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
红灯停,绿灯行
礼让行人的车辆井然有序
餐馆里
顾客自觉打包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光盘”行动成为新风尚
街头巷尾
田间地头
总能看到一抹忙碌的“志愿红”
用志愿服务擦亮“文明招牌”
……
如今的双柏
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映入眼帘
润人心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双柏县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方针,围绕“建设为民、建设利民、建设惠民、建设靠民、建设育民”的根本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群众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宣传者、共享者,常态长效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改善,城市管理日趋精细,城市民生温度更加彰显,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有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抬眼可见的变化,触手可及的美好,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让双柏这座静谧秀美的小城更富活力、更具魅力、更有动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
建设为民 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广大居民希望多规划停车位,对巷道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我们社区积极响应,尽可能满足群众诉求。”东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冬梅说,他们在入户收集居民意见后,便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部分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进行提升改造,规划停车位120余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0余盏,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东城社区居民李莲米高兴地说:“家门口环境更美了,停车更有序了。特别是路灯更换了以后,安全感更强了,大家都很满意。”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双柏县基层社区围绕社会市域治理、公共环境整治、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广泛收集民意,并汇总梳理形成台账。目前,针对广大市民提出的共性意见建议,有关单位正根据问题清单积极推进整改,力求将群众的“呼声”转化为“掌声”,确保市民关切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应是人民满意的城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双柏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问需于民,以问题为导向,抓住群众所需所盼的“关键小事”,哪里困扰群众就向哪里出手,哪里群众体验不好就向哪里出招。
双柏县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志愿者深入社区居民家中上门宣传、入户调查,开展建设文明城市意见及“好点子”建议征集,注重将问题收集在平时、解决在日常,在整改提升中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夯实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基础。同时,多次举办座谈会,面对面聆听群众心声,主动收集群众对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全城营造“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推动民声转为良策”的良好氛围。意见建议梳理汇总后,各职能部门积极认领,有关领导第一时间带队实地查看,能整改的现场整改,需要后续整改的明确整改方案与时限,持续深入推进各领域民生工程建设,用心用情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建设利民 赋能城市品质“蝶变”
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双柏县从小事切入、从细节着手,一桩桩推进、一件件落实,一项项利民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小小菜市场,连着大民生。近年来,双柏县对城区农贸市场进行了提质改造。走进长晟农贸市场,市场内宽敞明亮,蔬果区、肉类区、熟食区划分清晰,公平秤、公示栏一应俱全,逛市场如同逛超市般舒适。“干净整洁,商品的种类也更丰富了,菜品新鲜,价格也公道,从来没有出现过缺斤短两的情况。”市民刘女士对市场的变化赞不绝口。
见微知著,除了小小的菜篮子,城市体验感也是影响市民幸福感的大事。
风光旖旎的口袋公园,绚丽的景墙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的查姆湖景区,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深度保洁后的大街小巷,道净路广、触“地”可及……漫步在经过精细化管养的公园、道路上,满眼皆绿意、处处是风景。
学位、床位、厕位、车位……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高品质生活。双柏县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提标、市容市貌提亮、交通秩序提优等“十大提升行动”,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400套,新增医院床位500个,改(扩)建学校58所、改厕1.5万个;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科学配置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改造提升3条主干道、8条背街小巷、36个老旧小区;新建农贸市场2个,新增绿化面积915亩,实现污水纳管、垃圾分类全覆盖,主次道路机扫率、洒水率达100%;新改建停车场8个,增加停车泊位1300余个……
窗口单位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部位,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环节。近年来,双柏县不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政务服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数字政府,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件事一次办”,使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建设惠民 助力民生幸福“加码”
“今天非常开心,我们学会了摄影技术、提升了防范诈骗意识、掌握了身心健康知识,叙了家常,还收到了实用的小礼品。用这种鲜活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这样的节日氛围真好。”今年重阳节,双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九九重阳齐欢聚 孝老爱亲共倡导——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重阳”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与。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广场里吹拉弹唱热闹非凡、彝绣体验馆助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一幕幕惠民暖心的幸福画面陆续上演。多年来,双柏县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精神力量为着力点,依托重阳节、中秋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开展敬老、爱老、孝老等各类活动120余场(次)。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活动、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活动650余场(次),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打造“幸福里”零工市场,组织招聘会11场(次),为企业及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政策咨询1234次,累计接待零工人员1389人,推荐就业200余人,有效解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困难问题。创新成立“如家信访窗口”和“老杨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36%,双柏县荣获“州级先进平安县”殊荣。“八五”普法深入推进,1个国家级、6个省级、9个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通过复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执法满意度位居全州前列。
城市更美好,生活更幸福。以追求人民生活幸福为底色的文明城市建设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做实了民生幸福“里子”。
建设靠民 激活共建强大“引擎”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通过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市民的思想得到了改变,从拒绝清理到亲自打扫,从不愿拆除到主动拆掉,从不文明行为到“你好、我帮你”的转变等等。
“对占道经营的商家,要讲解政策、阐明立场,劝导商家主动归店经营;对乱停乱放的车辆,要及时与车主沟通、文明劝离……”在妥甸镇西城社区见到志愿者王光荣时,他正在与社区其他志愿者交流如何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您好,请把车停在划定的停车位里。”“请将电源飞线收回家,这样很危险。”“请不要乱扔烟头,争做文明有礼双柏人。”街头巷尾,许许多多像王光荣一样的志愿者对不文明现象进行规劝,普及文明建设内容,用一言一行温暖带动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
双柏县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416支,吸纳注册志愿者3.5万余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普及、环境卫生整治、医疗卫生服务、扶贫济困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48600余场(次),总服务时长达20多万小时。深入打造“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周五志愿服务日”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6800余件(次),受益群众近5万人(次),“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道路边,乱停乱放车辆的少了,遛狗系绳的多了;公交车上,吃东西的少了,让座位的多了;楼道间,“牛皮癣”、杂物少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人多了……如今,市民们积极为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建言献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能量。
建设育民 培植社会德善“沃土”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双柏县城的各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背街小巷、社区小区,一幅幅公益广告、一个个景观小品彰显双柏特色,抬眼可见、驻足可观、入脑入心。
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
最近,行走在双柏县城,看到宽敞整洁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秩序井然,一个个真诚的微笑、一次次温暖的礼让、一句句礼貌的问候……如今的双柏,文明理念已内化于广大市民心中、外化于平时言行里,文明有礼已然成为每个市民的日常行为习惯。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县85个村(社区)、1595个村(居)民小组、2035个自然村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刊播公益广告8000余条(次),安装公益广告景观小品30余处,设立善行义举榜700余条(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日趋浓厚。深入推进“五大建设”,县级以上文明村创成率达82.2%、文明乡(镇)100%,县文明委成员单位100%创成县级以上文明单位,累计创成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9个、省级文明单位12家、省级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家庭2户。健全“道德模范”“双柏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选树机制,涌现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中国好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云南省道德模范、2022年度“云南十大新闻人物”杨绍兴,带动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建设典型、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文明引导、关心关爱、爱心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956场(次),参与志愿者124950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急事难事7800余件(次),受益群众23万多人(次)。
文明如水,浸润千家万户,滋养着美丽双柏,传递着全城市民的热爱和自豪。
(通讯员 崔剑龙 赖梦瑶 周晓娟/文 双柏县委宣传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