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发:给孩子一根走近散文的拐杖

文摘   2024-10-11 11:26   新疆  

对于习惯阅读记叙文的小学生来说,阅读散文是有很大困难的。散文突出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理解内容的时候如果找不到主线,发现不了叙述的线索,就会感觉很凌乱,找不到理解的切入点。

所以,阅读散文,先找到理解的切入点很重要。这个点可以是叙述的线索,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再说具体一点,就是先找到一篇散文是按什么顺序或者内在逻辑写的,然后再圈画一下这篇散文里描写到的具体的事物有哪些。圈画出来后,再借由这些具体事物来理解散文要表达的中心。

以迟子建的《时间怎样地行走》为例,来看一下。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

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初读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能非常清晰地捕捉到作者讲了什么,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吗?我当时读完第一遍的时候,脑子里是很混乱的。

然后,我去找叙述线索,发现了童年、初中、后来、十几年前、现在这些时间词,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线索来展开叙述的,描述了自己从童年到渐渐长大、渐渐老去这样近乎一生的时间是怎样流逝的。

接下来,我又圈画出文中的具体事物,又发现了挂钟、手表、项链坠、台历、玩具、电脑、手提电话、白发、脱落的牙齿、鱼尾纹最后是离去的亲人。通过这些具体事物的变化,我发现作者对时间的关注,从时间的表现载体最后转到了人本身,看到了在时间逝去中人的渐渐老去,青春年华一去不回。最后,作者真正懂得了时间,再也不用借助这些时间工具来感受时间了,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她都能看到时间的踪迹,看到时间的脚步。

理清线索,借助具体事物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再来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年华老去的悲伤,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把这两个方法教给孩子,给他一根走近散文的拐杖。


剑兰文萃
书香圣地,美文阅读,启迪真知,传播文化,每天一读,进步一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