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022年4月,我国发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多次强调“传承传统工艺”和“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要求将其贯穿学生美术学习的全过程。为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渤海中学持续推进课程改革,通过校本课程及各类社团的开发与建设,于今年9月开设了以景泰蓝衍生艺术——掐丝珐琅画为主要创作形式的美术社团,引导学生体验掐丝珐琅画制作过程,感受非遗艺术的魅力。
12月11日上午,记者在渤海中学的景泰蓝掐丝珐琅社团课上看到,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金丝依照图案弯折并粘贴在底板上。他们精准控制着金丝的走向和弯曲度,镊子与剪刀流畅切换,勾勒出画面的雏形。接着,他们根据经验和想象选取颜色,用刮刀将颜色的釉料进行点蓝着色,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
“掐丝珐琅画的制作过程复杂且精细,从图案选择、选取板材、描绘勾勒,到掐丝、点蓝、淋面封胶,以及最后的晾干成形,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才能圆满完成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贾妍美说道。
美术老师贾妍美和卞卉是渤海中学的美术老师,也是该社团的指导老师。贾妍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获山东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一等奖、专业素养一等奖,省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大赛软笔组一等奖,德州市教育系统师生书画评选教师组一等奖等荣誉。卞卉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油画专业,曾获山东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一等奖、专业技能一等奖、教学素养三等奖,德州市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山东省“翰墨薪传 书写新时代”教师组硬笔书法一等奖等荣誉。
社团指导老师贾妍美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学业压力、自我认同形成、人际关系处理等多方面的挑战。景泰蓝掐丝珐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与耐心,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力与创造力。同时,孩子们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前期,为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探索校本课程与社团建设的多元化路径,贾妍美与卞卉肩负着学校的期望,在外出学习考察期间,邂逅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掐丝珐琅。
她们意识到,这一艺术瑰宝不仅能引领他们深入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还能帮助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点燃民族自豪感。
社团指导老师卞卉(右一)
学成归来后,两位老师带回的不仅是知识与见闻,更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崭新构想。渤海中学迅速组织力量深入研讨,决定在9月份新学期开设景泰蓝掐丝珐琅社团课。此消息一经传出,便在校园内引发强烈反响,吸引了全校40余名学生踊跃报名。
“我从小对绘画感兴趣,但从未接触过掐丝珐琅这种绘画与手工结合的艺术,所以我报了这个社团学习,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绘画兴趣。后来在社团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学生齐叶轩说道。
截至目前,该社团已开课13节。孩子们从最初掐丝时的微微颤抖,逐渐变得气定神闲。他们在掐丝珐琅美术社团中发现美、创造美,通过丝与沙的完美结合,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普通的一块石头、躲在角落被忽视的原木、废弃水杯、茶盘等也成了孩子们的创作取材,他们利用生活中的旧物品进行创作,装饰和美化自己的学习环境,不仅有效缓解了学习上的压力,也唤醒了对生活的热爱。”卞卉说道。
渤海中学副校长翟立锋表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渤海中学将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将景泰蓝掐丝珐琅引入美术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非遗文化,提高艺术修养。
近年来,庆云县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各中小学校开设各具特色的校园社团,以独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剪纸社团、刘贵哈哈腔社团、冰壶社团、篮球社团、射击社团、掐丝珐琅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寓学于乐,美美与共,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接下来,庆云县教体局将继续创新活动内容,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阵地,持续丰富课后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帮助学生茁壮健康成长。
什么是景泰蓝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又叫景泰蓝,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且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古代波斯,随后传入中国。传播过程中,在制作工艺、表现手法和实际内容上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掐丝珐琅画又称景泰蓝工艺画,在依照明清皇庭手工制作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油画、彩嵌等中西方表现技法,纯手工制作,经设计、描图、掐丝、点蓝、封面等十几道特殊工序制作而成。画面保持了金丝镶嵌,线条精细清晰,色彩丰富自然,工艺精深严谨,极具立体感。
庆云县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