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视听观点 | 听见,生活的品质

体娱   2025-02-01 10:01   广东  
又到一年一度的视听观点,这些观点文章内容涵盖了音响和音乐,除了有市场思考、看法,更有体验心得及建议等等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对音响、音乐及生活的用心思考。

HAPPY NEW YEAR
迎新春 过新年


听见,生活的品质

文 / 郭锦
有品质的生活是什么?有人梦想要给家人打造一个精致华贵的居所,选用最好的材料,尽显生活格调;也有人想要回归自然,在老家翻修一座古朴的宅子,屋内简约有意境,门外有一片菜园,过上白居易般诗意的田园生活……你呢,有想象过、憧憬过吗?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向往何种生活,最终的追求不过是一个让自己安心、舒适的空间,因为这关乎生活的品质。而现实中,身处城市的我们,生活节奏匆忙,选择的余地往往并不多。能够把那几十平米的小家收拾得整洁舒适,规整出一份自己的温馨和秩序,便已是一种幸福。当然,值得欣喜的是,这些年居家环境因装修材料和家具设计的不断改良,有了不少进步:环保的地板、柔和的光线、智能化的家居系统……这些贴心的细节不仅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也让家的模样,渐渐接近我们心中理想的样子。
然而,一个真正有品质的生活,仅仅是视觉上的美观与功能的齐全吗?最近逛宜家商场时,我注意到他们将高品质居住环境的指标总结出来给消费者:家居布置和整洁度、光线、声音、空气质量、温度、舒适度。有这么讲究吗?仔细想想,这才是真正的讲究和高品质生活!这些囊括了触动五感的体验,是空间与人的对话。如何才能够引起注意?
声音——就是一个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元素,常常被忽视,但它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撇开音响设备不谈,声音无处不在,却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与体验。有时候,我们走进一间商场或餐厅,如果四周嘈杂混乱、喧嚣不断,即便装潢再华丽、食物再美味,也会让人不自觉地焦虑、烦躁,想要尽快逃离。而有些地方,只需轻声细语便可交流,背景中流淌着柔和而轻盈的音乐,恰如其分的分贝让人放松下来,内心感到宁静而舒适。空间虽无形,声音却赋予了它情绪与温度,让我们在其中放下焦虑,回归安宁。
好的生活品质离不开节律感。有研究表明,人体的生物钟存在着自然的涨落节律,它与环境的光线、温度以及声音密切相关。我们的一天,从清晨的苏醒到夜晚的安眠,生物钟如同一位无形的指挥者,悄然影响着身体的状态。而好的音乐与令人愉悦的音质,能够巧妙地与这种节律相契合,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内心的节奏。
试想,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台时,耳畔响起一段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和谐的音符与清晨的微光一同唤醒身体的每一寸细胞,让你在恬静中迎接新一天的开始;午后,充满律动的爵士乐或流畅的轻摇滚,在恰到好处的律动中安排好工作和生活,忙碌而有条不紊的进行;而夜晚,富有内涵的室内乐或独奏助你把白天舒展的能量一点点回收,纷扰逐渐安抚,让心灵慢慢沉静,顺着生物钟的节律步入深沉的梦乡。
好的音乐与声音,带给人的不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节奏的梳理与平衡。它是有序的,它是柔性的,它是契合身体与心灵需求的——这是好的生活品质中不可忽视的隐形力量。
那么,如何营造自己的听音环境与回放系统?许多朋友看到发烧友折腾音响时那般复杂玄妙,往往心生畏惧。要我说,这事儿既难也不难。诚然,我们确实是需要了解一些音响知识,但也只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更多的我们要有发现“好声音”的觉察和用心。在构建过程,还需要点智慧,甚至良好的心态。老子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些发烧友为了搞好音响,很花时间学的很多,在家倒腾来倒腾去,却被太太一句话点破了致命缺憾。诸如“太闷了”“太吵耳”“不耐听”等等简单的评价其实都源自于女性敏锐的感觉,我们烧友往往迷在系统局部的优化之中,而忘记了全局的体验。此外,许多烧友在投入大量精力和金钱后,总希望听到别人的称赞。但一旦有人提出批评意见,即使是客观的建议,都会感到刺耳,这也是妨碍我们进步的因素。
首先,了解环境与声学的关系,是打造良好听音体验的第一步。房间的形状、面积、墙壁材质、家具摆放,甚至是窗帘与地毯的选择,都对声音的传播与反射产生直接影响。利用一些家具或摆设便能巧妙地把房间声音调好,怎么才叫好呢?如果没有太多经验和手段,建议用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人在房间里小声说话很清晰,大声说话不吵耳,有些许的回音但不混浊。
其次,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音响设备同样重要。这并不一定要追求价格昂贵的发烧级音响,而是要与空间的特质匹配,音色满足你音乐上的喜好,外观和色泽如何能与家居修饰协调一致那就更完美了。选用功能组合在一起的合并式回放系统,还是品质更好的分体式系统需要因人而异。系统复杂度越高越需要音响方面的知识,但也不必要钻研太深,多听多对比慢慢就会有心得,听了太多的“专家”高谈阔论,烧友们不断地争论不同的技术之间的优劣,反而会无所适从。相信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对比中磨练自己的耳朵才是真正有用的“功课”。
再者,节目源的选择也是很关键的。不一定要追捧炒得天价的唱片,但也需要相信“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这一道理。轻易得来的节目源,或者别人“喂过来”的音乐资源,只有量没质,更重要的是,你不会去深入地反复聆听并消化吸引。不深入反复收听就不会有心得体会,没有心得与自省就不会有审美判断力的提升,没有审美判断力的提升,就很难挖掘到最适合的好音乐。好的还原加上好的节目源,一定会让身心得到无比悦愉,甚至疗愈。
作家林清玄说,好的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当我们放慢脚步,静听旋律、观照心灵,美好的灵动便会浮现。在嘈杂中听见宁静,在律动中感受共鸣,那些触动心弦的声音,正是生活中最真实的诗意。让我们听见它,珍惜它,感恩它——听见,生活的品质。

视听至前线
《视听前线》杂志的公众号。关注视听至前线,它将每天为你推送最新最有意思的音响短评和视听前线的最新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