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做优做强小江特色农业,以产业促进发展,以项目带动就业,群众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出特色之路。2023年,东川区农业总产值达到22.03亿元,累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00余家。2024年以来,投入农业衔接资金2.42亿元,支持实施产业发展类项目58个,带动脱贫人口12289户46899人就业增收,141户新型经营主体与17076户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初冬时节,汤丹镇洒海村400多亩中毓蓝莓产业示范基地上,种植大棚星罗棋布,棚内苗木花繁叶茂,40余位村民忙碌着为蓝莓掐花疏果。务工村民梁琼说:“已经在基地务工8个多月,月均收入4000元左右,早晚还可以回家照顾老人小孩,是份难得的工作。”村民王大姐高兴地说:“过去打工要去江浙一带,一年到头见不到孩子。蓝莓基地建成后,再也不用外出找工作了。”这里曾经是铜矿尾矿库,除了种植花草外无法种植农作物。为了充分利用国土空间,东川区依托上海市普陀区东西部协作招商平台,引进中毓实业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运用现代科技措施种植蓝莓。公司采用无土接触、盆栽蓝莓科技,实施基质种植、智能控制,建起大棚30000多平方米,种植蓝莓10万余株,产值规模上千万元。为了做好环保措施,基地进行覆土、覆膜、覆防潮布等工程,棚内实现生态、环保要求。中毓蓝莓项目盘活了洒海村废弃土地,解决了当地群众常年就近就地务工需求。村党总支副书记普桂明介绍,全村有村民 3500余人,人均有效耕种土地不足1亩,务工就业收入占家庭收入90%以上。中毓蓝莓项目入驻后,年增加土地租金收入20万元,提供常年务工岗位40余个,每年人均增收约4万元,全村年务工增收约170万元。昔日的尾矿库变成了近年群众增收致富的务工地。中毓蓝莓项目行政负责人刘继华说:“目前,基地蓝莓长势良好,花艳、果硕,达到预期种植效果,明年初可以上市。”她表示,中毓蓝莓公司将在拖布卡、碧谷等地建设4个基地,打造集繁种育苗、种植管护、品牌基地、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蓝莓产业链,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走进阿旺镇新碧嘎村,昔日200余亩泥石流滩涂上建起了科绿冷水牛蛙养殖基地,百亩防护网下蛙池密布,牛蛙扎堆式站在蛙垫上,此起彼伏的阵阵蛙声诉说着丰收的故事。
在牛蛙养殖基地里,10余位村民正熟练地服侍着“千军万马”,她们或喂饲料或清洗池子或赶水鸟……各得其所,满脸笑容。村民俞李存是脱贫户,她说:“家里有2个孩子在读书,丈夫身体不好,自己来基地务工已经一年多,每天早出晚归,月收入3000多元,成为家庭重要收入来源。”据介绍,科绿冷水牛蛙基地优先照顾周边村民务工就业,常年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忙时集中用工上百人,每年增加周边群众就业收入上百万元。同时,群众地租收入达30多万元。曾经的泥石流沙滩变成了近年群众丰富菜篮子和钱袋子的“金沙滩”。基地项目负责人金鸣介绍,科绿冷水牛蛙基地总投资约3000万元,现有养蛙池400多个,基地已投放蝌蚪上亿尾,幼蛙1200万只,年产值可达2000多万元。像这样的现代农业项目在东川区还有很多,如春晓现代农业、东川渔谷、昆明金地农业等,这些公司都以现代农业推动发展、务工就业带动群众增收为特点,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成为东川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农业产业促就业增收,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是关键。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彦说:“东川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服务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扩大群众就业增收。”大项目带动大就业。东川区委区政府创新农业带动就业工作,出台产业规划,打造四大产业示范带,建设热区种养种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五大产业配套中心,引进重大农业项目,实现大项目带动大就业。好政策助推好就业。东川区出台支持联农带农经营主体奖补“18条”,强化组织保障,落实部门责任,明确奖补内容,严格申报流程,坚持跟踪问效,激励对产业发展、吸纳就业、资产收益等方面有较大带动作用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确保“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新模式保障联农带农。加强联农带农组织化程度,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利益联结在一起,凝聚起产业发展新动能,增加农民务工、土地流转、农产品产销等收入,探索产业、就业保增收模式。(姜定才、郭林、吴仪)来源:中国网
排版编辑:张元龄 吴仪
一 审:李建兵 王明智
二 审:陈兴江
三 审:李 彦
投稿邮箱:5432706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