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种植棉花的时候要提高棉花的高产群体质量,但是你知道想要提高有哪些指标和要求吗?
1.为什么说合理的节/枝是高产群体质量的株型指标?
节/枝指棉花的果节数与果枝数之比值。节/枝的大小能反映棉花的纵向、横向生长状况,是高产株型的一个重要指标。株型与棉花高产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无论是育种上还是栽培上都注重了高产株型的培育。育种上比如泗棉3号具有株型疏朗、叶片中等、叶柄较长、果枝上举、纵横比值大等显著特点。
栽培上则通过密度、化调、农调等措施来塑造棉株敦实、叶片较小、果枝短粗、内围铃多的株型,以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提高光能的利用和转化效率,实现高产优质。在现行品种和种植方式下,根据高产田块的调查,单株果节量在70~80个,节/枝以4.0~4.5比较适宜。节/枝过小说明个体发育不足;节/枝过大说明打顶早或横向生长太长,容易造成荫蔽,使内围铃脱落多,减产降质。高产群体的节/枝动态为:现蕾期1:1,开花期3~3.5:1,结铃盛期达3.5~4.0:1,成熟期4.0:4.5:1。
2.为什么说提高结给率是高产群体质量的综合指标?
亩铃越多,群体质量越高。增加亩铃数则必须提高结铃率,也可以说,提高结铃率就能全面地优化群体质量。试验得出,结铃率提高,使盛花后群体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结铃率提高,亩铃数增加,产量提高。结铃率的高低反映着栽培措施的科学性和群体在生长发育中结构的合理性和生产能力,它是一个反映群体质量高低的综合性指标。
结铃率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棉花自身的遗传因素,通常铃多和铃大是一对矛盾,大铃型品种往往结铃率低,而结铃率高的,一般棉铃较小。所以育种上是采取稳定铃重,提高结铃率和衣分,以求得铃数、铃重和衣分这三个产量因素最大乘积的遗传组合。二是棉花生长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栽培和病虫四个方面。栽培措施的作用就是人为地改变某些生长条件,创造适宜于棉花生长发育的环境,尽量减少脱落,提高结铃率来增加产量。
3.为什么说棉给根流量是高产群体质量的根系指标?
棉花的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是密切相关的,根深才能叶茂,控上才能促下。地上与地下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增加结铃数必须以增加根量为基础,但增加根量受土地空间的制约而有限度。提高结铃数(率)必须靠总根活力的增强。
棉花根系活力大小可用根干重、伤流量、有效吸附面积和总吸附面积等表示。考虑到生产上和研究中根系的挖掘比较困难,而测定每株的伤流量则比较容易,但怎样将伤流量和产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故产生了棉铃根流量这个概念。它是将棉花群体总伤流量与亩铃数的比值称棉铃根流量,其单位是克/铃?天。生物学意义是每个棉铃每天所占有的伤流量。棉铃根流量提高,棉花的群体质量提高,它能够较好地反映地上部与地下部关系,是群体根系生理质量的表述。
4.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原则是什么?
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原则是:以提高结铃率增加亩铃数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增加盛花后干物质的积累为前提,以良种、三膜为基础,以扩行降密、增肥后移、化控综防为手段,全面优化棉花的群体质量,培育高光效群体,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棉花开花结铃的适宜温度25~30℃。长江中、下游棉区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旬平均温度为25~29C,均适于棉花成铃。但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受梅雨季节的影响,不利于开花成铃。一般要到7月中旬出梅至8月下旬,由于雨量减少,日照充足,温度适宜,对开花结铃十分有利,为适宜成铃季节。如果棉花盛花期与上述适宜成铃季节同步,则往往成铃多,铃大铃重,纤维品质好,容易实现优质高产。因此,根据不同棉区、不同茬口和种植方式,对棉花的生育进程进行调节,促使盛花结铃期与适宜成铃季节早同步,同步期长,同步期成铃强度高,提高光能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棉花的产量,是栽培上一切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5.棉花群体质量栽培对品种的要求是什么?
棉花群体质量栽培对品种的要求除了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早熟性强、纤维品质好以外,还对品种的株型上和产量潜力上以及后期生长势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产量上要求增产潜力大,并且能够对肥水投入的弹性比较大、耐肥。一般高产栽培条件下产量能够达到100千克以上。株型上要求叶片大小适中、节/枝适宜、果枝上举、株型疏朗、透光性好、中后期生长势强、结铃性强的品种。这样的品种才有利于增加盛花后群体干物质的生产量和积累量,有利于发挥栽培措施的增产潜力。如长江流域棉区推广的泗棉3号、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的中12都具有这类特性,适宜选作高产栽培的品种。
来源于荣娟说三农,内容有可取之处,请酌情参阅,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