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滩公馆:打造海派精神的城市典范

乐活   2024-08-16 08:30   上海  


今天,当我们讲起“海派”,我们在说什么?一种建筑式样?一种生活风格,还是传达一种精神?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回溯一下上海的历史。严格意义上讲,“上海”一名的源头可追溯到南宋时期从华亭县划出的上海县。但上海这座城市真正粉墨登场的时刻,还要从1843年沪上开埠算起。



旧上海外滩



180余年的时间,在整个中国的大历史中不算太久,却被上海谱写的轰轰烈烈:从小渔村到中国的经济中心,从租界到首屈一指的国际都市,上海的身上,永远传达着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当我们致力于打造一座“高品质的海派风貌示范区”,海派精神也早已在规划建筑之初,便融入我们的基因之上,我们所实验的“未来海派生活实践区”,是海派文化精神内核+国际生活方式融合+开放街区模式迭代的组合,它将释放出真正开放、包容的魅力。






Part One

海派底蕴

从薪火相传到时代新生


外滩建筑群


海派文化总是与水密切相关,正如上海的发展也离不开黄浦江和苏州河:它们一头连通中国腹地,一头连接中国以外的世界。


水的兼收并蓄造就了海派文化的多样性,这一点,在建筑中,得到了最直观的呈现。


海派建筑大致可分为三类:沿江而立的外滩建筑,在外滩身后密集生长,一直延伸到老城厢的里弄住宅,以及空间更大、密度更低的花园洋房。


上海里弄住宅示意图(摄影:刘松恺)

花园洋房示意图(摄影:顾桑)


每一种海派建筑群,都曾代表上海时代发展的某个缩影。“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是上海作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东方元素和西方元素无缝嫁接的里弄住宅,传达了上海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城市居住文化;独具风情的花园洋房,每一栋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


当人们将目光,从日益拥挤的浦西转向水的另一边浦东,新的时代机遇,也正需要和酝酿着新的海派指引:


一方面,浦东前滩定位为第二个“陆家嘴”,将打造成南上海的商业中心、上海新的世界级中央商务区。另一方面,黄浦江南延伸段三林楔形绿地,规划为浦东新区主城区,打造生态、多元、融合的滨江生态功能集聚区,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海派文化集中展示区。


项目周边地形图


前滩公馆位于前滩CLD中央生活区,与前滩CBD中央商务区仅相隔一条中环线,是代言未来海派精神的绝佳展示区,且项目在设计上,融合了三种海派建筑的风格,创造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派文化气象,致力于在浦东打造出属于新上海的海派建筑地标。






Part Two

海派街区

国际生活方式的兑现与想象


今天,当我们在上海这座国际性大都市,试图寻求一种国际化的生活方式时,我们亦希望以人为基础,让丰富多元的场景提升现代人的生活浓度,让上海百年记忆和现代烟火气融合浓缩。而小尺度海派街区,正成为上海打造生活化城市的全新表达。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中》中对街道的定义是:“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载体。”


前滩公馆亦希望通过小尺度的街区设计,去打破城市肌理和街墙,通过步行的方式,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关系重新连接起来。


外滩建筑群


在设计之初,前滩公馆的团队便立足对“地域性”的探究,充分吸收和发掘海派街道中的精髓,总结海派街区的空间关系,如:小转角、围合式、半开放等,致力于恢复城市中本来就有的一些宜人尺度,让人们能具象感受到空间的人性化。


陆家嘴前滩周边配套


生活在这里,人们仿佛再次深入浦西内环,穿过那些拥挤却迷人的小马路,学校的人文气息氤氲,先锋的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商业持续散发着市井的魅力……一切都以人的尺度在发生。




层次丰富的街区围合形态


在街区设计中,前滩公馆力求尊重地域与道路本身的特征,据此对地块进行进一步划分。


自然的围合是前滩公馆的天然属性:项目位于三林楔形绿地中区的生态片区,三林楔形绿地本身便是黄浦江核心段唯一“引水入城”的板块,除此之外,千亩城市森林、约23万方体育公园、上林公园、儿童自然公园等公园生态链环抱项目三面,构成了街区最外围的围合形态。


黄浦江“引水入城”示意动图


进一步,设计结合街道的界面属性,利用公共街道丽波路与社区街道的十字交叉结构,打造出带状公园绿地与景观主街,形成对整个住区的十字合围,同时,因街道的开放属性,整个街区又呈现出“有分有合”的状态,让街区空间网络能够更好的成为联系各个单体的骨架。


前滩公馆街道效果图


而在社区内部,前滩公馆在以围合形态为基本型的前提下,更利用多组团形成多种空间形态,结合建筑、立面、屋顶形式等变化,打造出丰富的组团空间,当人们在此闲逛漫游,丰富的形态,让视野随时都能找到绝佳的落点。


前滩公馆内部组团效果图




“双向奔赴”的友好街区尺度


在人和街道的尺度关系中,前滩公馆沿用历史风貌区“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将街道间距规划在100-200米之间,让人不自觉便放慢节奏,打造更适合漫游的街道。


同时,在沿街界面,前滩公园结合景观设计,为每一条街道打造不同的绿意风格,沿丽波路界面、临滨河景观界面、临东侧公共绿地界面、沿秋泓路界面、沿浩昌路界面等皆设计了不同的景观浓度,并用植物去柔和街道的空间关系,以此增强不同街道的联系,为人们带来“穿梭性好、生活浓度高”的体验感。


前滩公馆友好街区效果图




生活场景的多重探索


而在,重要的街区节点处,前滩公馆还针对人们生活的具体场景,展开了一些积极探索。


比如在浩昌路沿街打造一些生活场景的设定:可以看到有高大的拱门,拱门里面有很好的灰空间,一边面临着街道与城市道路,另一边在廊道的遮蔽下面,可以展开多样化的外摆休憩等活动。


前滩公馆道路展示动图


而在南北向的道路,如丽波路、秋泓路,以及往北的洛灵路,就更加偏生活场景,在洛灵路跟秋泓路的转角会是一个小的咖啡馆,在丽波路跟洛灵路的转角可能又会去设一个精品的画廊。



上海梧桐区咖啡馆(摄影:梧桐树下的弄堂)


前滩公馆街区转角效果图


来自街道的“精致烟火气”,在若干年后,想必也会成为人们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Part Three

海派建筑

细节控制下的生命活力


通过对老上海建筑、街道的研究,设计团队从场景界面入手,创造建筑与绿植树木相互掩映,道路宽敞宜人,富有海派风情的大区气质,开拓出属于前滩公馆的城市符号。


在对建筑界面上,前滩公馆亦经过多次采风研究,对众多知名建筑场所进行分析,总结以武康大厦、达华公寓、常德公寓、吴同文住宅等为代表的海派风貌历史建筑所表现的美学意象,并通过极致的细节控制,让项目建筑本身也成为一种表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富有活力的色彩。


前滩公馆展示动图




宏观风貌:体量与色彩控制


在采风海派老建筑的基础之上,在前滩公馆的北中南区,分别采用了充满浓郁河畔风情的外滩晚期历史文化风貌、古典厚重的外滩早起历史文化风貌、与优雅低密的Art-Deco摩登艺术风格设计,并呈现阶梯状的建筑高差叠级,打造项目独特的天际线。


同时,项目整体风貌追求多样性,因此在不同的区块,全部都采取了不同的样式,并且建筑皆以柔和的暖色调为主,其既是归家的指引,也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前滩公馆多样性展示动图


在前滩公馆前期大量vmu的研发中,我们在砖本身的细部也做了很多研究,从砖缝的颜色缝宽以及缝本身的样式,各种类型都做了详细的比对,最终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的做法,采用不同的色系,去满足项目对于风貌的多样性需求。


如在南区采用偏红褐色的砖,中区红色的程度会更正一些,而在北区则选择了偏褐色系的砖,从而让整个项目在不同的维度上都能够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前滩公馆建筑外观视觉样板动图




中观风貌:造型与横竖线条控制


造型上,前滩公馆致敬历史建筑特有的曲直相谐、横纵舒展的线条感,将功能属性与造型收边相结合,通过细部营造精致品质。


南区的建筑整体强调横向线条,这种样式在淮海公寓、常德公寓等经典海派建筑中都能找到影子,但是又有所不同,形成致敬现代主义形式美的简洁立面。


前滩公馆建筑外观视觉样板动图


北区建筑更强调竖向线条,其不仅起到分割立面、避免粗壮的作用,还与实际功能相结合:比如隐匿管道等,打造更优雅的建筑立面。




微观风貌:装饰性与细腻度控制


同时,项目萃取了很多海派原型进行创新再设计,譬如栏杆的多种原创性样式:直角、拼花、倒弧角等装饰细节、以及专门为项目设计的壁灯。类似上投大厦的弧形的优美门头等,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将建筑的微观之处呈现,让人们于细节之处见真章。


前滩公馆建筑外观视觉样板动图


在联排别墅的细节上,石材本身做了很多刨槽的细部处理,通过不锈钢的金属条嵌入了菱形的石材和与铝板的弯弧相结合,打造出刚柔并济的感觉,从而将建筑的精致度很好的呈现出来,从细节之处打造一处和而不同、自然生长出来的社区。


前滩公馆建筑外观视觉样板动图






某种意义上,前滩公馆代表着上海完成城市焕新之后,即将迎来的又一个居住波峰,它从历史中走来,又时时携带着未来的向往,它们就像在进行着一场百年时光交错的时空对话,用历史与未来两种方式,讲述着上海与人、与新有关的故事。


AssBook设计食堂
【AssBook设计食堂】致力于让人们享受并尊重设计的价值。 欢迎你的加入,与全球超过50万的建筑爱好者一起,感知建筑世界的奇妙与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