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古镇遇见明朝的京山人
◎ 熊 红
庚子初冬,放风云南腾冲,在和顺古镇与明朝的京山乡贤王宗载不期而遇。
他在一本《和顺风雨六百年》的书里,成为当地人抹不去的记忆;我在古镇街头看玉石银器吃松花糕稀豆粉,然后把旅游晒在朋友圈里。
这实在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当我走进被称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的和顺图书馆,买到《和顺风雨六百年》这本书,售书人还特地在书后环衬页盖了两枚篆体的购书纪念印章,还真没想到买到了记录乡贤的文字。等回到民宿一浏览,眼头顿时有了闪电:王宗载,湖北京山人!
家乡的文峰公园改建后,我曾写过一篇长文《数典吾乡——读“文峰流韵”》,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明一代可谓吾乡群星璀璨期。文史学家高岱,嘉靖29年中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曾上疏弹劾权臣严嵩父子被贬。‘其才高品洁,时人誉如汉代贾谊和董仲舒’,乃明代中期‘七子派’中坚,亦为‘良史’,著《楚汉余谈》、《西曹集》等;曹武王冲湾王桥、王宗茂父子均为嘉靖年间的进士,父王桥官至河南道副使,以严刑峻法,整顿吏治著称,子王宗茂在御史任上亦如高岱上疏弹劾严嵩父子遭贬,父王桥受牵连被革职还乡。严嵩父子被整肃后,王宗茂闻讯欣然而逝,朝廷赠其‘光禄寺少卿’衔。”
许是被闪电击坏脑路,居然没把他与曹武王氏链接。询家乡作协群的众大咖,马上有人回复,亦有人发来百度,才知他也属王氏一族,与王宗茂同一字派,曾祖辈是一家人。
《和顺风雨六百年》一书写他的篇幅不短,大意是讲述其编撰的《四夷馆考》中详细地记载了和顺先辈从永乐年间开始从事缅甸语翻译职业,并有人进入专为翻译四夷朝贡语文的四夷馆任教习,为明代的外交事业做出过贡献。书中还说,《四夷馆考》在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图书馆、德国柏林普鲁士国家图书馆、日本光庆图书馆等都有藏本,可见影响之大。
家乡有这样的人物,又是在一个边远古镇遇见,耳畔的明代乡音自然很亲切。我忍不住悄悄尾随其后,寻他一鳞半爪的印痕。
京山文史大咖程义浩兄给我传来他最近整理的王宗载简介:
“王宗载,字时厚。王希旦曾孙。明嘉靖壬戌(1562)进士。历任浙江海盐县令、广西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江西巡抚、左僉都御史。精心政务,重视民瘼,省刑薄税,修浚水利。嘉靖初,承天府(钟祥)守陵太监肆意淫威,为官民之害。王宗载具疏上陈五事,得杜绝弊源,纡解民困。万历四年(1576)罢官归籍。享年82岁。”
同时,我也网查到这样一段文字:
“曾孙王宗载,字时厚,号又池。嘉靖壬戌进士,授海盐县令。问民疾苦,省刑薄税,浚水利,修理海塘,无不精心悉虑。通过考试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嘉靖初年,承天府(钟祥)皇庄贵人把持,守陵太监贪赃枉法,摊派贡赋,加重州县负担。郢府、梁府增设奉祀,元祐宫增加道官,守陵添锦衣卫,害苦了百姓。王宗载知道后向皇帝上书,直言不讳地提了五条建议:一曰革庄田以舒民困;二曰裁冗员以肃官规;三曰订规矩以清冒滥;四曰正进贡以省科派;五曰正事权以绝弊源。皇帝恩准执行,积弊为之一清。如潜江之罢贡香稻,即其一也。后出任福建按察使,又调回京师,晋升大理寺右少卿。隆庆年间,宗载请停免上贡加派银两,未行。神宗立,接受其建议,颁旨免除。万历四年,以佥都御史巡抚江西,转左佥都御史,直到退休归里。享年82岁。”(摘自《王希旦和他的子孙》)
上两文对他归故里说法显然不一,出于好奇,我再搜索发现果有乾坤。
万历四年(1576),江西安福人刘台(字子畏),在御史任上上疏弹劾辅臣张居正,于是便有了一下事故。
“奏疏呈上后,张居正大怒,上廷为自己辩护,说:‘有命令,巡按不能奏报军功。去年辽东大捷,刘台违反制度妄自上奏,按规矩应降职。我多次请求皇上告诫他,而刘台为此心怀不满。后来傅应祯被逮捕下狱,追问他的党羽。起初不知道刘台与傅应祯为同一县的人,很要好,实际上有所主使。于是刘台感到惊恐不安,不再顾及到什么,向臣泄愤怒。况且刘台是我录取的进士,二百年来没有门生弹劾老师的,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辞去职位以赎罪。’因而辞去政务,伏在地上哭泣不肯起来。皇上走下御座用手拉他,再三劝慰他。张居正一再声明自己的诺言,不肯答应执掌政事。皇上派司礼太监孙隆拿着他的亲笔诏书宣读,张居正才起来。于是将刘台逮捕到京师,关进监狱,在廷上打了一百下,送往边远地带戍边。张居正表面上上疏营救,暗地里将他除去官籍,降为平民,张居正仍不解恨。刘台巡按辽东时,与巡抚张学颜合不来。这时,张学颜任职户部,诬陷刘台接受贿赂,张居正嘱咐御史于应昌巡按辽东复查一下,而命令王宗载巡抚江西,考察刘台在家乡的情况。于应昌、王宗载等顺着张居正的意思,添油加醋地往上报告,于是将刘台发配到广西。刘台的父亲震龙、弟弟刘国,都连坐有罪。刘台到浔州不久,在戍主的房里饮酒,回去后就突然死了。这一天,张居正也死了。”
这里涉及到当时的一位抗倭名将傅应祯。
傅应嘉(1524-1568年),字德弼,号钟山。南安一都锦塘(今霞美四甲村锦堂自然村)人,与俞大猷、戚继光齐名,世称“俞龙、戚虎、傅蛟龙”。嘉靖三十一(1552)武举第二名,授把总武职。因抗倭功高,官至建宁行都司。逝后,被敕封为“昭勇将军”。
傅应嘉身历七十余战,其与“广东巨寇”吴平之间的数次战斗尤为激烈,并最终改变了这位刘台老乡的命运。
这个吴平是福建诏安梅岭人,与倭寇勾结并自立山头,队伍达万人,横行闽粤交界处。剿灭吴平后,傅应嘉升指挥使(正三品)。但因吴平本人下落成谜,闽广两军说法不一,傅应嘉大抵因此被指责“妄报”,遭福建巡抚涂泽民、巡按御史王宗载弹劾,终因“受贿纵海贼吴平”罪名被朝廷处斩,一代抗倭名将,落了个“受贿纵海贼”的骂名。
后来,“御史江东之为刘台喊冤,弹劾王宗载、于应昌。皇上下诏恢复刘台官职,罢王宗载、于应昌的职务,由有关部门考察、询问。”江西巡抚曹大、辽东巡抚李松奉命进行考察,结论是“王宗载、于应昌结为朋党、陷害忠良。刑部因此以诬告罪理,奏报将王宗载等发配、贬为平民、降低官阶不等”。
江东之,字长信,是安徽歙县人,万历丁丑年的进士。网上有文章这样描写他弹劾王宗载的场景,说他“穿着严整的官服捧着奏疏走上厅堂,王宗载迎上前去对江公说:‘江御史有什么话说?’江公说:‘说你杀人讨好别人。’王宗载失去了气势转身就走。于是皇帝非常生气,把王宗载、于应昌发配戍边”。
查到的史料还有:时任副左都御史的山东高密人邱橓,在上疏直陈朝廷执法不严的事例中,也列举了御史于应昌诬陷刘台,应与王宗载同罪,王宗载被遣戍边,对于应昌却只作罢官处理的事例。
我又顺藤摸瓜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了《朝贡与入附——明代西域人来化研究》一书,这本冠以“欧亚历史文化文库”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专著,对于乡贤王宗载有长达十六页的专文“王宗载及其《四夷馆考》”,对他的生平与编撰过程以及影响等作了考证式的记述。可惜生平也只是以“罢归”作结,未见发配何处戍边的后续交代。
看来,我们这位乡贤罢官无疑,退休归里一说无据了。
当然,本文无意就此辨真伪,只是因异地遇乡人,且又被一种为家乡先贤而傲骄情感所牵引,作了一次史料的旅行,以在浮躁喧嚣的当下让心境深潜,从前人的轨迹中触摸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怀。
在和顺野鸭湖的文化长廊里,我看到一块介绍本地望族英才的宣传栏,是介绍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艾思奇家人的。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蒙古族后裔,他开创了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先河,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主要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其父李曰垓,云南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元老之一,曾任蔡锷的秘书长;其兄李生庄,早年中共地下党员,曾任云南省政府秘书长。
我想,要是哪天在故乡某处看到这样介绍王氏家族一门多英杰的碑栏该多好。
我将驻足于前,在家乡拜见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