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规则改版了,未被星标的公众号文章无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错过。为防走丢,小伙伴们都加个星标吧,步骤如下~
带娃出街逛超市,小朋友看见满货架的巧克力,吵着闹着要吃,家长该不该给?过节过生日,小朋友盯着桌上的巧克力蛋糕直流口水,能不能让ta吃?
其实,判断一种食物对孩子来说是否安全和健康,从营养成分表中就可以一窥究竟,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巧克力到底适不适合宝宝吃。
× 巧克力球和坚果巧克力
窒息是儿童(尤其是3岁或以下)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小朋友的气道仍在发育,直径较小,咀嚼和吞咽食物的能力并不发达,小的、圆的、硬质的食物很可能会被呛入气管,相较于成年人有更大的呛咳或窒息风险。
巧克力球、添加了坚果块的巧克力、被烘焙到很坚硬的巧克力棒、大块巧克力酱等都是可能造成儿童窒息的高风险食物。
一些糖果、饼干也会做得跟玩具一样,包装带有零碎部件,也可能被小朋友误食造成窒息,家长不要掉以轻心。
巧克力并不是健康零食
添加糖
孩子摄入过量糖分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肥胖、龋齿等。但在超市里的货架上随便拿一个巧克力看看包装背面的配料表,我们就可以发现,排在前几位的一般都是添加糖。
大部分巧克力,本质上是巧克力味儿的糖。
那偶尔给孩子吃一点,应该没关系吧?
确实没必要全盘禁止。但家长也要明白,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后面要克制会更难。在孩子比较小、不具备良好自控能力的时候,个人建议能免则免。
其次也是从总体摄入量考虑。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要向两岁以下的小朋友提供任何加了添加糖的食物和饮料。对于两岁以上的小朋友来说,每天的添加糖摄入量应该少于25g(约6小勺)。
按照这个量来说,一条牛奶巧克力就已经妥妥的超标了。而现在很多包装食品和饮料中都含有添加糖,比如,糖果、甜品,以及各种饮料。尤其是饮料,研究发现,糖占儿童每天总摄入量的17%,其中有一半都来自饮料。
小朋友每天都在有意或无意地以各种形式摄入隐形的糖,我们很难计算超标的阈值。家长若拿捏不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添加糖摄入,是比较妥善的选择。
咖啡因
既然添加糖不适合小朋友,那“不含糖的黑巧克力”能不能吃呢?
答案是:还是不建议吃。
首先,“黑巧克力都不含糖”是一个认知误区。根据我国对于黑巧克力的国家标准,只要总可可固体含量≥30%、非脂可可固形物≥18%,就可以标注为是黑巧克力。
但黑巧真的很苦啊,很多商家为了调节口感,仍然会添加很多糖进去,就比如说下面某品牌黑巧的配料表中,白砂糖仅次于可可液块位居第二。
其次,不添加糖的真黑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摄入过量糖的风险,但其中含量极高的咖啡因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由于大脑和身体尚在发育,小朋友对咖啡因的反应会比成人更敏感。超过100毫克咖啡因的摄入量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紧张烦躁和心动过速。
一些研究表明,摄入咖啡因可能会干扰孩子的睡眠、减少矿物质吸收影响骨骼健康、导致胃肠道不适、恶心。孩子过早地接触咖啡因,还可能影响大脑对成瘾性物质的反应,比如成年后对酒精更加依赖。
黑巧克力对孩子来说,其实也是巧克力味儿的咖啡。成人摄入咖啡因尚需克制,何况儿童呢?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2岁以下的儿童不应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尤其不要饮用含咖啡因的能量饮料。
热量
巧克力中的可可脂、代可可脂、奶油、植物油带来丝滑口感的同时,还会导致孩子摄入饱和脂肪严重超标,热量爆表。
摄入这种零食,不仅会有肥胖等健康风险,还有可能影响小朋友的胃口,不好好吃饭,加剧营养摄入的不均衡。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零食能量不要超过儿童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约120-150kcal),饱和脂肪能量不要超过每日总能量的10%(约12g),零食钠摄入量每天不要超过200mg。
总结一下——
毕竟,咱也怕 月半 啊!
end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