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最为频发的国家之一(图1a),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2010-2020年地质灾害通报统计结果,近11年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2.9万起,其中滑坡灾害9.2万起,占灾害总量的71.3%,在各类地质灾害中占比最大(图1b)。与此同时,近十年来,全国地质灾害共造成近5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及大量人员伤亡(图1c)。因此,研究人员已经采用多种科学手段进行滑坡防灾减灾工作。随着“3S”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及5G通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新技术能够实现海量多场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从而建立多层次、多层级地质灾害数据库。然而,由于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效率低、精度不高,同时滑坡地质灾害应用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而需要借助机器学习算法提高处理海量复杂数据时的鲁棒性、高效性及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基于地质灾害数据库的深度信息挖掘及高效处理,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地质灾害防治中。
图1 (a)全球滑坡分布;(b)全国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占比;(c)近11年地质灾害统计
《机器学习在滑坡智能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一文系统阐述了机器学习在滑坡灾害早期识别、易发性评价及预测预报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三者遵循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其应用路线如图2所示,同时也综述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在滑坡早期识别、易发性评价及预测预报中运用的优劣,最终对机器学习在滑坡灾害中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2 机器学习在滑坡灾害中应用的流程
在滑坡智能识别方面,由于滑坡影响因素较多,且不同地区地质环境、地形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差别较大、滑坡样本库不足、多源异构海量遥感大数据的特征融合难等问题,导致机器学习模型的适用性较差。因此,如何增加滑坡的正样本对抗数量,提高滑坡识别精度,从而进一步推进滑坡检测工作的智能化、规模化和应用业务化的发展。
在滑坡易发性评价方面,评价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数字高程模型的质量、滑坡编录库的表达、致灾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分辨率的选择、斜坡评价单元的选取、模型训练测试集的比例等(图3a),这一系列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到易发性评价的精度。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获取了滑坡发生的空间概率,结合滑坡发生的时间概率,综合开展滑坡危险性评价;通过易损性评价及承灾体潜在损失计算,最终开展滑坡风险评价,其成果将为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滑坡智能预测预报方面,对于算法可解释性仍然缺乏统一的认识,相关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可解释性的研究旨在帮助人们从事前(ante‐hoc)和事后(post‐hoc)去理解机器学习算法的复杂逻辑及内部的工作机制,主要从滑坡地质灾害的模型和运行结果两个方面开展可解释性研究(图3b)。黑盒模型无法估计每个特征对模型预测结果的重要性,更不能理解不同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白盒模型易于理解,具有更好的可解释性,并且内部的工作原理也更容易解释。因此,通过合适的可解释性技术,使得复杂模型具备一定的可解释性,进而融合黑盒模型和白盒模型的优势,提升模型预测精度。
图4 “天-空-地-深”多场一体化滑坡灾害观测技术架构
人工智能(AI)由第一代的知识驱动,到第二代的数据驱动,随着AI的混合驱动(知识-数据)、区块链、高精度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技术进一步发展,深度学习、迁移学习、强化学习、对抗学习将会成为推动滑坡灾害隐患识别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利器.同时,针对地质灾害演化机理与机器学习相互脱节的科学问题,也需要综合地质灾害样本的特征,提出和改进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滑坡“知识-数据-机理”三驱动的智能耦合分析方法,通过可解释的机器学习建立数据间的因果逻辑来解释和解决当前复杂条件下滑坡地质灾害的科学难题,期望突破现有方法准确性低、泛化能力不强和数据依赖高的技术瓶颈,为滑坡灾害风险智能识别及科学管控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窦杰, 向子林, 许强, 郑鹏麟, 王协康, 苏爱军, 刘军旗, 罗万祺, 2023. 机器学习在滑坡智能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地球科学, 48(5): 1657-1674. doi: 10.3799/dqkx.2022.419
Dou Jie, Xiang Zilin, Xu Qiang, Zheng Penglin, Wang Xiekang, Su Aijun, Liu Junqi, Luo Wanqi, 2023.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chine Learning in Landslide Intelligen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arth Science, 48(5): 1657-1674. doi: 10.3799/dqkx.2022.419
更多论文信息,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订阅电子刊,将定期为您发送每期的全文、虚拟专辑、作者分享会通知和培训会等高质量邮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电子刊
往期回顾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地壳生长及深部物质架构研究与问题:以中亚造山带(北疆地区)为例
☞构造地质学
→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新太古代烟庄正长花岗岩年龄及成因:对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的制约
☞地学与健康
☞古生物学
☞沉积和盆地动力学
☞石油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球科学》
青年学者论坛回放
→Marize Muniz da Silva|巴西São Francisco地块 Mineiro带后碰撞岩浆作用
→Dionatan Ferri Padilha|巴西南部Dom Feliciano带后碰撞玄粗质和超钾质岩浆作用
→王选策|地球系统中的挥发分和物质循环——对非俯冲带岩浆的新观点
→陈 印|中国北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及其与构造演化和油气藏的联系
→荣 辉|基性岩侵入对铀储层成岩-成矿作用的影响:以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为例
→余文超|贵州遵义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土矿物源:来自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
→岳 汉|从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到松潘-甘孜块体的长期形变模式
→王 墩|2021年Mw7.4青海玛多地震的震级、地震动场及破裂过程
→邓阳凡|华北东南缘综合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对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启示
→谢国治|胶东半岛高Ba-Sr牙山侵入体的成因及其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关系
→白江昊|长江中下游地区A型花岗岩成因:放射性成因Ca-Nd同位素制约
→柳保军,雷超,郑金云 | 专题十:南海陆缘盆地动力学及其能源效应
→施小清,杨晓帆,戴恒 | 专题十一:地下水环境的刻画与模拟
→Alexander Humphreys ,Johann Hohenegger | 专题十四:热带大型底栖有孔虫
→ 付伟 ,李登峰,李占轲,等 | 专题十五:战略性矿产资源研究与勘查进展
→李博 ,吴琼,李严严 | 专题十八:强震区滑坡崩塌灾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
→郑义,虞鹏鹏 | 专题二十一:华南大地构造演化与关键金属成矿
→黄发明,李为乐,谭道远 | 专题二十二:地质灾害风险智能评价
→陈红汉,罗群,李文正,王海学,唐大卿 | 专题二十三:走滑断裂与油气
→王全荣,杜尧 | 专题二十五:地下水系统参数获取与污染成因
→董志文,王欢业,蒋宏忱 | 专题二十六: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微生物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