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老百姓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文摘   2024-11-04 21:00   广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网上购物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无需出门,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便可送货上门。
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购物软件,而是把目光放在了直播购物,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真实的产品,还可以享受优惠的机制。
然而,近两年直播卖假货的事件却层出不穷,一件成本只有20元的T恤,在直播间换个包装可以卖到800多,而有的假货利润更是高达2400%!
那么为什么假货横行泛滥,还是有很多老百姓愿意为之买单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如此火热的直播购物

年终促销的热潮刚刚开启,各大电商平台已然陷入了激烈的竞争,随之而来的,是直播带货的热浪不断涌动。
屏幕前,主播们卖力地展示商品,从精心布置的直播间到各种互动技巧,无不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在主播的推荐下“买买买”,直播带货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而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文化,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与传统网购不同的是,直播带货不仅让消费者能够直观地看到商品的展示,感受到产品的质感,还能即时获得主播的使用体验和推荐。
消费者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参与互动的观众,仿佛置身于购物现场,感受每一个细节,而这一体验感的提升,也正是直播购物的吸引力所在。
从一场场直播活动中,不少商品、品牌甚至主播都因此“一炮而红”,迅速出圈。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的低门槛让各类人群都有了带货的机会,不少人将其视为一条崭新的创业路径。
然而,直播间里的热闹背后并非没有隐患,与热闹繁荣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个令人烦恼的顽疾——假货。

假货,漫漫维权路

假货问题渗透直播带货,让人防不胜防:消费者满怀期待地从直播间下单,屏幕中的商品被主播描述得天花乱坠,仿佛一键下单就能收获优质、实惠的商品。
然而,现实却并不总是如此美好——许多消费者在收到商品时才发现与直播间展示的内容大相径庭,而此时维权之路却往往充满了重重阻碍。
就如消费者包娜的朋友,她在某海外平台店购买了面膜,收到货后却发现与以往从海外带回的正品不一样,然而平台以“海外购凭证”为由拒绝了退货请求。

这种情形并非个案,消费者往往需要提供权威鉴定报告来证明假货的存在,而获取这份证明本身就困难重重。
即使消费者找到品牌方,也可能被以“无义务提供鉴定”为由拒绝,形成了一个让人无从下手的“死循环”。
此外,一些不良商家还巧妙利用“真假难辨”的擦边球手段欺骗消费者,杭州的侯先生在直播间购买了一款承诺为“小叶紫檀”的文玩产品,收到后却发现是廉价的黑酸枝木。

商家对他的质疑置之不理,甚至反过来要求他自己去检测,无奈之下,侯先生只能将商家告上法庭,而最终的胜诉也不过是少数案例。
更为隐蔽的是,一些直播间故意模糊商品展示与实际销售的产品,例如,直播时展示某品牌高端花生油,消费者点击下单后才发现收到的是另一款普通食用油。
这种虚假宣传和擦边球行为充斥在众多直播间,令消费者真假难辨,极易上当受骗,那么假货如此横行,为什么老百姓还是会争相购买呢?

假货市场的背后,是利润和需求的双重驱动

假货交易背后的驱动力源于巨大的利润空间和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强烈渴望。
在全球范围内,假货产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已达到惊人的数万亿美元,这样的数字不仅展示出假货市场的庞大规模,也揭示了驱动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正规商家在产品研发、质检等环节投入大量成本,而假货商家仅需承担低廉的制造费用和少量的风险成本,巨大的成本差距直接转化为高额的利润。

与此同时,不法商家敏锐地抓住了市场的需求,不少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向往,远超他们的实际消费能力。
于是,高仿商品成为一种“替代品”,满足了这些消费者的需求,使他们得以低价享受“奢侈”的体验。
而这种需求在某些地区甚至形成了完整的“制假产业链”,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紧密连接,造假早已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链条。

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看似光鲜的主播正是这种假货链条上的一环,他们通过全天候的直播和精心包装的营销,吸引成千上万的粉丝关注,向消费者推销伪装成潮牌的廉价服饰。
警方近期查获的一起案件中,一件售价500元的“潮牌”T恤,实际成本不过20元。

在警方的打击下,仓库内堆积如山的假货曝光在大众面前,令人震惊,这些廉价的假冒商品,每天的销量可达数万元,利润率高得惊人,商家每一天的盈利数额也因此令人咋舌。
在如此高的利润和不明消费者的推动下,假货市场得以稳步增长,并逐步扩大。

“知假买假”又是为何?

但还有一些人与普通消费者不一样,他们是“知假买假”,之所以这样做,出于两个矛盾心里。
一方面,他们渴望拥有象征地位与品位的品牌物品,另一方面,又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满足这种虚荣心。
正是这种心理上的纠结,给了假货一个广阔的市场,许多消费者明知是假货,却依然愿意掏钱购买,满足那一份“面子”的需求,这便形成了所谓的“知假买假”现象。

在这类人眼中,假货只是正品的“平价替代”,能够带来相似的外在效果即可,至于质量与功能上的差异,并不在他们的优先考虑之列。
对他们来说,假货能够提供一种快捷的满足感,让他们拥有展示“高富帅”或“白富美”形象的机会,哪怕仅仅是假象。
这样的心理需求,在节省成本的诱惑下得到了合理化,于是,假货在市场上找到了稳定的销路。

不过,“知假买假”也并非全部情况,很多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会因为主播的热情推销或是朋友的推荐而冲动消费,看到所谓的“潮牌限量版”往往难以抑制下单的冲动。
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真假并不是最初的关注点,价格反而成了他们判断商品真伪的一个依据。
尤其是假货商家深谙消费者的心理,不少人故意将价格设定在一个比正品稍低的区间,让消费者以为自己“捡了便宜”,从而忽略对品质的进一步追究。

此外,假货市场的繁荣并非仅仅依赖低价,一些不法商家将假货包装成“高端潮牌”,标上略低于官方售价的价格,以满足那些向往大牌、追求“面子”的人群。
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所谓的“高价”代表着品质,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相信,这样的价格不可能买到假货,而他们的心理盲点正好被不法商家抓住。
最终,这种“以价格论真伪”的消费心理,助推了高价假货的流行。

“三无”保障的假货

如此横行泛滥的假货已经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消费者而言,假冒商品不仅在质量和功能上大打折扣,更可能对健康和安全构成隐患。
以山寨食品为例,许多产品来自生产条件简陋的小作坊,安全卫生条件难以保障。
这些劣质的仿冒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流行,老人和孩子往往无法辨别真假,长期食用这种低价仿冒品,健康风险隐而难见。

此外,假冒化妆品、保健品等贴身使用的产品也层出不穷,存在潜在的安全威胁。
与此同时,大量假货充斥市场,导致消费者逐渐对品牌失去信任,尤其是那些辛苦建立品牌价值的商家更是深受打击。
许多品牌商家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和营销,而假货商家则以极低的成本轻松牟利,使得正品商家在竞争中倍感压力,甚至有些品牌因此而陷入生存困境。

假货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也让一些消费者对所谓的“大牌”产生误解和冷漠,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消费者对名牌商品的追求本应建立在品质和体验上,而假货的出现让一些人以低价拥有“品牌”的表面满足,忽略了质量和真实价值。
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部分消费者的“面子消费”心理,反映出功利性消费的倾向,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层面带来了不良影响。

假货泛滥何时休?

面对假货问题,单靠消费者或商家显然难以应对,解决假货泛滥问题需要多方的合力。
但在法律层面,现行法规对假货的打击力度和执行效率仍显不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假货交易更加隐蔽,监管难度增加,这要求相关法规能够与时俱进,加强对跨区域、跨平台的执法联动,进一步强化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提升违法成本,减少假货空间。

同样,作为商品交易的中介,电商平台也应加强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采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虚假销量、虚假好评等违规行为,杜绝假货从源头流入市场。
同时,创新防伪技术,增强平台对于假货的识别与管理能力,确保消费者获得真实可靠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在打假过程中也不可缺位,增强辨别假货的能力、提高理性消费意识尤为关键。

在直播带货或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应更加注重对商家信息、商品资质的核查,避免被低价或虚假宣传所诱惑。
遇到问题时,不要因为怕麻烦而放弃维权,要留存相关交易凭证,积极举报假货行为。

未来,构建一个诚信、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平台要把好关,商家要讲诚信,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性。
只有重建信任,直播购物才能真正走得长远,让人们放心购物、享受消费的乐趣,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直播带货能成为一个可靠的、长久的消费方式。

财商志I
最新财商资讯,大佬头条,财经资讯,助您财商智慧提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