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并称“四立”,都是季节的开启,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转折点。“节气法”划分的冬季,是以立冬(斗指西北,太阳黄经225°)为始点,至下一立春前结束。立冬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立冬之后气温降低,北方地区的水面开始结冰。这标志着气候逐渐进入寒冷的冬季,自然界的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土地也开始冻结。这是冬季的进一步信号,土地的冻结意味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进一步减少。
立冬之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因此误以为雉在立冬后便变成了大蛤,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想象和解释。自古以来,立冬节气就被人们高度重视,各地庆祝活动也非常丰富。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也是享受丰收的季节。立冬在古代社会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民间素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会在立冬这一天休息,通过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
立冬养生,当然不只是食物“补冬”,吃、喝、睡、行都在养生之道。
立冬养生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冬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早睡晚起。
立冬后,气温下降变化明显,人一旦受寒,就会损伤阳气,出现疾病复发、加重等现象。老人、儿童最好在立冬之后添一件贴身背心,同时做好足部保暖工作,睡前用温水泡脚,既能消除疲劳,又能促进睡眠。
预计未来七天两头晴中间雨,气温总体回升,其中9日前后受高空槽东移和低层东风扰动影响,有次降水过程。
11月08日,多云到阴,傍晚到夜里部分地区有阵雨,温度10℃~19℃,偏东风1~2级11月09日,阴有阵雨,温度15℃~19℃,偏东风2~3级11月10日,雨渐止转阴到多云,温度16℃~22℃,偏东风1~2级11月11日,多云,温度17℃~24℃,偏东风1~2级11月12日,多云到晴,温度15℃~24℃,偏东风1~2级11月13日,多云到晴,温度15℃~25℃,偏东风1~2级来源:综合自中央气象台、人民日报、金华发布、东阳发布、永康市气象台等
融媒编辑:任昕科 整理
校对:华偎兑
一审:应栩漪 二审:应芳蒙 终审:徐航向
点+扩散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