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轮转,岁月不停
二十四节气
又开始一轮新的循环
明天(2月3日)22时10分
我们迎来春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
“立春”一词
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现
当时的人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
发现每年到了这个时候
大地开始复苏
万物开始生长
因此将这一天定为立春
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后第一个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第二个五日,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第三个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在我国民间素有
“立春大如年”的说法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也是祈岁纳福的时刻
在过去民间要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
来祈愿风雨调和,国泰民安
那立春这天
苏州都有哪些习俗呢?
▽
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万物生。古人把农事叫作春事,农忙叫作春忙。古籍记载:“冬寒无事,并人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黄庭坚有诗写道:“田园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种的时节。因此,说到耕地,也应该称为春耕。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以前的做法,由当地执事者聘请纸扎能工巧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包,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当地执事者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膜拜。
在立春到来时
苏州人还会讲究一些吃食
立春时节
虽阳气渐升,百草回芽
但阴寒未尽
还是要听从长辈们
“春捂秋冻”的叮咛
做好立春养生
虽然立春意味着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至少需要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如果过早脱掉冬装换春装,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所以立春后早春时节,应该提前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最短也要再“捂”10~15天。
初春的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各种疾病的发生,预防措施必不可少。“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上午8时左右,一般气温较低,空气质量也较好,是开窗通风的好时机。此外,居室至少还应在午睡后和晚睡前开窗通风。
立春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因春在五行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具体到人体脏器就是要重视养肝,早睡早起,舒畅身体,调达情志。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苏州人讲究“春捂”。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应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俗话说:“百草回芽,旧病萌发”,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立春这天
立下一年好晨光
立下一年精气神
莫负春光,莫负梦想!
来源|苏州新闻综合自新华社、人民网科普、人民日报、方志苏州、苏州发布等
编辑|苏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