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科幻类型的电影,许多网友都会提到一部国产奇片。这部电影,最早在2021年,拿到了平遥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3年后,它正式上映,口碑颇高。豆瓣65万人打分8.0。许多观众都很喜欢,它伪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以及脑洞大开的科幻主题,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它。《宇宙探索编辑部》(上咪咕视频APP,观看正片)如果单看这部片的预告,你可能还无法体会它的妙处。土土的画面,科技感全无的背景,头发乱糟糟、神经兮兮的男主角,这和“科幻”有什么关系?它当然是那种小众的,充满迷影趣味的艺术片,但也是在一开头,就能迅速把人牢牢抓住的电影。整部电影完全不闷,荒诞中处处透着幽默。这不是导演孔大山,首次惊艳亮相了。早几年他的短片《法制未来时》,曾在网上刷屏一时。短片讲的是在文艺片会闷死人的时代,拍文艺片成为违法行为,警方抓捕到一个文艺片剧组的故事。孔大山还亲自上阵,出演被抓入狱的文艺片导演,对着镜头忏悔自己“总是沉迷于自我表达”,接下来一定会好好改造,争取拍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商业大片。创意和笑果十足。《法制未来时》其实是孔大山,在北影念研究生时鼓捣出的作业。毕业之后,他带着处女作长片——《宇宙探索编辑部》再次出现。这部片本该是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由于其他原因,迟迟没开机。就是这样一部低成本的“学生作品”,如今成为人见人爱的“年度佳作”。《宇宙探索编辑部》还是,郭帆工作室继《流浪地球》之后,投资制作的第一部电影,郭帆也在影片中客串,并担任监制。因此两部电影有着不少渊源。男主角的演员杨皓宇,就是导演看《流浪地球》首映时相中的。在《流浪地球》中,杨皓宇饰演工程师老何,前期很怂,后期很硬,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到了《宇宙探索编辑部》里,他化身落魄的杂志主编唐志军。一个又怂又惨又啰嗦的中年大叔,因为痴迷寻找外星人,而变得有些疯疯癫癫。除了杨皓宇和艾丽娅是专业演员之外,剧组的大部分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是纯素人或者新人。片中另一个重要角色孙一通,由另一名编剧王一通出演。从某种意义上讲,本片是一个完全中国式的科幻故事。全片围绕着“追寻外星人”而展开,但没有硬核科幻特效,没有太空场景和宇宙战争,连“软科幻”类型都称不上。但处处透着对“科幻”的深爱与追寻。这部电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土味”和“荒诞”。故事主角唐志军,是科幻杂志《宇宙探索》的主编。这本杂志在上个世纪风靡一时,一度有这个说法——“女看《知音》,男看《探索》。”《宇宙探索》有现实原型,是一本名为《飞碟探索》的杂志。这是国内唯一,也是最知名的——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杂志,很多人从它这里,获得对外星文明的启蒙。不过按照现在的科学眼光看来,这类杂志大多是一些装神弄鬼的故事,再加上民间编造出来的拥有特异功能的人。正如唐志军自诩要探索宇宙,他家里的老式电视,永远播着雪花画面。但在他眼里——“宇宙所有的异常波动,都可以通过电视的雪花点展示出来,这是我们观察和检测宇宙的望远镜。”有一天电视突然播不出雪花,他没有找人去修,反而打电话给同事。“赶紧看看NASA官网有没有什么突发事件,不排除两个星系汇合,外星文明突然发来了某种强烈的信号,导致我的电视机现在过载了。”如今《宇宙探索》面临停刊的局面,编辑部穷得连办公室暖气费都交不起,不得不将珍藏宇航服卖给科幻片剧组。卖掉宇航服有了钱之后,唐志军仍不死心地动用这笔经费,打算去一个偏远的农村——鸟烧窝,调查那里的奇异天象,很可能会是出现的外星信号。唐志军一行人就此上路,遇到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影片以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如同《走近科学》大电影。在路上,他们遇到一个据称见过外星人,并与其交流过的村民。村民要了唐志军520块钱,承诺只要捐进“宇宙功德箱”,就能让他看一眼外星人遗体。众目睽睽下,唐志军的同事,先端起了放在冰柜上的饺子。村民终于打开了神秘的家用冰柜,事实上就是个假的塑料小人。最后,村民还附送了唐志军,一根“外星人”的腿骨,算是这520块钱带来的唯一收获。以一般人的社会经验来说,这分明是民间常有的荒唐骗局。导演孔大山就是因为曾见到——打着外星人名号坑蒙拐骗的新闻,才萌生出拍摄本片的想法。所以也就不难想象。唐志军他们这次出行,等同于一场“闹剧“。他们没探索到科幻和宇宙的奥秘,遇上的,反倒是装神弄鬼的“妖魔鬼怪“。更有意思是,影片的英文名叫,Journey to the West,《宇宙探索》的几人,正对应《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片中出现了两次和“西游”元素有关的画面,一次是在精神病院里的病人表演,一次是在街头偶遇“孙悟空”扮演者下班,蹲在路边抽烟。片中“唐僧”是唐志军,他是队伍的核心,但不太靠谱;“猪八戒”是编辑部大姐秦彩蓉,旅程中抱怨个不停;一路扛着行李,有些结巴的气象员那日苏,等于吃苦耐劳的“沙僧”......而片中的“孙悟空”,则是他们在鸟烧窝遇到的奇妙少年孙一通。他患有怪病,会突然昏厥倒地,因此头上总戴着一个锅保护自己。孙一通头上的“信号锅”,可能接收到了来自外太空的,来源未知的信号。他后来竟然成为唐志军,与外星人产生联系的关键人物,围绕他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而那根骗人的外星人腿骨,也在旅程中慢慢变长,产生一种奇异的科幻感。看完这部电影,有种“神经病大聚会”的直观感受,当然这是褒义。在影片首映礼上,作为嘉宾的李雪琴说:“记得和孔大山导演第一次见面,他就问我,李雪琴你有病吗?我以为艺术家都这么打招呼,我就说我有病。导演说太好了我也有病。后来问小王(编剧、主演王一通),你有病吗?他说应该有,但是还没确诊。”片中的唐志军、孙一通、唐志军女儿,或许都有精神或神经方面的隐疾。那些连接黑白雪花电视的接收器、麻雀环绕的石狮子、森林里的神秘球形装置、头顶上破破烂烂的锅,都是他们与宇宙联系的介质。在某种意义上,这确实是一场,观看“神经病”的猎奇之旅,观众在大银幕上,或许并不能解答人生的终极困惑,但能遇见同频的彼此和真正的自己。当然影片最重要的,并不是主角们能否找到外星人。而是我们如何看待像唐志军这样的人,如何理解他们对于外星人,对于探索未知,探索生命意义的执念。不管基于什么层面,科学也好民科也罢,这种执念其实都是,人类向往隐秘真理的一种原始赤诚和热爱。也有影迷猜测,被称为“唐老师”的唐志军,不仅代表了唐僧,也代表了唐吉诃德,一个沉迷于追寻宇宙意义的理想主义者。正如唐志军在片中所说:“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好比我手中的这粒沙子,宇宙里面所有的星球,比我们地球上,所有沙子加在一起,还要多得多得多,所以不可能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所以我是坚信,有外星人存在的。”而这个荒诞又奇妙的故事,最后的落点依然是朴素而永恒的“爱”。故事结尾,唐志军想起对女儿不解的心结,苦苦追问,这正是他寻觅外星人的内心缘由。《流浪地球》到结尾,同样也是凭借最普世的人类情感,让我们随之动容。或许宇宙探索的终极奥秘,正是回归爱这种如同奇迹的情感本身。孔大山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认为科幻最大的意义在于,“幻想未来关于世界的另外一种可能性“。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宇宙探索编辑部》完成了——国产科幻另一种可能性的探索想象。科幻片不等于特效大片,不是非要走到宇宙的尽头,上演一场大爆炸才是科幻。它也能让我们回到原点,用最质朴的方式,提醒我们,好奇心与对未知的执着,才是一切科幻的浪漫源头。文章转自:时光网编辑:赛门校审:编辑部全体监制:时云 END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