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空难涉事负责人突然在家中死亡,令人想起在国外坠机遇难的中国巨星!

文摘   2025-01-25 11:24   陕西  
点击上方名片加关注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前段时间,济州航空客机,
在韩国务安机场坠毁,
飞机与跑道尽头的,
混凝土墙相撞后爆炸起火,
机上仅两人幸存。
一堵混凝土墙,
成了飞机失事的“真凶”,
这起空难闹得沸沸扬扬,
如今又有了新的消息。

21日,韩国警方称,
主导了该机场混凝土工程项目的,
前韩国机场公社社长孙昌浣,
被发现于家中死亡,
目前,正在调查其死亡原因。

有网友说是负罪感和耻辱感,
压垮了一个人的生命。
也有人说,
感受到了巨大历史性的,
一些模糊的东西,
和个体一生的局限的一些东西。

谜中谜,案中案,
很多发生的事情的确很难评,
也令人无法细思,
但历史中的每一起沉痛事故,
都会带来血的教训。
韩国这场空难,
让人想起过去一起国外坠机事故,
令中国人的心冰冷无比,
因为那场惨烈灾难,
夺走了一位,
改变国人命运的巨星的生命!

他叫:黄志千。

遥想当年,
他是何等的天之骄子,
雄姿英发。
一手握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证,
一手拿美国密歇根大学,
研究院录取通知书。
1946年,
黄志千去英国深造航空设计技术,
那个时候,
英方禁止中方人员进入设计部门,
其核心技术资料也全面封锁,
可他的到来,
成为令英方无法拒绝的唯一例外。
因为他实在太优秀了,
英国人,
请他负责机身后部结构设计,
下的命令是:
什么机密文件,
什么机密部门,
通通都要为这位中国人敞开!

第二年,伦敦郊外,

一架喷气式战机在白云间穿梭,

全球航空界瞩目,因为它,
创造了飞机飞行速度的世界纪录!
而这架战机的设计制造者名单中,
黄志千的名字被着重提到。
那个时候,
难以想象他会有多前途无量,
年纪轻轻才30岁出头,
英国给他最好的待遇,
最大的尊重。
他不用再做任何挣扎,
就已经跻身上流社会。
人这一生所追求的名也好利也罢,
他什么都有,
可是,他又什么都不要。

因为他知道了那跨越千山万水,
抵达英国的消息,
他千疮百孔的祖国浴火涅槃,
新生的国度在召唤赤子的归来!
黄志千坐不住了,
即便国外繁华锦绣胜于国内百倍,
他也全然顾不得……

黄志千在国外

其实,对于国内的贫穷落后,
黄志千早已想过,
可直到1949年回国后,
他才真正明白了,
自己面对的航空事业,
是完完全全的空白。

什么都没有,没有技术资料,
没有试验设备,
没有专业设计人员。
他负责筹备航空工业建厂,
当时全团队里见过喷气式飞机的,
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和国外的落差何止天上地下,
没有任何的办法,

只有一条无中生有的路途。


站在这一穷二白的土地上,
黄志千的心志却比这天还要高,
他说,
我们要搞亚音速喷气式教练机,

性能要和世界同类飞机相当,

飞行速度要达到世界前列!
那年,
他们对着上万张设计图纸,
没日没夜的进行筛选研究;
那年东北的风比钢铁还硬,
 比冰雪还冷,
黄志千在风洞实验,
彻夜没停几乎冻成雪人。

机身材料是他们自己焊接的,
飞机模型是他们自己搭建的,
核心技术是他们拼命突破的。
一群筚路蓝缕之人,
最终成就出不世伟业:歼教-1
这架飞机是,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
也是第一种喷气式飞机。

1958年,歼教-1惊天试飞,
世界对此的评价是:
其技术难度,
在中国当时的航空工业史无前例。


歼教-1的成功,
为我国飞机研发的技术壁垒,
破开一道曙光,
而黄志千一步一步,负重前行。

1961年,苏联向我国有偿转让,

米格-21型飞机的生产权,
但是不包含设计资料。
老大哥很友好,
说没有设计图纸不怕,
我们派技术专家指导。
结果转头一个苏联专家都没留,
我们空有生产线没有设计图,
根本无法组织生产

此时此刻,黄志千临危受命,
亲自制定设计方案,

搞定体气动布局,结构强度,

最终保证该型飞机仿制成功。

同年,

他担任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

组织领导了,

初教-6型初级教练机、

强-5型强击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又主持完成了,
东风107、东风113飞机、
雄鹰302型飞机的总体设计。

歼教-1,初教-6、强-5、

米格-21型、雄鹰302型……

可以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部分飞机型号,
都与黄志千这个名字直接相连!

再看看在回国之后,
最意气风发的十年岁月里,
他创立了多少彪炳史册的中国第一:
设计中国第一架,
自行设计的喷气式飞机,
建立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

筹备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所,

领导主持,
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前期研制。

只是,
如此一代赫赫航空宗师,
遭逢的最终命运令无数人悲叹!


1962年,
美国高空侦察机频频入侵我国领空,
因当时我们的战机航程有限,
高度也不够,
无法阻止对方环绕窥伺。
在知道我方战机弱点后,
美机愈发肆无忌惮,
他们研发出了高空高速轰炸机,
制定定点清除我国核设施计划。
没有核力量的保护,
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彼时,
中国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急需新式战机来保家卫国!

这款战机要求特别高,

要速度快、航程远、战斗力强。

可是当时,我们所具有的,

仅仅是仿制第一代超音速战机的能力。

而新型战机,

是不光要自主设计,

且还要达到第一代两倍以上的水平,

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在经过严谨周密的准备后,

这架战机终于立项。

后来的许多许多年,

新中国在守得和平、

赢得尊严的较量中,

绕不过这架叫歼-8的战机,
而歼-8在艰难诞生的过程中,
绕不过一个人:黄志千。

1965年,

黄志千担任歼-8首任总设计师,

身负战机研发重担,

他知道自己扛在肩头的,

是无数人的安危。

为了歼-8的诞生,

他走遍全国空军部队、院校、机关,
收集意见800多条;

他编写《歼-8型飞机强度计算原则》,

飞机制造理论尽在其中;
他带领无数青年才俊,
整理出了战机研制方案。
在短短的几个月,
他为战机,为祖国,
做尽了筹谋打算,
却奈何命运既定,无法更改。

那年春暖花开,

距批准歼-8战机研制方案仅仅3天,

噩耗传来:

总师黄志千在国外购买设备时,

因所乘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年仅51岁,

这短暂而恢弘的人生,

就这么消逝于人海!

正值大国重器艰难起步之际,

最能扛鼎之人却……


天何不公,天何不公!
令我一代国之巨星,
出师未捷身先死

国内航空界一片悲戚,
这是一场巨大的损失,
因为,
中国正面临着战机技术的棘手难题,
可最能解决问题的总设计师,
却不在了……

失去了黄志千这位领军人,
谁还能扛起大国重任,
歼-8还能飞起来吗?
答案是:
一颗巨星陨落了,
可他给中华民族的苍穹,
早已布下满天的星斗!
他留下一个保家卫国的曾经:
组建飞机设计室、飞机研究所,
主持七个型号的战机设计研发,
建设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队伍。

他留下一个群星璀璨的未来:
中国飞行设计专家、
歼-8代总师王南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歼-12飞机设计师陆孝彭;

航空界唯一两院院士、

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歼-7战机之父”屠基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
飞豹歼击机总设计师陈一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
超音速飞机设计师管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
这些航空界赫赫威名的大牛,
当年都是黄志千培养的年轻骨干!

点击图片查看顾诵芬的故事

在黄志千遇难后,以王南寿、
顾诵芬为首的年轻团队,
担当起总师职责,
他们用了近五年的时间,
顾诵芬更是两次以身试险,
最终完成首任总师黄志千遗志,
成功将歼-8送上蓝天!
歼-8,
第一架属于中国人自己的,
高空高速战机,
在苍穹之上,
守护了祖国人民30年!

而歼-8首飞那天,
战机团队的每一个人,
都不约而同地怀念同一个人:
黄志千。
他们说:
当年总师从国外回来,
把攒下的每一分钱都捐给了国家。
他们说:
为了工作需要,
总师根本顾不得自己,
他直到38岁才成家。
他们说:
总师报国无悔,奉献舍我其谁,
他影响到的,是几代航空人,
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很多年后,
顾诵芬作为代表,
领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时,
说了这样的话:
“此刻我的脑海中,
闪现的不是战机首飞,
而是我的恩师黄志千,
他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
夺走黄志千生命的那场空难,
其事故如何发生的依然是个谜。
而惨烈的空难,
给人留下血的教训,
在失去黄志千之后,
我们的战机总设计师鲜少出国,
毕竟最安全的地方,
永远都是自己的祖国。


如果说此生有所钟爱,
那一定是中国,
如果说此生为何而来,
那一定也是中国!

黄志千,

匍匐在地,一生不悔,

在航空伟业最脆弱的时候,

用自己炽热的胸膛,

怀抱起过大国不屈的梦想。

他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
他撑起了大国的脊梁,
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这位与中国航空辉煌同在的巨星!


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公众号:人间颂


华人星光
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子为棋,点兵点将点江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