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公园20分钟理论”更治愈人心的
是逛菜市
越来越多年轻人把逛菜市列入旅行计划
小红书“菜场漫游指南”话题浏览量已超1亿次
有一种旅行叫逛菜场
逛菜场city不city呢
要我说,是经典不过时
因为你我都靠这一口人间烟火续命~
上一次带你们逛西山早市,是2018年
拨开西山早市熙攘的人群,发现很多连老桂林都晓不得的传统美食!
时隔6年再逛,它有何变化?
本期带逛人依旧是:豆沙包
Part.01
西山早市citywalk
桂林人认证的便宜宝藏菜市
看看水果
桂林,一年四季不愁没水果吃
还特物美价廉,主打一个水果自由
金桔、柑子、砂糖橘、橙子、柿子……
橘红为主色调,渲染桂林秋冬氛围
看看蔬菜
山好水好,种养出的瓜果蔬菜还真就比较清甜
散落在路口道旁,农民自家田里种的一筐筐菜
向来是大爷大妈们的首选目标
“农家自己种的,还是好吃点”
这是和餐桌长年累月打交道的经验之谈
彩色灯笼椒,用来泡酸
各种各样的菌子、胡萝卜……最鲜美的食客到了
看看鸡鸭鱼肉
鸡鸭鱼肉铺子,总多了一股腥气燥臭气
却又蒙上了一层浓厚江湖气
任君挑挑选选,还包肉砍好鱼切片
不用机器,手剁肉沫的
想做藕丸的,莲藕帮你搓好泥
想做水煮鱼片的,去骨切片一条龙
好多桂林年轻人也经常做饭,却不会杀鱼砍不动排骨,更别说杀鸡鸭了……
没办法,都是菜场们老板给宠的!
比如我仍搞不懂牛肉顺着纹路切是怎么一回事
都怪清真牛肉摊的阿姨总是切好片让我拎走的
看看生活百货、稀奇玩意儿
早市都卖些什么稀奇玩意儿的
锅碗瓢盆、生活百货自是有的
还夹杂着童装店、女装店,和卖打底衣、裤子的摊子
这家杂货店把日历挂出了“凝视感”,惊觉这一年又过去了!
这个黄色红花搪瓷碗,广西人第一反应是装猪油
最近在甜品界火了,用来装草莓蛋糕
身价也水涨船高
难道,时尚是一个轮回?
逛土特产“淘宝”
阳朔福利的甘蔗、全州小籽花生、龙脊辣椒、恭城油茶、平乐沙子丸子、阳朔沙田柚、兴安油渣、全州香猪……
甘蔗按根卖,按大小选,从4块到10块都有
包削皮砍好,到手就可以开始啃了
以前牙口特好时,啃甘蔗是我在桂林过冬的必备仪式感
外地人应不知,桂林的甘蔗有多甜!
还有一些民间手艺:
做茄子榨的嬢嬢:“我这全是茄子”
做四塘腐乳的大哥:“这个季节做的豆腐乳最香”
酒铺里大缸小缸的酒,一眼瞧见了红薯酒、玉米酒
平日总要喝两杯的老大爷,就好这口吧
我就问问,谁也有小时候被爷爷使唤去买酒的同款记忆
看看“人民币”、“豪子”
黝黑、布满纹路的手攥着一沓钱
此景,如今只在菜场最常见
扫码付款,“霸道式”便捷
却也带来了不容小觑的隐忧
越来越多小孩不认识钱了!对钱没得概念
小学教育中,《认识人民币》成了重要一课
或许,带小孩用真钱逛菜场来得更高效
“没得零钱,只得豪子了”
“豪子”,硬币的桂林话
提起硬币
近些的记忆是公交车投币,却也是好多年前了
更久远的,回响在儿时的储钱罐里了
硬币,和青春,随着年岁一同远去
或许,有一天还将被时代完全抛却
看看菜篮子时尚秀
爷爷奶奶们习惯拎上各色环保袋买菜
看那整齐划一的袋袋,是不是一个社区的晓不得
但肯定参加过同一个活动
人群中一眼注意到这彩色编织篮,怪好看咧
拎上它的,绝对是这早市最靓的奶奶
最省力方便,当属各式各样的小推车
相较之下,年轻人更喜欢空手出来
拎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回家
看看熟悉的面孔
到老地方,我们习惯性找寻熟悉的面孔
墙角的修表阿姨,正带着寸镜看手机
北京烤鸭、林记豆沙卷…如常营业
也有好些小店早已搬走
比如入口的馄饨店、甜糖粑…已找不到
早市前些年整顿过了,更整洁更有序
篦子园铁道口的那排棚房也成了历史
听听桂林话360°环绕
Part.02
但愿这些美食,
陪着我们走过每个春夏秋冬
豆沙卷蓬松暄软,香甜豆沙层层叠叠,皮薄易扯,可以层层撕着吃,一整口就是层次叠加的多重香甜。
花卷,简单青葱点缀,微微咸香,似乎特别受老人家喜爱。
这家店的油锅太忙碌了,忙着为食客们炸油条、狗舌粑、油堆……凌晨4点开始运转,14年来风雨无阻。
这些香香脆脆的,配一碗糊辣吃,每一口都是桂林老味道。老一辈就好这口,绕大半个城来吃也甘愿。
门头写着磨坊甜品,因为开店之初,18年那时做咸粥、黑米粥等。
一直炸一直卖的油条,别提多酥脆了。
店里的传统甜品也备受欢迎:芝麻糊、花生糊、绿豆沙……
芝麻糊+花生糊,这种鸳鸯糊吃法,估摸着也就桂林人瞬间心领神会了。
店主原是一对50多岁的安徽夫妇,这是他们在西山早市做饼的第8年。
9月份我来逛了一次,还是热情亲切的张阿姨在招呼。
12月这次来,发现换人了,一问才晓得,两夫妇回老家了,一是大叔之前摔了腿,虽康复了但经不起日常过度劳累;二是老两口年纪大了,儿女心疼,想让他们退休养老了。
老两口思来想去暂回老家休养了,又怕熟客找着来,就把摊子托付给小一辈亲戚。
这起早贪黑的生计有多辛苦,才两个多月,年轻人算是深有体会了。
好多人找着来的刀切玉米馒头,长条枕头状,“切不切”,“切”,三刀切成四小段。不得不说,软乎乎超回弹。
摊主是赵哥和妹妹,安徽人,做烤鸭是祖传手艺,上一辈人就在做了。
店内烤鸭,早上一炉,下午一炉。
”酸梅酱也有。甜面酱好吃点,我们自己调的”。
又瞄到一家油茶粑粑糕点店,这里,既有机器打的“油茶膏”,也有手打出来的油茶。
这位恭城三江的阿姐也心灵手巧,油茶、船上糕、萝卜糕……全是手作家乡味。从小吃到大,哪样都是她的家常味。
萝卜糕料子很扎实,只剩了两小块。阿姐说:今天早上,部队食堂订走了11斤。
冒着热气的松糕,切面芋头满满当当!阿姐说,松糕手艺找老一辈学来的,做一个松糕从头到尾要花3个小时。
她还特别安利了那摞起高高的“咸菜绿”,她说:“我这头菜,好多人找着要,它不属于酸菜,不酸,很香很养胃的。生病或坐月子的都可以吃的。”我疑惑不是腌的?阿姐解释:“做起好麻烦的。要用盐搓,搓了晒,晒了又搓,搓了又晒……”
老板解释:我们2019年来这,一开始同时做红油米粉和桂林米粉,最多的时候红油一天只卖2、30碗,后来就不做了。这边吃的人少,老桂林人多嫌辣。
二两米粉4.5元,老板表示从开业至今,四五年了没变过。
早市里除了敏熙,还有另一家无名米粉店,两家店的生意平分秋色。
这家卤菜粉也是二两4.5元,比外头米粉店少5毛,算是早市的福利。
至于味道,都谈不上多好吃。就是为贪黑起早的摊贩们提供一处饱腹之地。
9月逛早市时,因一碗山凉粉注意到这家云片糕。
和桂林仙人豆腐口感全然不同。李阿姨说:“山凉粉,要用长在石山上的藤(百解藤)的叶子,慢慢手工搓出浆,浆有粘性的,过滤后结冻,原滋原味,口感比仙人豆腐好”。
现时12月寒冬,山凉粉早已“过季”吃不到了,大家权当“长见识”吧。
阿姐说:“我老公的手艺就是做卤菜。他做好,我来卖。”“我老公以前在饭店都是当老大,自己出来做,可以管到我们孩子,也自由点”。
推荐:扬州狮子头
阿姐,江苏扬州人。因老公在桂林做事,儿子上大学后,她便离家跟来桂林。
她家以做“鸡”为主,坛子鸡、手撕鸡、鸡胗、鸡爪……色泽特别诱人,让人忍不住想加菜。
手撕鸡,是桂林夏天不可或缺的美食。鲜美味浓,老少咸宜。关键是“不用做菜”的幸福感太强了。
这次来,招呼我们的不是老板娘,而是一位小哥。
以前招牌叫平乐好吃粑,现在改为平乐特色小吃。以前只有阿姨一个人忙,现在人手也多了。
看到玉兰片,心血来潮买来当零食,不料有点油味重了,不太酥脆。
新旧招牌的对比,横跨了一段不短的岁月了,不变的或许只有这只猪猪包。
还是熟悉的老面孔,平乐周姐依旧坚守着她的十八酿摊子。这茄盒依旧金黄,多酥脆只有亲自尝了才知晓。
夹杂在蔬菜摊子中的粑粑摊子,路过两遍才看到,有不常见的穇子粑,分咸甜馅。其他的则是高粱粑、大肚粑、艾叶粑、手工糍粑……
Part.03
逛过那么多菜场,
为什么依旧偏爱西山早市
两个入口, 可概括为 「西山路荷塘路口」 和 「篦子园隧道口」。
西山早市,这里有你的回忆吗?
欢迎留言区分享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