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游榆阳 | 一城一线,榆林古城中轴线到底有多美?

文化   2024-10-02 10:56   陕西  


1949.10.01-2024.10.01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在老舍的笔下,榆林是“小北京”“长街十里,城扁街宽,坚厚的城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

榆林,在历史上号称“小北京”,一条纵贯南北的宏伟轴线被概括为“北台南塔,六楼骑街”,长达6.8公里。古城虽远处塞北,却颇具京城气象。这个国庆假期,让我们走进榆林古城,了解一下榆林古城中轴线上的秘密。

凌霄塔——镇远门(南门)——文昌阁——万佛楼——新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镇北台


N01

凌霄塔

凌霄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原为榆阳寺中之塔,寺在清同治年间被毁,惟塔独存。凌霄塔为八角形13层楼阁式砖塔,通高29.3米,是榆林附近的制高点,登上塔顶,榆林全城,尽收眼底。历史上在榆林发生的战争之中,双方都为争夺凌霄塔高地付出很大的代价。明末,李自成和李过攻打榆林城,都是先攻占的凌霄塔。


N02

镇远门


明正德十年(1515),延绥镇总制邓璋上奏将南城扩建至榆阳河沿,修筑了镇远门,即今天的南门。而今镇远门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它见证了榆林古城的历史变迁和战争岁月,仍然保留着古代的建筑风格,成为了榆林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N03

文昌阁

“文昌阁”建于乾隆十九年,楼基平面为正方形,所以又叫四方台。阁上二层供奉主宰人间功名的文昌帝君,又名“文曲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文运、功名、禄位的神,备受古时读书人的崇祀。楼上三层供奉魁星神像,传说他手执点斗朱笔,点取科举仕子之名,一旦被点中,文运官运即会与之俱来——即“魁星点斗,金榜题名”。旧时文昌阁香火鼎盛,到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损毁严重,后经榆林人叶兰等捐资对阁楼进行了修复。


N04

万佛楼

万佛楼与西安钟楼、鼓楼、汉中望江楼并称陕西四大古代楼宇,于康熙27年建成,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乾隆三十五年(1770)时,恰逢高宗弘历为太后庆祝80寿诞,大小百官进奉佛像万尊,收于此楼,因而得名“万佛楼”。

楼有三层高,青砖灰瓦、内夯黄土,整个建筑既显得古色古香又有老榆林黄土地的灵魂注入。楼角飞檐、脊兽奇特,气魄雄伟,楼洞带有榆林建筑特色、一轮弯弧下藏着榆林人的朴实生活。登临此楼,不仅能欣赏榆林市丰富的馆藏文物,四处眺望,还可将古城南部景观一览无余。




N05

新明楼

新明楼也称星明楼、鼓楼,南鼓楼。楼为纯木结构,高18米。楼基分别为四墩大青石砌筑,四面成十字通道,每个石基墩上竖7根巨柱,共28根支撑起三层楼体,据说建楼时取古代天文星象二十八宿和四大金刚之意设计。

楼体为十字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楼顶和屋檐下覆盖黄色琉璃甬瓦,顶脊尖端有立体龙兽,脊上人物走兽形态各异。每层楼阁斗栱举架,形成伸展飞檐又逐层收缩,雕梁画栋,彩画精美,结构轻巧,雄伟壮观。




N06

钟楼

榆林古城北有钟楼山,原有建于明代的钟楼,后毁于清末战火。而今所见古城大街中心的钟楼,是民国10年(1921)由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镇守使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在原被焚牌楼旧址修建“井公祠”,先取名“长春楼“,后改为钟楼。

钟楼为仿西洋式建筑,包括基台共4层,总高24米。4个砖拱洞基台,为通街洞道,二、三层内为大梁框架,外用水磨青砖包砌,东面有桥可上二层,二层有门洞进入三层,三层顶端中央建木重檐八角亭,旧时悬大铜钟报时,故名“钟楼”。

二层南北券窗刻砖匾,南为“平边”,“挹清”。北为“颐芳”,“拥翠”。南北三层都建有木质阅台,并开有券形明窗,南三层横额题刻“万流仰镜”,券窗上砖匾“临风”“快雪”,两边楹联为“浩气长存河山真壮丽,热心永在钟鼓多佳音”;北三层横额题刻“蜚英腾茂”,券窗上砖匾“得月”“凌云”。两边对联是“千里烽烟眼前过,万家灯火望中来”。




N07

凯歌楼

凯歌楼原为“二拓榆城”时的南门,亦门亦楼,既为美观,也为瞭望防御之实用。弘治五年(1492)巡抚熊绣主持修建,原名怀德门。正德十三年武宗皇帝驻跸时改为“太乙神宫”,正德十六年(1521),巡抚姚馍改为凯歌楼。明时,榆林守将常与蒙古马队在城北相交,交则明将相胜,胜则凯旋于凯歌楼前相庆,或祝捷,或献俘,或彰功,久之,取名为凯歌楼。它的建筑奇胜处在于,台顶分为南北两院,尤南院另建一四柱三门的木制牌楼,与南洞门口的二柱贴墙牌楼上下呼应,形成牌楼承接牌楼的升腾布局。




N08

鼓楼

鼓楼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合为砖砌窑洞式,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击鼓报时,每遇战事,又击之报警,故称“鼓楼”。斗转星移,岁月更替,如今巨鼓早已不在,惟余鼓楼巍然耸立。榆林鼓楼为重檐歇山式两滴水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南北长22米、东西宽21.8米、通高18.5米。十字拱券洞承台,承台上正中建歇山式二层砖木结构楼阁,东西四角各建有二间配殿,南北廊道相连,南院木牌楼一座。台基东、南、西、北居中有四门洞开,洞顶砖拱平行,弯度一致,不留棱角,中央部位用四块大砖扯连封顶,为国内外古建筑专家所称奇。鼓楼二层南院有四柱三门木牌楼,精美独特,上刻“千古无双”和“裕国富民”匾额。楼下洞门四开,通东、西、南、北街道,门洞上方均有匾额镶嵌,东为“驼峰”,南为“谯楼",西为“芹水”,北为“更声”。



N09

镇北台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延绥镇巡抚涂宗浚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在城北红山的长城线上,修建镇北台。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也是古长城现存的最大的烽火台,堪称“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是榆林城防御的向北第一道防线,它在款贡城西南角制高点,四层叠起,总高30 多米,占地五千多平方米,是万里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为中国万里长城的“三大奇观”。


一条线

一座城一座城一部史

榆林中轴线是辉煌历史的集中承载

也是恢宏文化的充分表达

走进榆林古城

穿越千年时空之旅

在一砖一瓦中

感受历史的脉动和文化的魅力












新春走基层 | 榆林:迎春灯饰耀全城 流光溢彩年味足

陕西榆林:多彩民俗唤起童年记忆

镇北台为什么是万里长城第一台

美丽中国说~榆林小曲:南北融合的艺术

榆林在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荣获多项大奖

厚植质量文化 弘扬工匠精神




榆阳文旅文广
汇聚发布权威信息,推广宣传榆阳文化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