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编辑突然神神秘秘发来一句话:“有个叫口味杯的东西,你要不要写个测评?”
口味杯,难道是口味兔和口水鸡在我不知道的时候生了个娃?
上某宝一搜才知道,这是一种宣称能让白水变得有滋味的神奇杯子,只需要在吸管附近套上一个小小的气味环,就能让白水拥有诸如桂花、奶茶、可乐、果汁等等丰富的味道。
怎么看都像智商税,我才不花这个冤枉钱测评呢……可是……
编辑说“可以报销的”丨作者供图
既然如此,买!
我立刻打开购物软件开始筛选。
口味杯的原创设计,来源于德国创业公司Air up,产品早在2022年就上市。当然这也意味着,义乌早就把价格打下来了。
口味杯的原创设计,来源于德国创业公司Air up,杯子的吸管上可以套不同味道的环丨shop.air-up.com
在如今的购物软件中搜索“口味杯”,排名靠前的杯子几乎都是在Air up的原始设计上做微调,价格从几十块到上百块不等。为了尽可能体验到,我在一众产品中选择了价格中位数、销量较高、评价较好的一款。
到货之后,外表就是平平无奇的一个塑料杯子,加上吸管、杯盖,以及几个塑料感很足的气味环,对应不同的味道。
外表真是平平无奇的一个塑料杯子丨作者拍摄
根据商家的解释,白水变得有味道的关键,就靠这几个气味环。将气味环套到吸管对应的位置上,水就能变成对应的味道,比如奶茶味、巧克力味、百香果味等。如果把气味环往下推,进口的水又变回了白水味道。
不同味道的气味环丨截图
那么这套看起来就很简陋的装置,真的有用吗?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结论:还真有用!用这个杯子喝水,水确实会变得有味道,不过也会变得有点恶心。
就拿我这款杯子送的气味环为例,百香果、西柚的气味环,用起来不太诡异;而像奶茶、桂花,就比较难评了——尤其是奶茶款气味环,套上之后怎么喝都觉得自己在喝那种粉粉兑出来的冲泡式奶茶,满满都是古早廉价味,多喝两口就有点恶心了。
这东西居然不是智商税?有点恶心又是怎么回事?别急,待我慢慢说来。
为啥增添了气味,水就会变得有味道?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明白——人,究竟是如何感知到食物味道的?
你或许会以为,舌面的味蕾接触食物、传输信号,就是一切。实际上,在感知食物的味道(风味)时,味觉和嗅觉都很关键。此外,触觉、温度感知乃至痛感也会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
想象一下,你从热气腾腾的火锅里夹起一片烫得刚刚好的牛肉。当你品尝它时,除了鼻子闻到的阵阵肉香、味蕾感受到的咸鲜,还有舌尖与唇齿研磨带来的软嫩触感、黏膜被食物热气刺激带来的“烫”感,以及辣椒素暴打痛觉感受器带来的爽感……这些丰富的感官体验,共同造就了牛肉片的味道。
简而言之,人们感知到的食物味道,是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味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构建了我们对于食物味道的基础认知。主要的味觉感受器,就是位于舌面上的味蕾,它们可以感知酸、甜、苦、咸、鲜。一些研究发现,味蕾还能识别出碱味、淀粉味、金属味和脂肪味。
但光是这有限的味觉体验,并不足以营造出我们感受到的复杂风味。明明都是酸甜味食物,为什么苹果和草莓的风味截然不同?最大的差异,或许正源自于它们造就的不同嗅觉体验。
当我们拿起食物时,食物散发出的香气分子会率先进入鼻腔,这种初始的嗅觉体验会勾起你对于面前食物的食欲,这种通过鼻腔吸入的方式,被称为鼻前通路(Orthonasal pathway)。
但严格来说,这种通过鼻前端感受到的香气,主打的是开胃,对于主要味道的呈现并没有那么重要。
等到我们咬下第一口,用唇齿舌尖研磨、咀嚼食物时,嗅觉才真正为食物的风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咀嚼,食物被磨碎成小块,其中的芳香物质与气味分子也被更多地释放出来,充盈在整个口腔中。此时,这些物质和分子会沿着口腔与鼻腔的连接通道进入鼻腔,而后被位于鼻腔顶部黏膜中的嗅觉感受器捕捉,制造出更为丰富的嗅觉体验,这就是所谓的鼻后通路(Retronasal pathway)。
图中白色箭头所示的两条通路丨原图:healthist.net
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人类的味觉只能识别出不超过10种味道,而嗅觉却能识别出一万种以上的气味。嗅觉对于味道的影响,其实远比味觉大得多。
不信?不妨试试捏住鼻子吃东西,你会发现原本好吃的食物一下子就变得没那么好吃了,这就是因为少了嗅觉的加持。生病鼻塞时,吃什么都觉得没有味道,也是同样的原理。
既然我们感知到的味道很大程度上来自嗅觉。那么反过来,在嗅觉上做点弊,自然也就能改变感知到的味道,口味杯便是如此。
虚假的味道,有点恶心也正常
如上所述,让气味分子顺着鼻后通路刺激嗅觉,就能塑造出一种虚假繁荣的“味道”,这就是口味杯起作用的原理。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口味杯通常都是吸管设计,吸管特定位置上会有几个小孔,当气味环套在吸管外侧并且卡在正确的位置时,其中的气味分子便可以通过连接处的小孔进入吸管。
水杯以及吸管上的小孔丨作者拍摄
此时再通过吸管喝水,气味分子会和水一起进入口腔,而后顺着鼻后通路进入鼻腔,原本淡而无味的白水就拥有了味道——它可以是百香果味、草莓味,也可以是巧克力味、奶茶味。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确实可以短暂地欺骗自己真在喝一杯饮料。
气味环构造丨截图
但这种方法也有一些弊端。
首先,为了让水和气味分子混合,喝水的过程会变得断断续续,有种被动呛水的感觉,正如商家表示的“饮用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不用担心,那就是得到了最好的风味效果”。风味好不好另说,这种喝水的感受是真的不太好。
风味好不好另说,这种喝水的感受是真的不太好丨截图
另外,就是气味环的味道吧……真的不太美妙。
在食品加工业里,香精的调配向来不容易,想要香气还原还不廉价,可是个技术活儿。
百香果、西柚这样的味道尝试起来尚可,是因为它们是食用香精配方相对比较成熟的味道;而像奶茶、桂花这种还原比较困难的香气,气味环的还原也只能说是勉强及格。
而且一旦拆封后,气味挥发就会很快,一个气味环大概能用一周多,喝水还生生喝出了消费品的感觉。
当然,如果你刚好是一个喝水困难分子,但又不想总喝饮料,那么这款杯子或许能帮到你。但如果怀着白水变美味饮料的好奇心态来尝试,要不还是算了吧?
通过嗅觉增强味觉体验,并不罕见
在食品加工业以及食品商业里,通过嗅觉增强味觉体验的做法其实并不罕见。尤其在饮料、甜品领域,通过增香来改善味道,已经算不上什么秘密了。
比如香草、焦糖、草莓的香气,会让人觉得甜,在食物含糖量一定时,加入这些特殊香气,会让人感觉食物更甜。就算冰淇淋的甜度一样,人们通常也会觉得香草味的冰淇淋比咖啡味的更甜,这是因为香兰素具有“增甜”的效果。
不仅仅是甜味,苦味、咸味、酸味都有类似的原理。不过比起其他味道的增强,食品加工业显然还是更关心如何制造出更甜的食物。
食物的颜色也会影响人们对于味道的感知。比如即使是同样甜度的樱桃味、草莓味饮料,随着饮料颜色的加深,人们也会认为它们比之前更甜了。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人类对于味道感受的复杂性,像增添香气这样看似不起眼的改变,才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味觉体验。嗅觉,也经常被商家们用来诱导消费,比如面包店、奶茶店里的香精,还比如一些更隐蔽的存在。利用这些方法,我们更容易吃下/喝下原本没那么喜欢的食物,又或者在香气的诱惑中买下/吃下更多的食物。
而这,正是商家们想要的。
参考资料
作者:梨雪森
编辑:黎小球
封面图来源:作者拍摄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