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他考上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
这是中国最早,
也是当时最优秀的大学之一,
毕业后进入新华银行,
虽然当了新华银行秘书长,
中国人民银行也请他兼职,
但到底薪水和国外差了几百倍。
然而铜臭多少,
不影响他尽情施展才学,
有人曾问为啥回来,
他说:“我认为中国有希望。”
后来又和这些老乡友人来往,
他们有的指点他拼音文字,
有的修改他闲来写的《中文十讲》,
整日耳濡目染,
又利用闲暇时间学习,
还写了几篇关于文字改革的文章,
就这样,他成为了“业余语言学者”。
业余又如何,也可了不得,
周恩来亲自点名,
那个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周有光,
来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吧。
会议结束就任命他为:
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一研究室主任。
这一年他50岁,
殚尽竭虑三年后,
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
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
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
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周有光的申请,
认可汉语拼音方案,
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方块汉字,
经由26个字母流传到全球各地,
不仅如此,电脑和手机普及后,
汉语拼音输入法取代了五笔和手写,
成了全世界最流行的中文输入法,
小小拼音,
搭建起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业余”的周有光,
从此被誉为“中国汉语拼音之父”,
每个学过汉语拼音的人,
都欠他一份“师恩”,
这声“老师”,他受得起。
中华五湖四海,言语糅杂,
各地说的方言互相听不懂,
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感叹:
“唉,开会我用英文演说可以,
怎么说中国话就没人听得懂。”
于是推广拼音的同时,
周有光提出了推行普通话,
有人问:
“让56个民族都学拼音说普通话,
这太难了,你就那么有自信?”
他回答:“我知道很难,
但是如果我们不做的话,
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普及推广,
晚年的周有光,
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
互联网时代,他也成了网民,
在网上读各种有趣的文章,
100岁后,
周有光甚至使用智能手机上网,
他提出“终生教育,百岁自学”,
学海无涯,
只关乎内心,无关于年龄。
叶圣陶曾说:
“谁娶了九如巷的张家姑娘,
谁就会幸福一辈子。”
大姐张元和嫁昆曲名家顾传玠,
婚后几十年,
睹人世沧桑,岁月无情,
历战争逃亡、十年摧残,
那些伤痛悲喜都已经离去,
惟独张允和与周有光还恩爱如初,
两双手从稚嫩到长满老茧,
仍旧握紧了对方。
他们相敬如宾,
上午喝红茶,下午煮咖啡,
每日要碰两次杯,谓之举案齐眉,
几十年如一日,幸福的羡煞旁人。
被称为“四朝元老”,
世人所期盼的人生美好,
周有光全都经历的真真切切。
许倬云评价他:
“继承中国文化之结晶,
又接受现代文明之果实,融会贯通,
诊脉中国痼疾,针砭当时弊病”。
李泽厚称赞他:“不为潮流而动,
对任何尖锐的问题,
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
尤其不简单”。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说:
“周有光,
是一百年来无数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
诗人邵燕祥说:
“他是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这位集荣誉于一身,
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却始终朴实无华,
他的书室只有9平方米大小,
一张80年代的旧书桌,
一个大书架,两张椅子,
就挤得满满当当。
人们都说书室太小,
周老笑笑:
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没错,
书桌何须大,贵有大文章。
渡尽劫波心自在,
富贵虚名与我何干?
2017年1月14日,
周有光挥别尘世,
倾其一生三行建树,
无论哪个领域都能极尽翘楚,
时间是生命的长度,越用越短;
视野是生命的宽度,越看越宽。
他一辈子活出了别人的三生三世,
他的学术财富,
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给民族未来开阔恢弘的文化画卷;
他的精神财富,
如亘古永恒的灯火,
照亮世世代代前行的路途!
泽被天下谁人知?
今天,2025年1月14日,
周有光逝世8周年祭日,
这位于国于民贡献非凡的传奇老人,
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缅怀!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