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疗行业的并购趋势将如何?

财富   2025-01-06 20:04   上海  

来源丨川越周期


引言:1月2号晚上,作者参与了【IVD三新会 · 行业年度总结——趋势的力量】线上直播,讨论了几个关于2025年并购趋势的问题,该趋势分析不仅适用于IVD行业,对于医疗行业都有参考意义。在此做个文字记录。




目录


1、IVD行业都认为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但是2024年并购案例并没有出现大幅的增长,原因是什么?


2、一起成功的并购,对于卖家和买家,有什么建议?


3、未来,国内是否会出现像丹纳赫、罗氏诊断这样通过并购成长为行业巨头的企业?


4、未来IVD行业的并购有哪些趋势?





IVD行业都认为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但是2024年并购案例并没有出现大幅的增长,原因是什么?


我在年初的时候写了一篇公众号,也是认为医疗本土并购时代即将开启,


并购时代所需要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总体而言就是:

买家愿意买,卖家愿意卖,各个环节人才储备也陆续在路上。

川越周期,公众号:川越周期2024,医疗大健康进入本土并购时代

当时的逻辑是:医疗企业在疫情中也大多赚了钱,有钱了;同时IPO暂缓,势必不少企业寻求并购退出。一边是买家有钱,另一边是卖家愿意卖了,自然提升了并购交易成功率,并购时代即将开启。


一年后,2025年1月再来看,我并没预判到的变量是——宏观经济。(或者说潜意识让我只想预判经济一片大好)


而实际上,并购潮和宏观经济有很大关系,大的并购潮往往发生于经济快速复苏期和高速发展期,同时伴随股市的火热。可以参考曾经发的美国并购史文章:

1982年刚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期,并购潮于80年代开始,于1985年达到了高峰,于1990年进入了尾声。

跨国并购案例开始出现;“象吞象”超级并购诞生;

杠杆收购盛行,投行靠着高额顾问费大赚。

KKR为代表的杠杆收购金融买家,其并购对象主要是利润下降、公司治理不佳、股价被低估的生产性企业,完成收购后对企业进行整顿,然后再次卖出。

陈川,公众号:川越周期从美国并购史来看2024年并购趋势


实际上,2024年宏观经济层面其实不太及预期。


通俗的举例就是:“家里没钱了,还想着出去消费吗?企业还会想着去冒风险扩张吗?


根据同花顺统计的数据,30家体外诊断上市公司,2024年三季度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0%的,只有4家。三季度同比下降的,达到21家。


大家钱赚的不多,信心也不多。


当然还是有一些公司在出手,今年IVD领域大概四五起收购事件。我们看到伯杰医疗收购深圳雷诺华,康圣环球收购基准医疗(我印象中,收购估值是C轮的1折-2折),新华医疗收购中帜生物(约合3.69PS),中国生物制药收购浩欧博(约合5.38倍ps)。


少数几个披露收购估值的案例显示,PS一般是3.5-5.5倍PS之间,这个价格是非常便宜的,尤其相比一两年前的IVD融资估值来看。(由于被收购企业利润率受到行业较大影响,PE倍数参考意义不大。)


所以,能成功达成的交易,估值都不算高。即使有看客觉得他们好像买贵了,但依然相比融资估值,还是有五折以上的价格优势。所以那些IPO冲刺失败的企业,因为过去估值价格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达成并购交易,除非有实在熬不住的理由才会接受地板价收购。


这一年,想出售的公司的确增加了,这和我们年初的预判一样。而且他们都有降低估值的心理准备,但从交易结果来看,成交数量依然很少。


所以,我认为2024年医疗行业并购案例并没大幅增长的最大原因,是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带来的买方和卖方的心理价位差别太大,造成交易无法达成。

对于医疗行业的买家而言,2024年不是收入增长的大年,也不是冒险扩张的大年,收购意愿本来偏低;


卖方标的很多都经历过前几年的融资,估值虚高,但是今年业绩普遍下滑,又不愿意地板价卖掉,所以双方无法谈拢。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买家希望用极低的价格收购,如果卖家不同意,他们就观望,甚至会觉得“明年再来收购更便宜”,“价格估计还能跌”“看他熬不熬的住”。


对买家来说,收购需要钱和信心。


还有一个参考案例:110亿市值的海尔生物,收购470多亿市值的“血王”上海莱士,这个交易从2023年收购20%股份延续到2024年计划全部合并。海尔生物希望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资金来源是:换股吸收合并的形式,并同步增发募集配套资金。


这是一个信心+资金双具备的案例。


上海莱士的市盈率(TTM):26.19;海尔生物的市盈率(TTM):31.26(2025年1月3日数据)。上海莱士当前比海尔生物便宜,只是没便宜到卖家是买家市盈率一半的程度,毕竟标的具备稀缺性,上海莱士是血制品龙头老大。


为什么有的标的按照融资估值要打折打到脚踝,有的标的还能市盈率26倍卖掉?

交易价格,到底是怎么定的?2025年,真的会如同一批精明的观望买方所想的那样—— 持续跌下去吗?


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同一赛道想卖的企业太多,想买的就那几个,供过于求,价格就抬不起来,成交数量是不可能起来的。


而并购的供需关系,又和企业的产品稀缺性、市场份额有关。注意,并购估值不和市场规模有绝对关系。融资估值往往看市场规模,天花板越高,越能画估值大饼。而并购的估值,并不会把市场规模作为最重要的参考项。所以越是同质化的企业,越卖不出价钱;越有产品稀缺性、市场认可度、越高的市场份额,才能逐步有了价格的谈判空间。


总结一下,并购潮的真正到来,首先需要行业处在快速复苏期或者发展期,这才能让买家更有信心和资金;同时,卖家要想卖出好价格,就要拒绝同质化,某个赛道越“百花齐放”、大家都长的一样,越是要等待一批死亡后,才能有大且多的并购交易出现。



成功的并购,对于卖家和买家,有什么建议?


这两年依然是买方市场,对于买家来说,只要想收购,那么有太多标的可以选了,可以持续观望和砍价。只需要算好财务模型,测算好投入产出比,基本上这两年收购的标的,只要不出现经营上的大差错,都会是赚的。


买方已经很占优势了,我没什么大的建议,不过我在一些并购群里,经常看到一些梦幻的收购要求,所以想提醒一下买家,降低收购标的的理想标准,想清楚收购策略:没有高收入、高利润、还高增速的完美的企业,刚好被哪个幸运的买家便宜捡漏,收来不用管,不用投入,靠阳光雨露就能自然长大。这个梦就不要做了,不存在的,否则那么好的企业,人家为什么要卖?


要卖的企业,往往都是有一定瑕疵的,所以并购交易完成后,后期往往都要再投入,很有可能亏本的是在后面。


对于卖家而言,当下并不是很好的出售时间点。往往创始人想卖公司的时候,是市场下行和业务也下滑的时候,偏偏这个时候最不容易卖。但这一点,“择时”,非常考验人,甚至有的创业者一辈子就卖一次公司,这方面经验并不充足。那就尽量尽量,不要在业务最差的时候出售,看看还能不能再熬一熬,早一点想明白出售企业这件事,卖在“人声鼎沸时”。


对于卖家,需要分类讨论,建议大家自己判断一下,然后“对号入座”:


1)如果没有太大的投资人的回购压力,那么建议再自己熬一熬业绩,等业绩好转一些再卖,会更有谈判空间,一般交易周期可能一年,这一年里,业绩也不能出现下滑,最好还要上涨,不卖我也能活的好好的样子。(这一种是最游刃有余的情况)


2)拿过融资的企业,如果投资人也施压,有回购条款压力,业绩上1-2年内看不到好转,产品又偏同质化,内卷造成利润持续下降,账面亏空熬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建议快速止损吧,给钱就卖,创始人一分不拿,但求解套回购压力。否则再拖下去就是破产清算。我知道有一些精明的买家,就在等这样破产清算的机会,但这需要买家有兜底业务的实力。


3)对于新的早期企业创业者,如果未来是奔着被收购去的,那就一定珍惜融资来的每一分钱。融资来的钱是最贵的,回购单利最低8%,银行贷款都3%了,所以融资的钱很贵。要小心翼翼的花,减少试错的成本。争取用最少的钱,作出产品。因为收购的估值往往是融资估值的一半以下,一定要降低心理预期。


同时,如果奔着未来被收购去的,创业者也不要做同质化的产品。前面提到,并购交易的定价并不完全取决于产品的市场规模,而是取决于产品的稀缺性和市场份额,这个估值定价逻辑和融资定价是完全不同的。同质化的产品也可以做,那就只能当个“生意”,每年赚点小钱,算算几年回本,用最普通的赚钱逻辑去判断即可;如果想走并购退出路径,想着一把拿笔大钱退出,那就远离同质化产品。




未来,国内是否会出现像丹纳赫、罗氏诊断这样通过并购成长为行业巨头的企业?


长期看好,一定会有的。只是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恐怕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来成长。


买家至少要完成两次进化:

  • 从家族企业转变为现代化、体系化管理的企业;

  • 从国内市场扩张到全球市场。


我个人观点而言,2025年IVD的出海投入,应该更重于并购投入全球渠道就等同于高速公路,并购类似于造车,先造好高速公路再造车,否则造好车了也没足够的地方跑动起来,最后还是只能在国内内卷。所以,有钱的企业请把握好资金使用顺序。


最后,一定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否则,就算花钱做了很多收购,也无法成长为行业巨头。



未来IVD行业的并购有哪些趋势?


1)创新、低同质化的产品型公司的收购会越来越多。


未来IVD的证也不和公司绑定了,可以转让了,那么对于只有试剂证、但产品和技术同质化的公司而言,被收购的概率很低。


画个完美画像:有开发难度的仪器、高自动化程度、高通量、试剂原料自研的产品公司,更有收购价值。


大公司未来发展趋势是专注管理、营销、全球渠道,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应该比不过初创企业。


2)中强合并趋势。


除了创新产品型公司的收购外,在迈向丹纳赫、罗氏诊断这样行业巨头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两个中强企业的合并,提升市场集中度。


晨哨近期将重点提供上市公司并购相关服务干货!百家上市公司并购需求一键对接)。
我们将百家优质上市公司真实一手需求这个核心资源,用一种创新的模式共享给大家——通过晨哨大买手系统对接,即高效率低成本,又安全保密。


更多并购需求或合作,请点击阅读原文

晨哨并购
晨哨并购定位于全球新兴产业投资综合服务商,围绕新制造、新医疗、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资本六大行业,提供一套领先的股权投资智能交易撮合系统,及数据驱动型互联网投行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