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入夜,六院质量技术部人员步履匆匆走进办公楼,从早到晚历经一整天的忙碌回到办公室,又继续端坐在电脑前完善工作方案。
走访一线跟踪产品质量过程管控,收集反馈并完善方案,这样的夜晚已不计其数。面对产品研制任务重、周期短、质量高的要求,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任务实际的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
六院针对面临的质量形势,奏响穿透式管控、质量数字化、工艺振兴工程“三部曲”,加强质量管控。
“对六院来说,抓质量也是抓安全。要快速、大幅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能,以穿透式质量管控模式,提升六院整体质量管理体系效能。”质量工作会议上,六院党委书记赵勇强调。
2024年,六院加大推进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从架构引领、流程主导、信息化支撑等方面着手,以“穿透式”质量管控模式,将质量要求关联到具体业务流程,推动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落地运行。印发《典型质量问题案例汇编》《质量责任清单》等文件,建立质量问题信息报告制度、质量诚信管理机制,开展质量知识竞赛等,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调整生产、质量等部门管理职能,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夯实质量管理,让质量、技术、生产“齐步走”。
“只有解决了人的认知、态度问题,才能在技术上、管理上想办法攻坚克难。”如何让职工规范操作,一度让管理层伤脑筋。
“某次违规吊装作业,造成产品损伤……”“敲钟仪式,领导领誓质量承诺……”近日,六院11名安全和质量警示教育宣讲团成员,陆续到基层开展巡回宣讲,用身边发生的安全质量典型案例,让质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反复告诉大家,该项生产操作中要戴手套,有人却把这当成一种形式。”为了让职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江河公司开展“质量警示”活动,让专家、技术人员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对职工操作行为进行讲解。
“这是根据程序文件‘翻译’转化的质量记录填写样板,每个空格明确地标明了责任人和填写要求,职工只要照样填写就不会出错。”翻开质量技术人员手中的质量记录本,填写规范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罗列的职责、工作程序等条目内容,为操作人员减负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46所在质量流程管理中不断运用“减法”,优化和摒弃传统方法,探索新方法新机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要加快推进质量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质量管理的透明化、规范化、智能化。”六院院长贾永刚在质量主题会议上强调。
面对艰巨而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针对如何做好产品质量管控这一问题,六院将寻求“解药”的目光投向了质量数字化转型升级。
“生产过程记录与产品实物同等重要,过程记录就是产品实物的身份证明,没有身份证明的产品实物什么都不是!”随着型号技术难度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传统纸质记录已经远不能满足反复核查核算、对比分析的需要。为适应当前任务形势,六院对基层生产单位开展调研,结合实际,为基层单位打造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数字化模式。
“产品数据与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导入自动生成报告和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将大幅提升原材料及配件质量管理环节的效率。”红峡公司总质量师介绍道。
为不断提升过程质量管控能力,六院建立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将产品的配套信息、产品证明书的自动生成作为第一要务去抓,先后实现了配套数据电子化与信息化、产品证明书一键生成、二维码技术应用、成件扫码录入,省去了配套信息核对的重复工作量。
目前质量数字化已应用于多个产品生产过程,实现质量数据的采集、传递、整合和管理的全面贯通。
“现在这套电缸脱模装置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力度,控制位移和速度,而且加装声光报警装置,等于为生产过程又加了一道安全质量锁……”
在红峡公司二车间工房,小智将支承架平稳地移动到吊装的位置,另一位青年职工小旭将吊钩与吊装板上的吊环相连。默契配合间,两人细数起新设备的优点。
六院大力推进工艺振兴工程,常态化推进工艺可靠性提升工作,实施工艺流程再精简、方法再改进、参数再优化,让“理性”代替“感性”,用“可靠”的工艺赶跑以往的“凭感觉”。
工艺振兴工程不仅体现在设备上,还体现在技术和操作上。“壳体螺纹孔作为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生产交付。传统的加工方法,不利于后续大批量生产,而且消耗丝锥数量较多,加工成本较高。”面对这一技术难题,210所三室联合四车间、物资管理处和检验室集智攻关,通过工艺优化,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产品合格率100%,生产效率提高30%,成本降低83%,精准度大大提高。”该所副主任工艺师细数着工艺优化带来的优点。
目前 正值六院
决战决胜
全年目标任务关键时刻
六院将把
“四个确保”新时期
质量工作方针
贯穿到科研生产
经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
坚定不移狠抓质量能力
和水平提升
确保年度科研生产任务
顺利完成
推荐阅读
作者:刘军红
编辑:塔娜
校对:周艺瑾
审核:张彦芳
监制:王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