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金翔龙院士:
金菊红枫灿,秋冬气始交。在您九十寿辰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工程院,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贺,向您和您的家人表示最诚挚的祝福!
您是著名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专家,我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您长期致力于我国边缘海的海底勘查与研究,推动了我国浅海海底油气勘探的起步;您率先开展我国渤海、黄海、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对中国海的构造格局、地壳性质与演化、以及边缘海的演化模式提出了重要论述;您主持的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勘查工作,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做出卓越贡献,受到国家表彰。
您心系民生、胸怀天下。在勘察与研究太平洋的基础上,您积极推进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为国家争得太平洋的理想矿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我国进入大洋勘探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您高瞻远瞩、治学严谨,积极为我国海洋科学领域发展建言献策;您提携后学,桃李满天下,为海洋科学领域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您淡泊明志、孜孜不倦,长期心系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您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松龄长岁月,鹤语寄春秋。衷心祝福您生日快乐!身体安康!
中国工程院 李晓红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
石油被喻为“工业的血液”,而上个世纪60年代,当资本主义强国都在向大海要石油时,我国的海洋研究仅仅停留在测量海水深度和海底采泥等最基础的方面。学地质出身的金翔龙坐不住了,他一方面抓紧时间增补知识,拓宽自己在数学、物理、无线电工程等方面的涉猎;另一方面积极跑各部委、单位进行协调,在各方的支持下,他拿到了时任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的介绍信,最终从石油部要到了刚研制出来的第一台地震仪。
就这样,金翔龙与秦蕴珊、范时清等在中科院系统创建了我国最早的海洋地质研究实体,与此同时又与鲍光宏、刘光鼎等在中科院系统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海洋地震勘探队伍,确立了在渤海进行地震勘探找油的目标,为我国海洋地球物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60年代的科研条件相当艰苦,虽然有了地震仪,但是震源用的就是普通炸药。“那时我们就和整舱的炸药吃住在一起,干什么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留神,整条船都遭殃。”金翔龙笑着回忆,“勘测时要求两分钟放一炮,电线皮的接线只能用牙咬,几百个线头咬下来,牙都松了,年轻的时候我就已经满口假牙了。” 就这样,靠着自己编制的长电缆,用着自行改装的检波器,枕着满仓的炸药和雷管,金翔龙和其他同志一起完成了我国海上第一条地震剖面(龙口—秦皇岛),用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实现了我国海上勘测“零的突破”。
自此以后,金翔龙先后协助过1960年地质部和1966年石油部的下海任务,他还应石油部鲍光宏同志的要求,帮助选址海南莺歌海作为海洋勘探基地,推动了中国浅海石油的早期勘探。经多年的实践,他所提出的我国海底构造观点和油气资源的评价,相继被勘探与生产部门采纳并证实,现在,渤海、黄海、东海的海面上树立起一座座钻井平台,那些汩汩而出的石油里浸润着金翔龙半生的心血。
作为我国第一代海洋地质工作者,金翔龙始终关注着海底矿产资源,进入海洋二所后,他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不再满足于在我国近海勘测石油资源,而是前瞻性地看中了大洋这块巨大的宝地。大洋矿产资源是当前国际资源争夺的一个焦点,特别是世界洋底矿产资源的国际发展趋势及其引发的斗争日趋剧烈,围绕洋底多金属结核的勘探与开发出现了激烈的国际竞争。某种意义上,这场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实力的考量,也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1990年 12月,金翔龙走上联合国的讲台,作为国家代表接受联合国对我国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区申请的技术审查。那是金翔龙第一次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会议由联合国副秘书长南丹主持。尽管之前他参加过一些国际的学术会议,也在外国专家面前阐述过自己的论文,但是他清楚地知道,今天,他发言的成败将关系到能否争得国家的权益、能否为子孙后代奠下一片基业,心中陡然感到一阵紧张。
“开始确实比较紧张,手都在微微颤抖,但是当一张张专业的图表在大屏幕上打开,我看到那些熟悉的地图和数据,心情终于稳定下来。”金翔龙回忆起这场事关重大的发言仍然激动不已。面对那些自己亲身策划与参与得来的数据,他向与会的各国专家阐述我国在太平洋勘探区的面积与位置、使用的调查手段与船只、勘探的程序与精度、矿区的选定与划分的原则和矿区的分配方案,结尾时,他说道:“中国的申请方案在具有相等商业价值的含义上是最佳建议,诸位专家在检验与计算后一定会发现这句话是真实的。”本来,他只想用这句诙谐的话缓和一下会场内紧张的气氛,想不到竟引来一片掌声。
那次联合国之行,经过与会专家们激烈的技术争论和与南丹数次的单独谈判,最终,金翔龙和他的团队在东太平洋为我国争得了 l5万平方千米面积的多金属结核理想矿区,这片位于夏威夷群岛东南逾4000米深海底的矿区使我国从此进入了大洋勘探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先驱投资国”。
之后的10余年,金翔龙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联合国规定的框架内,使我国从已有的l5万平方千米理想矿区内,获得了7.5万平方千米“丰产田”的开采权。这块“丰产田”位于东太平洋海底,水深4900-5400米,初步估算资源量有4.2亿吨多金属结核,其中锰 11175万吨、铜406万吨、镍 514万吨、钴 98万吨。在当前可预期的回采率的条件下,可满足年产300万吨多金属结核开采20年,这些金属矿产资源一旦开采和冶炼出来,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我国的稀有金属供需紧张的矛盾。
斗转星移,转瞬间几十年过去了,金翔龙为祖国的海洋科学奋斗了大半生。然而,他依然没有休息的意思,仍然拼搏在祖国辽阔的海疆上。
1991-1995年的“八五”期间,金翔龙技术主持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地矿部和国家教委等共同承担的“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勘查和资源远景评价研究”国家攻关项目,并主持、负责国家海洋局承担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与开发研究”国家重大专项。由于此项目的总体研究水平高、成绩突出,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管理有重大贡献,项目和个人均受到国家表彰,金翔龙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同时,两个项目都获得了国家海洋局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金翔龙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由他大力推动创建的国家海洋局海底学科重点实验室(现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也在杭州揭牌。2000年,金翔龙主持的“863”课题“海底地形地貌的全复盖高精度探测技术”结题,开创了海底地形地貌电子数字化成图技术和扫描成像技术,研发了多波束海底地形电子成图系统MBChart、海底声像处理系统SBMapper、声学超短基线定位系统USBL等科技产品,其中“深拖系统海底电视图像处理技术研究”获2001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三等奖。
进入新的世纪,金翔龙开始为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殚精竭虑。他所主持或参与的各种重大课题无不为我国的海洋安全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提供助推的力量。“我做的工作,都是为了造福后人。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从海洋的大宝库里获得丰厚的回报,我从不后悔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海洋。”金翔龙如是说,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位海底科学家的赤子情。
►陈大可院士荐书!唐佑民研究员团队:集合滤波数据同化方法及其应用
►《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丛书》正式出版!
►《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报告》正式出版!
►吴立新院士等: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关键领域、总体思路及资助布局主要问题
►“现代水声技术与应用丛书”正式出版!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正式出版!
►《海洋牧场概论》正式出版!
►戴民汉、周忠和院士重磅推荐!国内首套极地海洋科考绘本出版!
►《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和《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出版发行!
海
洋
书
屋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服务海洋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