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为民生之本。近年来,西双版纳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促进就近就地就业的部署要求,以建平台、育产业、强本领为抓手,持续打造“就在群众身边”服务品牌,不断持续强化产业吸纳就业和技能培训赋能,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橡胶是西双版纳州的七大重点产业之一,以橡胶为第一支柱产业的勐腊县,目前共有橡胶加工企业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橡胶产业从业人员15.36万人。在勐腊县田野橡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装卸车间,工人们正在对乳胶物料进行分流、打包,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抽样质检。
勐腊田野橡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厂长崔大勇说:“我们公司近三分之二的员工都是本地人员,能提供生产操作岗、技术人员岗、生产管理岗及配套的文职工作岗位。”
像这样在家门口就能务工的产业车间在西双版纳不在少数,橡胶、普洱茶、热带水果、小糯玉米等农业产业的种植、收获、加工环节,都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通过组织化开展转移就业,全州农村劳动力州内转移就业占比在97%以上,充分发挥了农业产业在吸纳低技能劳动者就业方面的“稳定器”作用。
为持续拓宽群众“薪”业态,西双版纳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创新推出“返乡创业做电商”专项行动。在直播间介绍产品的主播二爬,是贺开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之一。今年5月,二爬等本土主播与合作企业创建了“云端贺开”抖音账号,开播以来销售额近20万元,为村民拓宽了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返乡创业青年二爬说:“我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家乡来做电商主理人。一方面为我自己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其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去推广家乡一些好的产品,比如说茶叶、玉米之类的农特产品。”
近年来,随着乡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双版纳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热,同时也带动了村民们就业增收。景洪市勐罕镇曼嘎俭村所辖村民小组保存有完整的佛寺、佛塔和傣族传统干栏式建筑,其中曼峦站村民小组通过“政府+专家团队+村集体+村民”的模式,将闲置宅基地和傣楼打造为民宿,全域开发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村民除了割胶之外,有了新的增收渠道。
景洪市勐罕镇曼嘎俭村委会曼峦站村民小组村民岩翁罕说:“民宿目前是试营业,每间房每天的价格是380元。旺季的时候,都早早预订出去了,现在在家里就赚到钱了。”
景洪市勐罕镇曼嘎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玉光保说:“我们曼嘎俭村委会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绿化美化行动,村子变得更美了,发展乡村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新路子,村民也有了更多的收入。”
勐腊县勐腊镇曼龙代村委会曼龙勒村民小组党支部引进勐腊县河马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企共同打造的“周末生态赶摆场”在当地小有名气,村民们不仅可以摆摊售卖农特产品和各类美食,公司还为村民提供了后勤、演员、导游等就业岗位。
勐腊县勐腊镇曼龙代村委会曼龙勒村民小组村民依务叫说:“我们几个伙伴一起卖牛烂烀,每人每个月能分到2000元左右,国庆节、春节收入会比平常更多一些。”
勐腊县勐腊镇曼龙代村委会曼龙勒村民小组村民罗建成说:“来景区这边上班,月收入的话跟外面差不多,最主要一点是在这边上班可以照顾到家里面的老人、小孩。”
多元化拓岗不止于此,傣锦、傣陶、傣纸等家庭式非遗手工作坊的兴起,也让村民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在勐海县勐混镇曼扫村委会曼召村民小组就有4家傣族传统手工造纸的成品加工坊,村民们农闲之余可以到加工坊打零工赚钱。
勐海县勐混镇曼扫村委会曼召村民小组村民岩叫说:“我们是2016年开始做傣族传统手工造纸的成品加工,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自己慢慢摸索,有一些销路了之后,我们就请村民来帮着一起做,现在有16个工人。”
依托特色建筑和优美环境开办民宿、举办周末“赶摆”、美食“赶摆”、体验雨林徒步、打造非遗文创产品……在西双版纳,发展乡村旅游的不同模板,真切地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
西双版纳州委书记朱家伟说:“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西双版纳州坚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度组织化就业促进机制,坚持以产业的高度组织化带动就业的高度组织化,着力构建以橡胶、普洱茶、热带水果、小糯玉米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鼓励开发家庭作坊式就业帮扶车间,多元化拓岗促就业,让群众生活在家、就业在家、幸福在家。近5年来,全州城镇新增就业5.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9万人以上,为全州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产业兴旺则乡村兴旺,一个产业关系“万户衣食”。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了乡村的巨大变化,橡胶、普洱茶、热带果蔬,这些西双版纳的特色资源物产,发展成了稳岗扩岗、联农带农的民生产业,实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正在焕发蓬勃活力,农文旅融合发展让群众增收的渠道变多了,日子富起来了,生动诠释了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