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合肥·温情潮映
我们的节日·春节
大年初四,年味正浓。
这个春节,
你都带了哪些年货走亲访友?
今天,
合肥日报传媒集团“科技创新观察团”
也带着“科技年货”来串门啦!
这份“年货”里也带着属于未来的答案——
在合肥,创新不仅是城市的基因,
更是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过去一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5万辆、增长81%,出口增长3.3倍,越来越多“合肥造”汽车驰骋道路;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综合排名全国首位;家电、装备制造加快迈向高端化;人工智能产业,智能语音技术助力央视首届“无障碍春晚” ……战新产业聚链成势。
量子信息产业集聚企业数居全国首位,聚变新能公司获央企注资,商业航天汇聚企业超140家,有望成为全国首批空中交通试点城市,具身机器人“启江”系列迭代发布,元宇宙、下一代人工智能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落户……未来产业加速起势。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速,量子科技(合肥)产业研究院、全国首个量超融合计算中心建成运行,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建成使用,深空科学城、量子精密测量设施正式开工,稳态强磁场运行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再破世界纪录……截至目前,合肥已有、在建、预研的大科学装置13个,装置集聚度全国领先,创新动能强劲有力。
从实验室里验证成千上万次的磷酸铁锂电池,到开着新能源汽车回家不再“续航焦虑”;从量子计算领域的“九章三号”“祖冲之二号”问鼎算力之巅,到人工智能技术塑造大模型重构人机交互边界;从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托起“人造太阳”的能源梦想,到动态存储芯片点亮全球电子屏幕——合肥的科技创新早已突破实验台的边界,在巢湖之滨构建起“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融进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片创新热土上,科研重器与产业集群正上演着“双螺旋”式的共生共长。从大科学装置集群构筑的“创新策源地”,到战新产业铺就的“科创新航道”,科技基因已深植城市肌理。
当新春的第一缕阳光掠过科学岛,这座把创新写在旗帜上的城市,正用硬核科技编织着属于未来的蓝图。
策划 | 崔学章 吴林红
统筹 | 汪雷 叶琳玲 周文丽
脚本 | 刘小容 蒋瑜香
出镜 | 郑静、王书浒、谢蕾、任海怡、孙皞乾、刘小容
拍摄 | 王浩、张正朋、蒋云龙
剪辑 | 何姗姗
合肥日报继续给粉丝送福利啦!
1月27日至2月5日期间,凡在合肥日报微信公众号推文留言区进行留言且将合肥日报微信公众号设为星标的读者,我们将选出留言精选次数最多的10名读者,赠送3张总计价值210元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观影券(注:奖品为电子券,需自行绑定使用)。
加入粉丝群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