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贝碧嘉刚走
普拉桑就在“赶来”的路上了
小伙伴们看到消息
是不是又该心里一紧了
但是别慌
台风“走路”虽有“套路”
却能被大数据精准定位捕捉
大数据捕“风”
自台风从太平洋腹地生成,立即会被太空中的风云气象卫星“盯”上。当它移近沿海或登陆时,又有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组成的综合观测网络实时定位,明确台风“从哪里出发”又将“去往何处”“何时到达”。
历史上相似的台风数据资料是预报台风路径的依据之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开发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检索系统”,收录了1949年至今近3000个台风。新的台风生成之后,在系统中可以快速检索出以往的相似路径。而数值模式则会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基于数学物理模型模拟天气变化,直接计算得出台风的未来路径。
所以,台风来了不用慌张,气象部门会根据台风影响发布台风预警信号。
你知道吗?
台风命名“二三事”
01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
↑点击查看大图↑
在台风的命名表上共有140个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02
台风委员会提出,台风的名字须符合以下要求:
每个名称不能超过9个字母;
容易发音;
在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中没有不良的含义;
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
不允许是商业机构的名称;
选取的名称应得到台风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认可(一票否决)。
参照:《热带气旋命名国家标准》(GB/T 19202-2017)
在台风委员会各成员上报备选名字且被全体成员通过后,才能成为官方认证的台风名字。至于台风的中文译名,需经过中国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湾地区气象部门共同协商来确定。
03
由于国家和地区众多,每个地方的喜好及风格都不一样,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
中国喜欢以神话命名,如“悟空”“电母”“海神”“风神”等。
日本则喜欢以星座命名,如“天兔”“摩羯”“天琴”等。
东南亚诸国为台风提供的名字倾向于动植物,如“鹦鹉”、“圣帕”(淡水鱼)、“灿鸿”(一种树)、“达维”(大象)。
还有的地区提供的台风名,偏爱选择小语种词汇,如美国提供的名字“百里嘉”源自马绍尔语,意思是沿岸地区受风浪影响;密克罗尼西亚提供的台风名“米娜”源自雅浦语,是女士名,意为“我的眼睛”。
关于那些被除名的台风…
然而当某个台风因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或造成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时,为了防止它与以后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例如,台风“山竹”和“温比亚”正是因为造成巨大损失而被除名。
另外,台风委员会成员也可以因为其他原因申请删除某个台风名字,例如,2002年除名的“翰文”,该名字还没有被使用,但由于其发音可能引起宗教情绪上的误解,遭到一些国家的反对而被除名。
2004年除名的台风“画眉”,生成在1.5°N附近的低纬度地区,是有记录以来西太平洋最接近赤道形成的台风,也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第二最接近赤道形成的台风。由于它改写了气象教科书台风生成条件的描述,即近赤道附近海域从不发生台风的认知,而被除名,以示其特殊性!这就有些类似球队“退役”功勋球员的号码。
2015年除名的“清松”,由于发音与海啸的英文“tsunami”发音相似而除名。
2023年除名的“马勒卡”是由于发音在希腊语中存在误解或不雅的意思,由英国提出除名等等。
昆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
关于升级防御台风“普拉桑”
应急响应为Ⅲ级的通知
各区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市防指各成员单位:
根据《昆山市防御台风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经综合研判,市防指决定于9月19日12:30起,升级全市防御台风应急响应为Ⅲ级。请各区镇、各有关部门按照防台预案要求,依据本单位职责落实各项防台措施,全力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昆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2024年9月19日
防范“普拉桑”要注意这些
↓↓↓
点击查看大图
内容来源: 中国气象局、新民周刊、昆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