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a
春节假期一票难求,坐不住的打工人纷纷投身于抢票大军中,在数十个抢票软件里来回切换。为了能早点抢上票,一些人也会掏钱使用一些第三方平台推出的“加速包”“助力包”“VIP通道”等抢票服务。
然而,当消费者实际出行时发现,这些高价抢票服务并未发挥作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关于“加速包无效”“买加速包被坑”以及“第三方平台抢票避雷”的讨论。
例如,有用户在第三方平台上花费高额费用预约了从北京丰台到运城的车票,选择了一等座和二等座,甚至增加了过路站的方案,虽然抢票成功率高达99%,但开票当天在12306官网上查看时,发现票其实很容易抢到,3分钟后还有余票,而第三方平台却仍显示在抢票中。
此外,还有用户表示,“花了60块买加速包,付完钱登录12306发现,只不过是候补订单又多了一条。”“抢票简直是门玄学,我花几十元买了加速包,20几个好友助力都抢不到的票,别人‘0元购’就在12306候补到了。
目前,除了官方12306之外,几乎每一个购票平台都会制造快速、光速、VIP等花样繁多、费用不等“加速包”概念,各平台在支付环节提示购买抢票“加速包”,这类服务通常让旅客误以为购买加速包就能显著提高抢票的成功率。
对于第三方票务平台来说,“加速包”服务为其赚够了曝光度,也带来了可观收益,但在实际效用上,却一直饱受质疑。
投诉平台上,关于第三方抢票软件的投诉比比皆是,国铁集团官方更是下场回应,强调12306是唯一官方的网络火车票售票平台,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发售火车票。通过第三方平台购票可能面临额外费用、捆绑销售服务等问题,甚至有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
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是,消耗了人际资源和金钱换来的“加速包”到底能不能抢到票?即便“加速包”效果存疑,为何仍有众多用户选择使用它?平台推出的“加速”服务究竟是抢票神器是还是营销幻象?
不一样的平台,一样的“加速包“”
每次逢年过节,最愁的就是抢票,每次抢票都是一场硬仗,不少车次开售就秒空。
在抢票难的情况下,第三方抢票软件声称的“优先出票”、“加速抢票”很难不让人心动,旅客们通常会寻求任何可能的帮助,本循着多一个路子多一点安慰的心理预期,只要有机会成功,哪怕付点钱也愿意。
于是,不少第三方票务平台衍生出很多奇怪的抢票大法,助力包、加速包、加速卡等等,或者邀请众多好友助力,提升抢票速度。
剁椒尝试使用多个平台购票,发现各大平台的抢票规则可谓五花八门。
从操作来看,官方12306最为简单,确认车次和席位后,进入支付环节,售罄的车次会开启“候补通道”,所谓“候补”就是12306的官方抢票功能,你可以先预付票款,等有余票了会自动“抢票”。
相较而言,第三方票务平台主要提供车票的预订服务,部分软件还提供抢票功能,规则会比较复杂。
剁椒通过实操发现,基本上所有的第三方票务平台都会标榜“双通道”、“专人抢票”等字眼,而所谓“双通道”就是候补购票+余票监控通道,一方面监控余票,同时用12306的候补抢票;“专人抢票”则是安排人员前往铁路12306线下渠道购票。
具体来看,以携程为例,平台在车票购买页面就提供了价值35元的“全能抢票”服务,包含了三项权益,分别是专人代抢、高速抢票特权和国内租车券,其中,高速抢票特权包括10个“助力包”,主要作用是提升抢票效率。
这边前脚刚付完款开始抢票,后脚订单界面就会立马跳转出现十分熟悉的“助力包”通道。
根据平台的介绍,“助力包”主要用于加速抢票过程,不同阶段提供不同速度级别的服务,5份助力包快速抢票、15个高速抢票、20个极速抢票、25个光速抢票,光速后还有VIP。“助力包”可以付费购买,最高速的VIP的价格是60元,也可以邀请好友助力或者是通过平台任务获取,方法可谓多种多样。
另外的一些平台的套路也大致类似,无非就是在措辞上进行同义替换。
类似地,飞猪平台也有“24小时专人抢票”、“双通道”,同样也有加价增加抢票速度服务,从低速到光速,分别为20元、40元、60元。而用户也十分买账,平台数据显示,52%的用户都会选择价格最高的光速特权。
智行平台同样如此,只不过是将抢票速度的“光速”换成了“极速”,同时还提供了一些附加服务,如候补预测、余票挖掘和在线换座服务。
体验了一圈下来,可以看出各个平台的玩法大致相同,涉及到加速功能大部分都是收费的,比如专人帮抢、加速包等,对于某些特定的服务,比如选择靠窗或靠过道的座位,用户可能还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此外,官方售罄的情况下,第三方平台往往显示还有票,点开之后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其有意将无票车次更改为显示“有票”,实质是让旅客“买长乘短”和“买短乘长”。
显而易见,在极大的车票购买需求下,抢票服务对第三方平台来说几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一方面,平台通过提供抢票服务直接赚取费用。多一个人买多就多挣一分钱,而这些费用通常是前置的,即用户必须在购买加速包时立即支付。而尽管许多平台声称“抢不到票就退款”,但也能够使平台在提供服务前就确保收入,从而实现资金的即时流入。
另一方面,抢票服务还涉及到社交圈的裂变式传播。平台通常要求用户邀请好友来助力,以增加抢票成功的机会,这种机制不仅增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也无形中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提升了平台的市场可见度,这种传播方式对于平台而言成本低且效果显著。
尽管在第三方平台购买“加速包”后显示了极大的抢票成功率,但从用户反馈来看,实际体验却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网上不少用户吐槽,“同时在12306和第三方平台抢票,明明在第三方平台花30元买了个加速包显示的成功率更高,但12306抢到了,第三方平台上却没有抢到。
明明12306官方就能候补,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买第三方平台的“加速包”呢?
剁椒采访了几位第三方平台上的消费者,他们的理由不尽相同。
买了60块钱“加速包”的杜杜坦言自己倾向于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源,“尽管大多时候‘加速包’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抢票成功,但买票太难了,还是愿意尝试任何可能增加成功机会的方法。”
身在人口大省的小袁则表示,“我自己手速不快,各大平台都在标榜自己能够优先出票、加速出票,总觉得在第三方平台上买票更有保障。”
社交圈的影响和他人的成功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没有抢到票的小王告诉我们,“身边的朋友都在让我帮他们加速,加上确实有人在这些平台上抢票成功的案例,自己很难不心动。”
通过采访不难发现,正是第三方平台的营销策略和用户对抢票服务的迫切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推高了这些服务的购买率。
抢票软件有点用,但不多
第三方票务平台推出抢票服务不是一个新动作,“加速包”能够长期畅销也不是偶然现象。
“加速包”真的有用吗?从理论上来看确实有点用,但从第三方平台背后的抢票逻辑和实际结果来看,其实作用并不大。
具体来看,目前第三方抢票软件提供的售票服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帮助没有买到票的用户进行抢票,二是在官方开售之前提供“提前抢票”功能。
首先,从没有买到票的用户角度来看,面临的是两个渠道,一是候补路线,即用户提前预定余票,系统会在有票重新放出时自动为你排队;二是实时抢票,如果有人退票或者有余票时实时去抢。
而在这两个渠道中,抢票软件都会参与,这就是平台们常说的“双通道”。一边帮你在12306候补,一边利用技术手段不断监控12306上面的余票信息,通过不断地刷新信息,来提高抢票成功率。
第三方平台宣称,他们的服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抢票成功率,例如,低速抢票网速100m/s,而使用“加速包”后光速抢票网速高达400m/s,数据拥堵时,在“加速包”加持下的购票请求会先被发送,且速度更快。
从这个角度看,关键的优势在于,对于那些无法实时监测票务软件的用户来说,抢票软件提供了一种实时的搜索和捕捉机会,软件的网速和实时监控能力确实比人工操作要快得多。
然而,12306官方曾明确公开,候补购票功能是所有抢票途径中优先级最高的存在。铁路12306科创中心副主任单杏花表示,这类加速包没有用。“无论使用哪个第一方平台购票,最终都会进入铁路12306的购票系统排队”,而12306系统的候补是按订单生成的时间顺序兑现,抢票软件无法将其排在后面的候补需求调整至前列。
也就是说,当有余票和退票放出时,第三方平台宣称的高网速抢票的优先级是低于官网候补优先级的,这意味着高价购买的“加速包”可能不如在12306官网直接候补效果好。
毕竟售票逻辑来看,所有的抢票策略仍然依赖于12306的现有售票规则,所有抢票软件的尽头还是12306,并没有所谓的“优先”和“加速”买到票的效果。所以,我们以为花钱买了加速包抢到了票,可能只是恰巧候补到了而已,而平台轻松赚了“加速”费。
除此之外,用户所面临的另外一种购票方式是即时抢票的情形,这与抢购演唱会门票类似,在开票的瞬间,许多人都在尝试同时进行购买,因此反应速度至关重要。
第三方平台为了抢占先机,通常会在官方开票前提供“提前抢票”服务,平台宣称提供的“加速包”、“提前抢票”具有高网速并同时处理多个班次的购票请求的能力,从而提高抢票成功的可能性。
但问题是,12306在今年对第三方平台的恶意“抢票”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打击。官方升级了系统资源和网络带宽,以拦截恶意抢票软件,确保售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铁路12306科创中心副主任单杏花也表示,目前针对第三方抢票做了一些防范,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识别,确定是机器人访问会予以拦截,放到“慢速队列中”。
尽管不能完全确定所有抢票软件是否都会被12306系统拦截,但从用户反馈来看,第三方平台的“提前抢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社交网络上也有不少网友吐槽,“很早就在第三方平台上提前预约购票,结果开售之后明明有票,第三方平台还在显示抢票中,只能手动去12306上购票。”
如此看来,在“提前抢票”这个方向,第三方平台的实际效用仍然存疑。如果你还寄希望于通过“提前抢票”获得一丝心理安慰,期望“加速”买到车票,或许等来的只有失望。
目前,摆在第三方平台面前最本质的问题是,所谓的“加速包”并没有营销宣传中那么有效,具体来看,目前所面临的争议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第三方平台利用所谓的“技术外衣”制造了信息差,夸大“加速包”的功能,误导消费者认为购买“加速包”可以优先出票或者锁定出票,但实际上,这些第三方服务在抢票时也只能遵循12306的基本规则和逻辑。
二是,这些平台在营销中往往将概念模糊化,消费者误以为他们提供的服务能显著提高抢票成功率,实际效果可能与用户自行在12306上购票相差无几,尽管如此,平台仍然会让用户为所谓的“无效抢票”买单。
倘若第三方平台想继续靠“加速包”营利,必须要展示出更多的诚意,包括增加透明度和公平性,例如平台应当向消费者清楚展示“加速包”的实际抢票效果,具体的抢票成功率等关键数据,而不是依赖于模糊的表述和过度的营销手法来误导消费者。
当然,如果“加速包”不能加速,那么这只能被视为平台在玩一场名为欺骗消费者的游戏。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剁椒Spicy(iD:ylwanjia),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