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梅粮共耕”点亮彝山致富路》成为唯一入选2024全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研讨会的案例

文摘   2024-11-27 12:00   云南  


11月23日,2024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研讨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52号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洱源县受邀参加,《“梅粮共耕”点亮彝山致富路》作为唯一入选案例并在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指导,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国际设计科学学会(美国)上海代表处承办。各举办单位和部分省市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相关领导、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课题研究的部分高校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教授主持。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代表举办单位致辞并作主旨报告。

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原社长沈元勤结合《新乡村主义》专著作了“新乡村主义与乡村建设”的主题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副书记郭辉作了“中华农耕文化的记忆与传承”的主题报告、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吴荣顺就《耕读中国——历史、实践与赓续传承》教材作主题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就《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作解读。县委政策研究室代表云南省洱源县在研讨会上作题为《“梅粮共耕”点亮彝山致富路——洱源县南大坪村以“梅粮共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发言,重点介绍洱源县农耕文化转化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洱源经验。案例指出,洱源县积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经济视为实现“两山”理论的关键途径,三营镇南大坪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2.7万株古梅树资源优势,以梅树种在田埂上探索“梅粮共耕”模式,通过古梅树挂牌保护、梅果加工、梅粮共耕游、古梅树果权拍卖、举办梅花文化节、“梅王、梅后”评选等活动延伸梅产链,在传承农耕文化的同时,利用田埂上种植梅树节约集约土地的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闯出了一条以“梅粮共耕”模式促土地高效利用、农耕文化传承引领彝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是农耕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三重进步的生动实践。

在学术交流环节,浙江农林大学马军山教授、曲阜师范大学韩波教授等10位学者分别就“乡村美学”和“乡村记忆”两个主题展开演讲。


来源:中共洱源县委政策研究室

编辑:杨艳丽 排版:杨喜杏
审核:周丝莹
责编:苏全宝

洱源发布
传播最新洱源资讯,讲好洱源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