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这艘舰船背后是痛苦的血泪。
2000年世纪之交,
中国海防弱,
海境我们听到的,
是一次次刺耳的磨刀声。
中国如果想要驰骋深海,
就一定要拥有航空母舰。
但此前中国没有一艘航空母舰,
只能靠从苏联买来的废弃舰船:
“瓦良格号”入手,
进行研制改建。
当时,“瓦良格号”废弃很久,
破损严重,
我国科研人第一次接触航母,
很多方面都是一片空白。
要想修补好这艘巨轮,
谈何容易,
为此,一批热血科研人,
决意踏上这条万里征途!
在航母这个号称,
世界最为复杂的巨型系统工程平台,
中国人没有一点经验,
也没有一张图纸,
更没有任何的规范标准。
所有参研单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是时间紧迫、工作量大,
要想成功,唯有拿命相拼!
那时候,科研人在北方,
遇上了五十年不遇的严寒。
整个团队,
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
连续多天进行户外工作,
也曾经在高温高湿高盐的岛礁坚守,
蹲点一次就是好几个月。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
节省试航时间和保证实验环境,
大家一般都在晚上十点,
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工作。
冬天的海湾,深夜寒风凌厉,
待在甲板上半小时就浑身冻透,
在那刺骨寒风里,
为了精确掌握第一手试验数据,
他们在甲板上一站就是一整夜,
天亮之后还要拖着疲惫冰冷的身体,
回到舱内进行数据分析。
王治国说,
他们用了15个月的时间,
干完了30个月的工程量。
同一部门,
约有15位同事倒在工作岗位上。
“很多人都是平常工作、战斗在一起,
有时候想起来,
感觉他们还在身边,
心里挺难受的。”
王治国说:
“因为过去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
都能经常碰面,
回去跟家里人提起时,
家里人也很难受。”
辽宁舰副总设计师孙光苏,
曾在节目中,
披露这艘航空母舰建造的艰辛。
当时在建造航母的过程中,
他拼命奋战的时候,
妻子却患上了癌症。
他并没有过多时间去照顾妻子。
后来妻子去世,
他都没来得及去看最后一面。
“国家亟需航母,
来守护海域守护14亿人民,
既然肩负了这样的使命,
我们一秒钟都不能耽搁!”
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一句:
家国为重。
在这15位献出生命的国家英雄当中,
这个为中国海天而生的男人,
从北大航空航天专业毕业后,
在沈阳飞机所付出了自己的30年。
很久前见到儿子那一次,
竟是最后一面。
“妈,儿这一生对得起党,
对得起人民,
对得起国家……
只是,对不住您了!”
是罗阳这样的人,
用生命守住了我们的梦,
也用血肉捍卫了祖国的强大!
今天,
当辽宁舰游弋在深海,
我们的心中除了骄傲,
还有深深的敬意和感恩。
因为有罗阳这样的巨人托举,
如今的中国,
不再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
如今的江域,
不再有别国船只的盘踞!
光辉岁月,国士无双,
我们会牢牢铭记,
人民海军的今天,
中华民族的今天,
就是罗阳这样的大国不屈者,
就是15位因公牺牲的航母研究员,
倾尽一生为所有人开创的!
感恩先辈,
国家因他们而强,
百姓因他们而安!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