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洱源文庙

文摘   2024-12-01 09:04   云南  



精通当地文史的文友指着以“琴棋书画”、“独龙戏珠”、“二龙抢宝”、“龙抱玉柱”、“金龙腾云”、“龙跃门脊”等图案,以浮雕、镂刻等工艺装饰而豪华气派的洱源文庙大门兴奋地对我说,文庙,又称孔子庙、夫子庙、先师庙、孔庙和圣人殿,是专门供奉和祭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


我跟文友轻轻推开虚掩而厚重的木质侧大门,跨槛入内,展现在眼前是清一色的石头建筑。麻石板铺就的场院过道,麻石块砌就的泮池,汉白玉搭建的状元桥,汉白玉构建的“金声”和“玉振”的石牌坊,还有麻石砌就的花坛,麻石镶嵌的台坎挡墙,麻石铺就的层层台阶,花岗石砌就或装饰的基座……简直是石头组合的世界。将自己置身于石头之上,脚板踏着坚硬灰白而规整的石板,头颅顶着蔚蓝色的天空。


文友指着一个半月形,约有10平方米的水池向我介绍道:这个水池叫“泮池”,又叫“洗墨池”,据说是当年孔子用来清洗笔墨的。在文庙学宫里建个泮池,其寓意是期望学子们“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我们拾级跨上泮池上以汉白玉石条砌就的石拱桥时,文友指着脚下的石拱桥说,这叫“状元桥”,古时凡是来文庙学宫的莘莘学子必经这座石桥,其寓意是期望学子们“勤学苦练,考个状元”的美好愿望。接着,文友指着状元桥旁,分别刻着红色的“金声”和“玉振”字样的两座大石牌坊介绍说,这两座“金声”、“玉振”石牌坊的石柱顶端莲花宝座上竖立的那些不是狮子,而是独角神兽,叫“朝天吼”。文友接着说,此石牌坊命名为“金声”、“玉振”是源于孟子对孔子的评价:“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纸也。”“金声”、“玉振”原指古代奏乐的过程。即以击钟(金声)开始,至以击磬(玉振)结束,以此隐喻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为赞誉和纪念孔子对思想文化的贡献,后人将文庙的石牌坊命名为“金声”和“玉振”。


走过灰白而宽大的状元桥,拾级向上迈步,穿过高大而雄伟,雕梁画栋,彩绘着祥云缭绕,金龙腾飞等图案,书有隶书繁体“棂星门”,再沿着一坡石板铺就的台阶,就进入了彩绘装饰而书有“大成门”的楼门。通过了大成门,就到达了文庙的中心——大成殿院落。文友说,据史料记载,大成殿跟文庙的其他建筑设施一样,都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于光绪十二年重葺,为重檐歇山顶,青瓦屋面,抬梁式土木结构,面阔五间,升斗重叠,建筑雄伟。数百年来,殿内无虫侵蚀,较为完好。直到1996年对大成殿抢救性的修缮,至今才让我们一睹芳容,沉浸在翰墨飘香里,领略其古朴典雅的风采。


规整麻石板铺就的大成殿的院落较为宽敞,院子西南角有一棵约八九米高,树龄达二百多年,一人合抱的古柏。虽然文庙修复者们给它修建了一个厚实的护坛,原来裸露的根须被严实地包裹起来,但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古柏依然掩饰不住岁月的沧桑。有了数百年沧桑风雨的古柏是洱源文庙兴衰和洱源城风云变幻的直接见证者,可惜它不会言语。沐浴着春天的阳光,站在古柏树下抬头仰望那苍老而顽强地向上生长的树冠,让我心中不禁发出几声感慨,又生出几分敬意!前来文庙祭祀朝拜或入宫求学的洱源人在这六百多年里,来了一代又一代,又走了一代又一代,但都成了一去不复返的“黄鹤”,但唯独古柏还在,还见证着“文化昌隆,盛世如花”的今天。


大成殿的中央供奉着温文尔雅,精明睿智,饱读诗书,博学多能的杏坛先师孔子的塑像,让前来朝拜者虔诚地纷纷作揖,由衷敬仰。大成殿的正上方悬挂着蓝底金字“万世师表”,两旁的立柱上却悬挂着“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的鎏金木质楹联。字里行间歌颂着孔圣人“以德教化,以文昌明”的功绩。孔子圣像左右两侧还供奉着十二哲人圣像。院落内的南北两侧则是乡贤名宦祠,厢房的墙上陈列着79位先贤石刻画像,贤才云集,儒治天下,师徒同殿,受人敬仰。

通讯员:杨世明
编辑:施新弟 排版:番田生
审核:施新弟
责编:苏全宝

洱源发布
传播最新洱源资讯,讲好洱源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