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相比去年(438万)减少了50万!这是考研人数 10 年来的第二次下降,而且出现了更为吊诡的一幕:考研“大降”,考公“大升”。一整个“守恒定律”......
△图源:网络
1
对考研祛魅
25考研人数继续下降的这一趋势早已有迹可循,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读研的“性价比”问题。
考研不仅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还需承担一定的经济成本,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会选择先工作积累经验,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深造。
同时,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压力的增大,高校在招生时可能更加注重考生的质量而非数量,考研初试和复试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部分考生因压力过大而弃考。
那么为什么考公上岸率更低,报考的人数却越来越多?在如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比起研究生不太确定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能一步到位的公考。
其次,今年推免比例增大,保研保上了自然考的人就少了。但是不要忘记守恒定律,推免的名额越多,留给考研人的机会就越少。
那么“考研热”降温,难度下降了吗?在2025年考研的舞台上,共有388万人报名,若算上弃考的小伙伴,今年实际踏入考场的人数可能处于近几年的低谷。这让不少同学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
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报考人数有所减少,考研竞争依旧激烈。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研考国家线,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学术型硕士专业国家线均有所提高。
2
考研人的PlanB
“人生旷野,处处是岸”。
考研结束,面对强劲的百万竞争者,有的同学开始担心自己是否能过线,怎么准备复试,万一没有如愿上到梦校还有没有其他读研路......心里没底的同学不妨尝试读研的PlanB——规划留学。
根据中留服中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海外留学生归国学历认证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从2018年的25万人到2023年的38.2万人,截至2024年,这一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毕竟,“考研不是目的,读研才是目的。”
但由于信息差,部分同学对如何申请国外研究生、留学的花费、学制、回国就业认可度等可能都不够了解。接下来小天和大家聊一下两者的区别👇
且今年国内很多院校都不再给研究生提供住宿,又增加了一大笔开销。
而留学的经济成本普遍较高,包括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但实际上不同留学目的地、不同专业的花费是完全不同的,丰俭由人,也有拿到不同金额奖学金的机会。
相较于考研,留学对于跨专业的申请会较轻松一些,尤其是同学对于商科、传媒、计算机这些领域感兴趣,留学这条道路能够给你提供更多的转专业去更好学校的机会。
当然留学的准备周期也不短,因为涉及到申请材料的准备,包括语言成绩、文书等。但总体来说从申请到拿offer的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就读之后花费的时间就相对更少了,国内目前读硕 2-3 年,而留学一般为 1-2 年(部分项目甚至允许学生在工作的同时提升学历)。
两者各有优劣,你最需要弄清楚的是:适应国内外哪个的环境?未来的就业方向?家庭是否能支撑留学费用?哪个更能助力自己的理想?......
3
现在准备来得及吗?
考研后留学申请时间轴(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小Tips:
2、合理选校对晚申请的同学来说,选校更为重要,因为可能在你们申请的时间截点内会出现部分学院的专业已经关闭申请的情况,要多去搜集了解信息,避免出现错过 DDL 的情况,并且要合理选择与自己背景情况符合的院校。
现在,是时候把目光放得更远,规划未来了!
▼
星标关注「香港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