儿受罪,儿子无能父低头,
儿子有钱爹硬气,父亲有钱儿抬头,
父是子的胆,子是父的威,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真正的应验了那句:
穷在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亲情不知何时起,
被蒙上了世俗和功利的色彩。
和谁亲,是个人情感的自然选择,
是无法被安排和规定的。
晋代阮籍曾说:“礼法岂为吾辈设?”
我们应遵循礼节,但更要服从内心。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亲近的人自然也不一样。
童年时,一起玩家家的小伙伴,
多年不见,再回到故乡,
一声乳名就能把尘封的记忆唤醒。
生活里,经常帮衬的邻居,
困境中,不遗余力帮我们的朋友,
工作上,时常提携我们的上级,
甚至是,伸出援助之手的陌生人。
这都不是族谱里的亲人,
但有时胜似亲情.....
有人说:
亲人是我们上辈子的朋友,
朋友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亲人。
深以为然。
离群索居者,不是神明便是野兽,
这一生,无法逃离人际关系的大网。
唯有善待我们血缘上的亲人,
也选择好我们后天的亲人。
才能构建起一个有爱的圈子。
角色是固定的,但情感是流动的。
常来常往,相互帮助,
就是真正的一家亲。
留言区和我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