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台儿庄发布”
□ 时培京
这座古城在苏鲁交界的台儿庄古运河北岸,城内水系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截弯取直后的京杭大运河联系在一起,交换着传统文化和时尚生活,转换着喜乐和哀怒,吸纳陈年往事和旧时光。记得小时候过年,摇船买年货从码头上上下下拜年、看舞龙灯、耍狮子、赶旱船、竹马会、皮影戏、渔灯秧歌、渔鼓,从初一到元宵节,还有用锅底草木灰“围囤子”“炒蝎子爪”、捏面灯、看花灯,当时没有非遗的概念,放火鞭、满庄上拜年、吃扁食(水饺)、听柳琴戏不就是现在的非遗吗。八十多岁的古城内姜桥街原老户人尚殿镇大爷说:“‘非’它不可才‘遗’留下来的?这才叫非遗。”
十几里的水街水巷汪塘挖通了、水欢了、船叫了,坐着买年货的小船倒是成了游人们坐的水上“BRT”,在大衙门街参将署码头,和朋友坐上摇橹船,他向船妹子说:“到离汉服馆最近的地方下。”“在复兴码头吧。”船妹子刚健妩媚,一转腰肢,唱起鲁南小调《十二月》《台儿庄小调》。她推荐我们关注景区官微,可以了解演艺、非遗、庙会、运河美食大集的安排时间和地点。
在大衙门街鲁南皮影戏前,我们和老人拉呱。老人名叫陈守科,是省级非遗鲁南皮影戏第四代传承人,从2011年景区开放后,每一年春节都在这里度过。“我的父亲担挑子走村串镇地演出,在台儿庄待到大年三十还不让走,城里的住户管吃管喝,热乎乎的饺子每天三顿,还给‘工钱’,就是演出费用。”老人摩挲摩挲嘴,还是忍住,“我就不让你们小青年吸烟,我也戒了烟,一入景区就戒了。”老人很自觉很自豪,一是古城禁烟,“咱年龄大,得有‘形象’意识”,二是孩子们爱看皮影戏,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吸烟,照他的话说:“影响不好,影响孩子们,还影响景区‘形象’。”
老人一口一个“形象”。老人演出的人物也是“形象”。孩子们有的爱看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有的爱看葫芦娃智斗毒蛇精,一个个嫩乎乎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哪一个都不能“挫”脸面。所以,每次在规定的时间之外,陈守科总是多演上二分钟:“葫芦娃,葫芦娃,蝎子毒蛇都不怕……”老人自编自唱,苍老的声音总是给人“皮儿老心里嫩”的感觉,在孩子们眼里,他的皱纹随着挑起的皮人上蹿下跳。“工资是‘死的’,我们是活的,寒假参加社会非遗调研的大学生、考察的专家、国外的友人不能都按照节目演出表的时间来吧,景区通知我加演,那外国友人用又生又硬的语气说着‘打(大)爷,岸上(俺想)听一段’,你拒他?那不是他们喜欢非遗吗,大老远从外国来咱这里,咱得‘好客’是不是?咱山东叫‘好客山东。’”“还有,在水上举行婚礼的一对新人,非得要在婚礼现场请我表演《猪八戒背媳妇》,喜得亲朋好友哈哈的。”
老人心满意足:“我领着一份工资,自过了六十周岁还在村子里领一份补贴,什么叫享福。我们都知足。搁在以前哪里敢想?景区把像我这样的艺人请来。”
熙熙攘攘的人流、煦暖的气息,一杯米酒下肚,“经腔魔调、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的皮影戏节奏好像有了魔力似的,脚底软绵绵的,耳朵眼舒舒服服。摇橹船带来水的波纹和船妹子的笑靥,我们沉醉于春天将要到来的日子,我们好像船一样“漾”在这座古建石雕、木雕和非遗荟萃的地方,像一滴欢呼雀跃的运河水,像饱满丰盈的无处不抵达的快乐。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郑学优
一审:冯晶莹
二审:袁帅
三审:鲍丽君
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