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织金入画来
乌江 织金县委宣传部/供图
织金县,古称平远,位于贵州省中部,是贵州省毕节市下辖的一个县。造化之秀在这里成就了旖旎瑰丽的喀斯特风光,有“天下第一洞”之称的织金洞就诞生在这里。
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后的织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昂扬的精神、实干 的作为,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印刻在心间,落实在行动上。近年来,织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走在省、市前列。26个民族共同奋斗的精彩故事,已然谱汇成繁荣发展的织金乐章。
为做好巩固衔接,织金汇集“三方资源”。一是汇集定点帮扶资源。全国工商联按照“织金所需、全联所能”,帮扶织金引智、集资、助销产品。二是汇集东西部协作资源。织金与广州花都区、增城区等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推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三是汇集社会力量资源。引导企业增资、助产,为乡村振兴注入企业力量。
为做好巩固衔接,织金规划先行,突破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境,构建起东北部休闲旅游、东南部特色产业、中部产城发展、西部山林生态和民族风情的空间发展布局。紧抓贵阳1小时经济圈建设,从空间上构建起集铁路、高速、国省道、县乡道为一体的“大交通”格局,让“地无三尺平”的织金变成“交通上的大平原”,畅通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完善与周边地市景区如黄果树、万峰林等的协同联动,借景借力,实现共同发展。打造起黄果树—织金洞的“黄金线”、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的“百金线”等精品旅游线。
织金,有汉、苗、彝、布依等26个世居民族,地区文化多姿多彩。由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这里群峰竞秀、芝兰遍野、雾霭氤氲,宛若天造地设的盆景。
“百里画廊入高峡,岭上花开美苗家。”织金最大的财富就是山山水水,最好的巩固衔接就是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诗和远方,成就着织金的文旅产业。2024年,织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入围“2023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从织金县城驱车,蜿蜒山行近两小时,路的尽头、山环水绕之处,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大 平乡群建村恍若世外桃源。“山水大平、花海群建”名不虚传。
群建村 织金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地处乌江源百里画廊,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苗族、彝族等各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苍翠欲滴的乌蒙山、蓝色静流的乌江水,美得让人流泪。
“风景美得让人心醉,过去也苦得让人心碎。”群建村的村民杨进明说。“有女不嫁群建村,酸菜萝卜吃一生。”因交通不便,过去村民连猪都不敢养得太肥,怕太重了弄不到山外集上。2017年,在脱贫攻坚的号角下,村后一面阻隔千载的峭壁终于被劈开,群建村通公路了。
有路就有财。美景、美食、田园乐,山村之美引游客。一位开民宿的苗族老乡说,他家年收 入最高时有20多万元。
“群建村正准备建个码头,现在的渡口,满足不了大批游客来村的需求。我们还将开展车渡船项目,将乌江两岸连接为一体。”大平乡副乡长周胜男说。有了码头,从织金洞游玩后顺江而下看画廊的游客,正好可在群建村落脚食宿。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平远古镇,游人如织。人文山水互为融合、相映成趣,让人沉醉其间、流连忘返……这里的很多游客是从贵州其他地区慕名而来的。
平远古镇,既有明清古韵,又融合了地方民族特色,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视觉中国/供图
平远古镇所在地,紧邻织金县城,原是一个夹杂着许多古建的棚户区。经保护性开发,现在的平远古镇,古今交融、景城相依,被游客誉为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宝藏小镇”。目前平远古镇已是贵州2023年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省级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
蜡染、皂角米、竹荪,是织金三宝。
织金蜡染,被誉为“指尖上的芭蕾”,2021年入选中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县里的“锦绣计划”让苗族妇女居家就能挣钱。全县有绣娘或绣郎作坊56个,个人领办合作社26个,蜡染刺绣和民族服装服饰企业5家。
在官寨乡一家苗族蜡染刺绣公司内,10余名绣娘伏案而坐,正专心致志地用蜡刀在布匹上绘制图腾纹样。她们技艺精湛,不用直尺圆规,就能分毫不差、惟妙惟肖地纯手工绘制。
“公司与唯品会合作,累计获得订单1000多万元,年产值200多万元。产品不愁卖,都是网上下单预订。要是客户订单时间紧迫,我们还不敢随便接单。”公司负责人对前景充满信心。一块长30厘米宽15厘米的手工刺绣成品就能卖到几百元,而一套纯手工苗族传统服装,能卖到数万元。
在平远古镇,“织金品牌馆”与蚂蚁集团达成合作。蚂蚁集团先后两次为织金县开展专场活动,通过年货节、丰收节等活动,助力43款特色农产品营销推广11亿人次,让织金农特产品出圈出彩。
清澈的大堰河从猫场镇龙潭社区蜿蜒而过,皂角树依山连绵,花木葱茏,展开了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待到随风摇曳的皂角饱满成熟,它们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猫场镇是全国最大的皂角米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地,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0% 以上。
龙潭社区 织金县委宣传部/供图
“皂角树浑身都是宝,它的萃取液不仅能做洗漱用品,皂角籽去壳后,就得到了琥珀色的皂角米,富含胶原蛋白,味道香糯润口,是养颜护肤佳品。”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谢伟介绍。
在全国工商联的帮扶下,猫场镇建成了皂角加工产业园。2019年9月,“织金皂角精”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织金皂角种植面积52.07万亩,年产值超4亿元,是织金富农兴业的“摇钱树”。皂角林下,玛瑙红樱桃、布朗李的种植,让离贵阳不远的猫场镇,成为城里人乡村采摘游的必选地之一。
皂角籽需像剥瓜子一样人工去皮,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好在上到老人、下到孩童,有空就能剥,一斤能卖200多元,平均下来一个人每个月能剥出10斤。目前,织金全县皂角精每年加工费4800万余元,受益群众6000余人。
在织金,雪裙仙子、山珍之花,指的是竹荪。因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竹荪很贵。织金气候优越,所产竹荪,品质优良、味道鲜美,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竹荪价格最高的时候,50克竹荪就可以换1克黄金。”64岁的王敬明,在竹荪行业已摸爬滚打了40多年,是织金竹荪产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之一。
目前,织金全县竹荪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干品1600吨以上,产值18亿元。2019年,织金成为国家竹荪标准化示范区,数以万计的农民靠种植竹荪实现了发展致富。
黔中无闲石,贵地多宝藏。织金,不仅风景如画,还“家里有矿”,有“煤海磷都”的美誉。
织金探明储量矿藏27种,其中优质无烟煤超151亿吨,占全省煤炭储量的1/5,磷矿35亿吨,占全省的一半,其他各类矿产储量也非常丰富。
过去,织金产出的煤,主要用作火电燃料,被廉价地烧掉了,而磷,也多用来生产附加值不高的磷肥。
好米要做好饭,富矿要精开。近年来,织金的煤磷产业向“绿”而行,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洪家渡水电站高峡出平湖,造就了气度恢宏、碧波万顷的支嘎阿鲁湖。在支嘎阿鲁湖畔绵延不绝的群山上,洪家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光伏板鳞次栉比,与支嘎阿鲁湖相映成趣。
2024年,贵州省最大的投资项目、全省“一号工程”——织金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在织金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200亿元,是现在织金磷煤产值的20倍以上。煤用作火电燃煤,一吨450元左右,而用它生产的聚乙醇酸——一种降解性能极高的新型材料,能卖到每吨3万元。
“产业为王,无工不富。通过科技创新,让黑煤球变成金疙瘩,是织金全面振兴、加速奔跑的底气。”织金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焦凯说,“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在煤矿开采中原先当废气排掉的氮气、氙气等收集起来,用作工业原料。像氮气可用作食品保鲜,而一吨氙气能卖到60万元。现在已经有企业和我们签订了合同。”
感恩思进、感恩奋进,是我们在织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大家说,绿水青山要越来越美、金山银山要越做越大。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奔着目标干、用尽全力拼,美丽的织金织梦成金。
投稿邮箱:zjx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