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巨震,压力给到了财政……

财富   2024-10-11 16:56   北京  




国庆长假前的一周,三大金融部门联合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以及向股市提供巨额流动性。

力度空前、落地迅速,超乎预期,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我当天在文章中就明确说,股市这块才是完全超预期的,才是当天隐藏的“榜一大哥”,中国资产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了。

发布会对我们的证券市场而言,就像一个宣言,宣誓决心,有重要的意义。

上面把话说的很明白,这次不是光打嘴炮,是带着“钱”来的,就是告诉各市场主体这个区域就是上面认为的底部或者底线。

这就是兜底,这就是给信心。

就是要让老百姓知道,要让参与的各主体知道,要告诉全世界,这就是底部,在这个区间国家会全部拿走筹码,大家可以有信心了。

就像是,央行和资本市场现在扒个口子,或者修了条管道,让水可以自由的流进去。

随后市场波澜壮阔的走势,我们也都看到了。

股市给出了史上最强烈的反应,甚至直接把交易所都给干宕机了。

不仅是中国投资者,全球投资者,现在讲的最多的都是“做多中国资产”。



说实话,这一周多的行情,笔者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也看不懂。

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能量,主要还是压抑的太久了。

就像蓄势滚动的火山岩浆,喷薄而发;就像沙漠里长途跋涉、饥渴难耐的人群,忽然听到有人高呼“前方有水有粮”,立马眼前一亮,拼了命地往前跑。

某种程度上,现在推动着市场的力量,几乎全部都是“害怕踏空”的情绪和资金。

我知道一定会回调,但回调多少,什么时候调,说实话心里没底。

非要说,那就是“暴涨必然暴跌”,也就是这两天的“巨震”。

央行超预期大礼包,已经改变了投资者对经济预期,股市大涨正是信心体现。

但行情能否持续,取决于实体经济的改善程度,只有实体经济好转,企业经营改善,居民收入增加,金融市场上涨的基础才能得到夯实。

而现在启动经济的关键还是财政政策,如果没有后续财政加持,这波央行的政策会大打折扣。

央行提供流动性,却不能解决源头的需求问题,如果财政再给的话,那就是政府加杠杆兜住收入预期。   

笔者一直强调,

经济下行期,对于实体经济的恢复货币政策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财政为主、货币为辅,两相结合方能扭转当前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

“央妈”已经尽力了,该做的都做了,近乎倾其所有,是时候“财爸”挺身而出了。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报告中说,市场期待中国将推出的财政刺激措施规模由2万亿至超过10万亿元,短期规模大概1.5万亿至2万亿元。

但是现实情况是,受经济增速放缓、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低迷及特殊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广义财政收入出现下滑,制约支出增长。

根据财政部数据,

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低于全年4%增速预期。


1~8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约4.8万亿元,同比下降15.8%,显著低于全年18.6%的增速预期。 

 

同期财政收入-2.6%的背景下,缺口加大。


所以,必须要先打破赤字率3%警戒线的观念认知,才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功能。

这个笔者之前已经反复提到过,“3%”似乎并没有特别的科学含义,而且欧美主要经济体都早超了,我们也没有必要墨守成规。

而且这两年我国广义的财政赤字率远远超过3%,只是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而已。

趁着这个低通胀的窗口期,应该直截了当地财政扩张,同时中央还要帮地方承担教育、医疗这两大开支,地方才能放开手脚。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信号,央行和财政部建立联合工作组,并于近日召开工作组首次正式会议。

10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相信财政部领导会给出更多的细节,介时如果不给力的话,估计财政部的同志们,那是要背金融市场下跌这口“铁锅”的。  

图片来源:财联社



财政支出将转化为企业收入、居民收入,扩大支出可以直接带动总需求增加。


首先,今年所剩时间不多了,对于新一轮财政刺激的力度不宜期待过高。

最重要的是,要给出一整套方案,告诉市场,告诉大家,我们就是要这样搞,把信心底砸实了。

那财政如何接力?该在哪些方面发力呢?

粤开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提出了财政接力的五大举措:增发国债、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补贴、优化化债举措、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

前面降存量房贷应该算是针对中产的“发钱”,同时我们更应该给低收入群体和特定群体增加财政补贴,提升他们的收入。

给富人发钱刺激不了消费,社会消费的启动必然要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比如,给农村领取养老金的群体发放补贴,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其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夯实社会保障体系网。


比如,给疫情以来失业大学毕业生发放现金补贴,能维持基本生活即可,救急不救穷,主要还是要激发他们的就业积极性。


比如,给二孩及多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提高居民生育意愿,扭转生育率下行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要加大国债和超长期国债的发行,探索中央层面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专项用于保交房、收储等工作,保交楼就是稳信心,收储就是稳房价。 

要加大财政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注入,减轻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今年社会零售、地产、制造业数据都是不及预期的,要想完成年底5%的目标,继续做大蛋糕,就必须加大财政投资的力度。

我们不能把投资与消费对立起来,他俩是相伴相生的,财政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可投。

比如地下管廊、智慧城市、特大超大城市停车场、应对多发频发自然灾害的水利设施维护、改善养老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备等等。

财政若能给出一份超预期的套餐,或许能“一子落而满盘活”。

>>金融圈特别资源:万1【免五】低佣开户,在线开户,免去营业部排队之苦,国有主流券商,定期推送内部研报及股票池,添加圈主微信号【luckincafe】咨询

驻京办主任这个职务亦官亦商,既是美色、财富、权利唾手可得,又充满了风险,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点击阅读原文驻京办主任如何周旋商场与官场各色对手之间,左右逢源,呼风唤雨

金融圈
20万财经领域高净值订阅用户,资讯覆盖宏观经济、证券、房产、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金融圈人士必读公众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